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眼一般指近视光度≥6.00D,伴眼底视功能退行性变化及视功能障碍的屈光不正。由于它无论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等主要方面均不同于其它屈光不正,已被多数学者视为一种独立的眼病。随着眼底荧光造影、眼B超、视野及眼电生理的普及应用,眼科学者们对于高度近视眼从临床、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高度近视眼其眼底多有病理性的改变,故又称为病理性近视眼或变性型近视眼,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常见病之一。高度近视眼眼底改变常出现:网膜菲薄呈虎纹状眼底、漆裂纹样病变、Fuchs斑点、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周边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脉胳膜萎缩等。
并发病常出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玻璃体液化混浊、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等,这些眼部病变严重影响视功能。有关研究表明,当发现屈光度≥10.00D时,矫正视力≥0.8者仅有不到5%,在眼轴等超过30mm的高度近视眼中,51.9%有视野异常(包括视野变窄、中心或旁中心暗点、生进盲点扩大等)。
高度近视眼几乎都有眼轴延长和眼底后极部的病理变化,高度近视眼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然而从临床分析看;其与遗传因素和生物力学因素均有密切关系。眼球壁巩膜自身弹性低,球壁组织对由于眼内容积改变而导致眼压升高而产生的扩张力抵抗不足,进而发生眼球壁逐渐伸展、扩张和变薄,眼轴相应延长,脉络膜、视网膜随之发生退行性变化。
眼轴延长并非高度近视的起因和最终结局,它是高底近视眼眼底病变形成、进展、恶化的危险因素和中间环节,它所形成的后巩膜肿加重脉络膜循环障碍,进而影响视网膜的营养、代谢障碍,最终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眼底并发病,甚至失明。因此,高底近视眼的治疗重点在于寻求控制眼轴延长,缓解眼底病变,从而阻止屈光度的恶化增长及视功能的继续损害。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进行的高底近视眼球后组织超微结构研究发现,后巩膜胶原纤维变性,结构不清,排列松散,走行紊乱使巩膜生物力学下降;脉络膜血管腔狭窄,内皮细胞减少,基质松散;视网膜色素上皮结构紊乱,基膜破坏;玻璃膜结构不清、破裂。
这些导致了血—视网膜屏障,脉络膜—视网膜屏障功能破坏,为眼底病变的形成和并发病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可见脉络膜血循环的时间和视网膜血循环时间明显延长,脉络膜血管的减少、变细和血流瘀滞。
现代医学对高底近视眼的治疗方法,包括:
矫正屈光不正,但往往高底近视眼因有眼底改变而不能完全矫正;激光治疗:对于视网膜下小的新生血管,可依部位谨慎地采取激光治疗,但术后可出现因氩绿激光治疗后萎缩光凝疤痕进行性扩大,氪红激光治疗后,已封闭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有约1/3复发;手术治疗:常用Lasik等现代激光手术,能有效地改善高底近视眼的屈光状态,但不能阻止高底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退变的进行性发展,巩膜兜带术能增强后壁球壁耐力,用以防止后巩膜葡萄肿恶化,改善脉络膜循环,但尚需科学的随机对照研究。总之,巩膜延伸,特别是后部巩膜延伸,是高底近视眼产生眼底进行性退变进而造成视力损害的首要原因。损伤是先由巩膜,继而累及视网膜、脉络膜,往往是40岁以后才开始出现。从中医病机上,我们要考虑从肺、肝、肾三脏入手。中医眼科五论学说强调“巩膜为气轮属肺”,肺金不固所出现后巩膜胶原纤维“韧性”差,弹性低,使巩膜出现延伸。
而我们从微现辩证角度来认识本病:巩膜和玻璃膜属肺、视网膜神经上皮属肝、视网膜色素上皮属肾、脉络膜属心,正由于出现巩膜病理改变,肺金不足,由母病及子,第次出现了玻璃膜视网膜色素上皮、视网膜神经上皮、脉络膜的病理变化。因此,本病的中医病机为肺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濡于目所致,其治则为强固肺金、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化瘀通络。
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眼底病变,治疗的侧重点也应用所不同:青少年眼底病变不明显,视功能尚可,应以强固肺金、滋补肝肾为主,增强巩膜组织的韧性,防止视网膜脉络膜的进一步退变;唐由之老师临床患者多为老年人,而中老年高度近视患者多为眼底病变明显,唐老师多认为:此类患者在治疗上应以益精明目、化瘀通络为主,以改善视网膜循环、增强视网膜血供、提高视网膜组织的活力,延缓和改善视功能损害程度。
