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体育人,如何帮助我们国家早日实现体育强国梦,才是自己最应该考虑的。里约奥运会,我将继续带队为国争光
----于杰
迹的背后,除了冠*们的过人天赋和刻苦训练,他们的恩师——八一体工大队举重队教练兼中国男举副总教练于杰功不可没。
面对偏科的廖辉,他主动求变成就一个冠*梦想
年10月,刚进八一队时,廖辉还是个不起眼的小不点,成绩平平,抓举公斤、挺举公斤,像这样水平的运动员,在国内有一大把。
和很多举重选手一样,廖辉也是一名抓举弱、挺举强的偏科型选手,“刚开始,他挺举达到公斤时,抓举甚至连公斤都无法完成,属于严重偏科型那种。”究其原因,于杰认为主要是训练手段和心理方面存在问题。
为此,平时训练中,于杰反其道而行之,对廖辉展开有针对性的“改造”,廖辉的成绩在于杰的指导下直线上升。在年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廖辉拿到了冠*。在当年的冬训中,廖辉的成绩提高得更快,他的信心也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
当时,于杰已经进入国家队当教练。年底,为了让弟子廖辉能够进入国家队参加更高水平的训练,于杰与当时的八一举重队*委两人自费让廖辉成为国家队的一位编外运动员。
这个自费争取来的机会,让廖辉的训练水平更上一层楼,也为廖辉几个月后能以一匹“黑马”的身份在北京奥运会夺冠埋下伏笔。
每天训练时于杰的话不多,但他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运动员,有不同的课目。”于杰认为,因材施教是需要动些脑筋的,像廖辉和吕小*这样成熟的运动员,偶尔的点拨便已经足够。但对于刚刚来到国家队的年轻运动员,则需要在训练课中花更多的心思,包括在场上的站位、腰部位置和提铃距离,每一个细节,于杰都希望自己点到了,说明白了,让队员仔细消化。
在于杰的悉心指导下,廖辉在北京奥运会69公斤级举重比赛上抓举公斤、挺举公斤、总成绩公斤夺金
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的年世界举重锦标赛结束了男子69公斤级较量,中国选手廖辉以抓举公斤、挺举公斤和总成绩公斤包揽三金!同时他也打破了抓举和总成绩世界纪录,算上本来就是他拥有的挺举纪录,廖辉成为目前的男子举重世界纪录表中,唯一一位拥有该级别三项世界纪录的选手。
金牌是给教练的
最后一次试举成功就破世界纪录!于杰一只手紧紧地握着举重台边的背景板,眼睛瞪得仿佛要跳出眼眶。
举重台上,吕小*抓起杠铃,下蹲挺,稍微晃了晃,然后一提腰,杠铃稳稳地举过头顶。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
扔下杠铃,吕小*冲下台把于杰拽了上来。他想抱起教练,于杰又想抱住徒弟,结果两个人像摔跤一样“扭打”起来。“我们俩怎么摔上跤了,这是我和于导的默契。”赛后吕小*笑着说。面对镜头,吕小*指指金牌,又指指自己的教练。“我要向全世界介绍我的教练!我的金牌要送给于导。”
“感谢于导,我本来年都要退役了,是他把我‘捞了起来’。”赛后吕小*深情地说。
于杰拯救“社会闲人”
年,成绩平平的吕小*准备退役。“那时我就是一个‘社会闲人’,在国家队也练不出成绩来,就准备回天津队当一个教练算了。”吕小*出征伦敦前在北京的训练馆里向记者说起那段往事。天津队希望吕小*比完年全运会再退役,就请求于杰带吕小*一年。
一切从零开始。吕小*和69公斤级的奥运会冠*廖辉一起训练。“我那时只能抓举公斤,挺举公斤,结果看到廖辉公斤随便举。”吕小*决定把低他一个级别的廖辉作为目标,“先赶上他,再超越他”。到了山东全运会,吕小*竟然得了第二名。“那时候就觉得举重有点意思了。”
吕小*很喜欢于杰的训练氛围,他说:“于导是性情中人,我把他当成好哥们。是他挽救了我,让我从内心里想训练。”
占旭刚的接班人
