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常出现一些体质提法,比如下元亏虚,下元亏损,下元精亏,下元水亏;这就说明体质在某些时间内变化不大,相对稳定。因此在此时间段体质不变情况下可以依此为基础而稍微变化方剂就能解决问题。下边先看看看叶天士一些根据体质的医案示例:
某(五三)下元水亏。风木内震。肝肾虚。多惊恐。非实热痰火可攻劫者。
生地清阿胶天冬杞子菊花炭女贞实
沈脉细涩。入尺泽。下元精亏。龙旺火炽。是口齿龈肿。皆下焦之虚阳上越。引火归窟。未尝不通。只以形瘦液少。虑其劫阴。致有疡痈起患。当预虑也。虎潜去广归锁阳。加山药苁蓉青盐。羊肉胶丸。
尹(四九)中年衰颓。身动喘嗽。脉细无神。食减过半。乃下元不主纳气。五液蒸变粘涎。未老先衰。即是劳病。(肾气不纳)
人参坎紫衣胡桃炒菟丝子茯苓五味炒砂仁山药浆丸。
吴(二八)失血在五年前。咳频呕哕。气自上冲逆。乃下元精血之虚。非外邪寒热之咳。痰出腥气。亦从下出。节欲勿劳力。胃壮可免劳怯。都气丸。
除了下元问题,叶天士还有厥阴肝的体质表述,如木火体质。。。。。。
周(三四)屡屡失血。饮食如故。形瘦面赤。禀质木火。阴不配阳。据说服桂枝治外感。即得此恙。凡辛温气味宜戒可以无妨。六味加阿胶龟甲天冬麦冬。
某(五十)脉数咳血。曾咯腥痰若作肺痈。体质木火。因烦劳阳升逼肺。肺热不能生水。阴愈亏而阳愈炽。故血由阳而出也。当金水同治为主。
熟地(四两)生地(二两)天冬(二两)麦冬(二两)茯神(二两)龟版(三两)海参胶(二两)淡菜胶(二两)川斛膏(四两)女贞(一两半)北沙参(二两)旱莲草(一两半)
胶膏丸。
范(三一)气燥。喉痹失音。少阳木火犯上。
生鸡子白冬桑叶丹皮麦冬生白扁豆壳
木火一定之体质,或者兼有阴亏,或者兼有外感,或者火旺,在泻肝火基础佐以养阴,佐以疏风,佐以养阴即可解决问题。
其实体质说法非叶天士发明,早在汉代张仲景时期就有提法,比如其中提到,酒家,尊荣人,淋家,血家,皆是一定之体质。因此根据这些名医提法,给我们提示,治疗这些特定体质必须兼顾本体,才能取得一定之疗效!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提出药物体质,有麻*,柴胡,桂枝,*芪等,这些提法其实也是源自张仲景提法,如仲景常说桂枝证,柴胡证,*煌教授依此提指以上那些体质,非无水之木!
那么提到这些临床有什么用下边分享一例痤疮给大家,可以看出端倪。
方某,男30岁,主诉:面部痤疮,反复发作月余,局部瘙痒,口渴喜凉,多饮,口稍苦,怕热多汗,情绪可,大便可,尿*。舌体肥大苔薄腻白。
柴胡10克,*芩6克,半夏10克,麻*3克,杏仁10克,薏米仁30克,石膏30克,苍术10克,知母10克,枇杷叶15克,白芷10克,皂刺6克,甘草6克,五剂日一剂,
二诊:痤疮稍减,瘙痒大减,仍然口渴喜凉多饮,口不苦,怕热多汗,大便干,日一行,尿*,情绪可。
麻*3克,杏仁10克,薏米仁30克,石膏30克,苍术10克,知母10克,草果6克,全瓜蒌30克,败酱草15克,枇杷叶15克,白芷10克,皂刺6克,甘草6克,五剂日一剂,
三诊:痤疮续减,瘙痒不著,口渴喜凉,多饮,口稍苦,怕热多汗减,大便可。尿*。
乌梅15克,*芩6克,半夏10克,天花粉15克,知母10克,草果6克,厚朴10克,薏米仁30克,败酱草15克,白芷10克,皂刺6克,甘草6克,五剂日一剂,
这个患者是痤疮主诉,但是从前后三诊看,其主要是痰湿热这些为主,因为舌苔白腻,一直不变。所以针对祛痰湿热为主也不变。但是方剂是变化的。如一诊小柴胡合麻杏石甘,麻杏薏苡仁甘草,苍术白虎汤,加减。其中后两方都是清热祛湿为主。二诊症状虽减,但是舌苔更厚,说明有些寒凉,凉遏湿邪,因此必须改方;麻杏薏苡仁甘草苍术白虎基础又加草果,加强温化湿邪,避免寒凉加重;三诊舌苔变薄,仍然白腻,根据症状再给与草果知母汤化载,避免前车之鉴再次寒凉。
还曾治疗一例肩周炎,老年男性,根据舌象,症状,辨证属于阴亏受风,处方防己地*汤加刺蒺藜桑枝片姜*等,五剂奏效。数月后来诊是因为失眠,辨证还是阴亏火旺,伴有手指麻木。采用连梅汤合芍药甘草汤加桑枝络石藤等,也奏效。显然看这例属于阴亏体质,而无论受风肩周炎,还是失眠,看似复杂,但是阴亏不变。
还治疗一例,肩周炎,辨证属于龙胆泻肝证,肝胆湿热,加桑枝姜*等五剂奏效。二诊又让我诊治早泄;再改方龙胆泻肝合萆薢分清饮,加减后治愈。这就说明这例肝胆火旺脾胃湿热为主的体质,紧抓这个体质给与相应变化而奏效!
因此如果在辨证基础分清固定体质,临床可以化繁为简,给医生提供一定捷径;体质犹如树干,而出现的症状类似枝蔓,所以作为临床医生必须掌握这些简便法门!
吴修飞打赏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