案例1:解决区域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突破寒地道地药材质量评价与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实现产品创制。
结合黑龙江独特的寒地道地药材资源,从“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表达化学成分群及与此相关的药效生物信息,通过构建“固有成分/代谢产物-药效检识”动态整合模型,结合反向溯源分析发现寒地道地药材质量标志物,形成以“质量-代谢-药效”关联模式为关键技术的质控体系,完成了菟丝子、连翘、五味子、刺五加、卷柏、火麻仁等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指导制订寒地道地药材的行业标准,提升了寒地道地药材品质。同时,围绕寒地高发性疾病防治结合,解决寒地道地药材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生产工艺优化等制约区域药物特色健康产品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区域特色健康产品。以黑龙江优质高产的“龙九味”之一火麻仁为研究载体,与中国健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汉麻研究中心”,对火麻仁的品质评价及火麻多肽和火麻蛋白粉等健康产品研发中提供关键技术;与天之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具有降脂润肠、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滋补肝肾等功效的系列健康产品。并于年10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博览会展出,受到副省长孙东生的好评。通过全面支撑龙江道地药材质量评价与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完成产品创制,延伸了龙江道地药材的全产业链条,解决了区域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案例2:形成桦褐孔菌“资源种植-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工程化-产业化”的全产业链条体系,塑造龙江中药品牌
黑龙江省桦褐孔菌资源极为丰富,为我省特色药用资源,团队牵头与哈尔滨神桦汇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桦褐孔菌全产业链大健康产品研发,并受到“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中医药重大专项”的支持。通过桦褐孔菌规模化种植体系的研究、质量标准体系的关键技术研究、不同生物活性部位的筛选与评价研究及大健康产品研发,攻关了桦褐孔菌基源鉴定的标准及规模化栽培关键技术问题,解决了药源问题,制定了桦树茸地方标准,填补国内桦褐孔菌中药资源的空白。并根据桦褐孔菌的不同部位、不同物质组分开发具有不同功能的产品,为大健康产业链的产品开发和行业发展提供支撑,现已开发了具有防治肿瘤作用的“桦褐孔菌复合口服浓浆”,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整体构建的桦褐孔菌规范化种植体系、现代化生产加工体系、多元化健康产品体系、全方位产业支撑体系,形成了桦褐孔菌“资源种植-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工程化-产业化”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健康产业发展技术创新链,促进了黑龙江省桦褐孔菌特色资源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塑造龙江中药品牌。
案例3:发挥中药学科特色优势,助力新冠病*防治
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的技术研发优势,结合“中药学”省级重点学科特色研究方向的良好基础,发挥研发团队形成的共性及关键技术。疫情期间,团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