0年悉尼奥运会上,占旭刚惊天一举成功卫冕77公斤级。然而,此后连续两届奥运会,中国队都未能夺得这枚金牌。男子77公斤级也成为中国男举的一大心病。昨晨,吕小*终于在伦敦奥运会上收复失地,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重夺该级别金牌,他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占旭刚的接班人。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曾经在帅哥林立的中国举重队,以眼睛小而闻名的吕小*总是因此有些自卑。当时教练就跟他讲,一个人有没有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外表,而是在于他的勇气和精神。在教练的循循善诱之下,吕小*变得更加自信,接连创造优异成绩。在夺得金牌后,吕小*说:“中国男举还是中国男举,中国力量,势不可挡。”
于杰聊起他手下的这些队员,格外提到了小将田涛的名字。
“这是一名94年的湖北小将,身体条件不错,力量足够。当然,他还比较愣,还需要磨磨。目前他从77公斤上升至85公斤级,是在这个级别中继陆永之后又一位可塑之才。他曾经是城运会77公斤级的冠*。这次全运会也是他亮相的好机会。”于杰介绍着,也希望田涛能够在全运会的赛场禁得住考验,完全体现出训练水平,为大级别的人才储备增砖添瓦。
亚运田涛完成惊人一举,挺举成功达到16年未被人举起的公斤,“公斤举起来不累,感觉轻飘飘的!成功的感觉真好。”已经过去几天时间,现在回想自己夺冠的瞬间,田涛还是很开心。那个一把增加13公斤的惊人一举,也一遍一遍在电视上回放着,激励了很多中国观众。
田涛以前是打77公斤级,由于吕小*在这个级别的突出实力,田涛升级到了85公斤级。两人的教练都是于杰,平时田涛在于杰的指导下和廖辉、吕小*这样的奥运冠*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一起训练,他的提升速度很快。但其实此前的多次国内比赛,田涛屡屡受到伤病困扰,成绩并不突出。“这两年成绩一直没有突破,好多人都不看好我了,只有于导一直相信我,认可我,对我操了很多心,我真的很感谢他。”
“作为一名*人是很荣耀的。体育比赛中庆祝动作很多,但是敬*礼是唯一的,别人想学都学不来的,因为他们不是*人。在国际大赛的舞台上敬*礼,可以展现我们教练和运动员的另一种精彩。”于杰说,只要队员夺冠,敬一个标准的*礼,是他的“固定动作”。
伦敦奥运会时,吕小*夺冠的当天,正好是建*节,走下赛台之前,于杰向五星红旗敬了个*礼,“8月1日,是我们*队的生日,我希望用这种方式向*队、向祖国献礼。”
*人,似乎永远和牺牲奉献联系在一起。
年底,自廖辉进入国家队后,于杰就更加无暇顾及家庭了,40出头的他在当年的冬训中两鬓哗哗地白了,以至于冬训结束返回北京时,接他的妻子*艳丽竟然差一点没认出他来。
年,在备战奥运最紧张的时候,医院做了一个大手术,急需家属照顾。“关键的时刻,我的运动员训练不能没有教练。”于杰上午陪妻子做完手术,下午就赶回训练馆。对家人的歉意,于杰只能深深埋在心底。
受到于杰的感染,同为*人的*艳丽,从没有抱怨过,反而是帮于杰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得知很多小队员喜欢吃饺子,但又不能吃太多的肉,*艳丽就经常在家自己包素馅的饺子,给队员们送去。虽然*艳丽的年龄完全可以当队员们的阿姨,但大家还是喜欢叫一声“*姐”,他们说这样“更亲切”。
默默地付出,静静地坚守。多年的努力,让于杰培养出了两位奥运冠*,几乎每年世锦赛都带领弟子破世界纪录。
采访的时候,于杰的妻子抢过话茬说,早已小有名气的于杰,成为各省体育局、举重队争抢的对象。曾经某省的体育局领导就私下找他接洽,说只要你来我们这里当教练,首先给你一个副局的位置,然后肯定帮你评上国家二级教练(教练中的最高级别)。
“这么多年,我觉得对自己家人实在亏欠太多,每周最多只有一天时间回家。但我是一名*人,既然穿上了这身*装,就得坚守自己的选择。”面对现实的种种诱惑,于杰并没有动摇,而是一个劲儿地感恩,“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队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的团队让我赢得这么多的掌声。个人离不开组织,工作离不开团队,我要感谢组织的关心培养,感谢战友们的支持帮助。”
面对名利诱惑时,一个人如何选择、如何定位,就能看出他心中是否装着祖国、装着*队。革命战争年代的*人,没有被枪林弹雨击倒,当代革命*人,更不能被名利所左右。
这一点,于杰做到了。无论是在八一队,还是国家队,抑或是身兼两职,于杰时刻牢记自己的*人身份。这不仅因为他心里有一份浓郁的*人情结,还因为他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