[常用方药]
唐由之老师治疗本病以补益肝肾、化瘀通络、益精明目为主,常用药物为:熟地、当归、何首乌、*精、太子参、*芪、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决明子、葛根、升麻、柴胡等。
[验案赏析]
案1:姓名:尹某某男53岁现住址:北京住院号:
初诊:年6月15日
主诉:右眼视物模糊5年
病史:患者从小双眼高度近视,均戴-12.00DS眼镜。年左眼因视网膜脱离治疗无效,现已无光感。年起右眼视物模糊,医院均诊为“右眼并发性白内障”。于年4月26日在中医院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矫正视力由术前0.02提高到0.3,但仍自觉视物不清,范围小。
检查:视力:右眼矫正视力0.3,左黑朦,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深,房闪(-),人工晶体在位,瞳孔正圆,直径约3mm,直接对光反应(+),玻璃体轻度混浊液化,视盘周边可见弧形萎缩斑,网膜菲薄呈虎纹状,血管细,A:V=1:2,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光不见。左眼略。
诊断:
1.右眼白内障术后
2.右眼高度近视眼底病变
3.左眼视网膜脱离术后
治法:考虑患者为肝肾亏虚,目精失养,予补益肝肾。
处方:熟地、生地、当归、何首乌、车前子、五味子、枸杞子、菟丝子、鸡血藤、太子参、*芪、陈皮、葛根、升麻等。
二诊:年7月13日
患者自述右眼视力稍提高,视物范围明显扩大。
查眼:视力右眼矫正视力0.4,余仍同前。
治则仍以补肾明目为主,原方加杜仲、木香。
三诊:年8月3日
患者自述右眼矫正视力视力提高,视物范围增大。视力右眼增加到0.5,眼底像同前,经前后视野检查对比明显扩大,嘱患者将二诊处方制成丸药,继服二个月。
[按语]
唐由之老师的患者中,高度近视病人并不少见,往往因视功能严重受损前来就诊。因现代医学对治疗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改变尚无有效治疗手段,而且本病并发症也较多。本例患者左眼黑矇,仅余右眼,已行白内障超声乳头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视力有提高,但仍较为模糊,视物范围小。患者本人是为画家,因视力障碍而无法很好地工作,服用中药一段时间后,视力明显提高,视野也有明显改善。
唐老师在方中用生熟地大补肺肝肾之阴,熟地、当归、何首乌又能补肾精益肝血,车前子、五味子、枸杞子、菟丝子又能平补阴阳,敛阴益精,养血明目。炙*芪、当归、太子参、陈皮能益气养血,气旺则精血自生。葛根、升麻能升清阳之气于眼部,使视物清晰。
唐由之老师的思路很明确,患者年逾五十,矫正视力较差,视野有缺损,眼底也有网膜及玻璃体病变,故应从补肾精、益肝血之思路入手,选用熟地、当归、何首乌及一些子类明目药物,同时选用炙*芪、太子参、葛根、升麻这类益气升阳之品。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而生精。也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意。
这类眼病治疗,唐老师一般嘱其服中药汤剂2—3个月后,改用丸剂调服数月。一般疗效很好,而且唐由之老师认为高度近视的患者,应早期运用中药治疗,如本病患者,尚有改善视功能的可能,如眼底退行性病变明显,则治疗更为棘手。
唐由之,男,汉族,年7月生,浙江杭州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及中医院名誉院长,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广州中医药大学及第二临床医学院客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学院名誉教授,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及中国中医眼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分会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历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和中医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第一届新药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二、三、四届新药评审委员会中药组主任委员、委员等,以及中华眼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欧洲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名誉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学分卷》主编等职。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