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唐某,女,25岁,年6月29日初诊。
自述:6月5日生产小孩(二胎)后,不明原因出现全身疼痛,肌肉,骨节都痛,甚则手指关节亦疼痛难忍,先后到某妇幼医院就诊,当时有发热症状,采核酸,查血常规并无异常,因处于哺乳期,未开药治疗,嘱其回家静养观察。全身疼痛症状却加重,经人介绍前来我处就诊。
脉诊:右寸脉沉缓,关脉滑略数,尺脉弱。
左寸脉沉,关脉短细沉,尺脉弱。
患者舌淡红,苔白微腻,面色少华、气短乏力、情绪激动。
四诊合参,结合患者产后不久,产后血虚,血虚则肌肤骨节失养而疼痛。血常规无异常也说明中医的血虚和西医贫血并不完全一样。肝主血,血虚失养,故左关脉短而沉细。
中医诊断为产后血虚身痛。
患者就诊时情绪紧张,不断问:“我得了什么病”,“为什么抽血检查都是正常的,还全身疼痛?”“是不是我过于焦郁了?”
答曰:产后血虚,筋骨肌肉失于濡养,所谓“不荣则痛”,中药吃了就好了。
患者血虚筋骨肌肉失养,夏季夹湿,故舌苔微腻,给予了补养气血,除湿之药主之。方药如下
*芪30克北沙参20克法半夏10克茯苓20克白术10克枸杞子15克*参10克当归10克熟地*20克续断10克盐杜仲15克炒火麻仁10克麸炒枳壳10克荷叶5克薏苡仁20克牡丹皮10克
年7月8日复诊:患者自述疼痛明显减轻,已未发热,
脉诊:右脉仍沉缓,关脉略滑、尺脉缓,左寸脉较前稍浮,关脉短细稍缓解,尺脉弱。
气血有所恢复,湿浊开化,仍以前方加减主之。
*芪30克北沙参20克法半夏10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枸杞子15克*参10克当归10克熟地*30克续断10克盐杜仲15克炒火麻仁10克麸炒枳壳10克荷叶5克薏苡仁20克盐菟丝子15克
此后患者未再服药,多次带其子女前来就诊,随访至今,未见身体疼痛,乳汁充足,并无不适。
本病例为新产之后,气血所伤,血虚发热,血虚失养。工作以来,所见几例,均有疗效。
回忆10余年前,在攀枝花实习时,在神经内科转科期间,一天夜班,我在医生办公室看书,一年轻女性前来咨询,也是产后身痛的问题。
当时因带教老师外出会诊,所以我就简单询问患者情况。患者自述产后不久出现全身疼痛,如针刺状,时痛时止,多方检查,一切正常。家人或以为其装病,或认为其精神紧张,她自己也很焦郁。她的朋友劝其看心理科,所以她就找到了神经内科。
诊脉发现其脉浮而涩,沉取无力,当时认为血虚,血瘀。因当时我还在实习,无行医资格,所以简单了解的情况,并给患者讲述其病理原因,并告知其不是大病,建议其找中医治疗,不知后续如何。
后自己行医,门诊偶可遇此类病人,多以养血益气,活血通痹取效,因我在内科门诊,而此类患者多是找妇产科求治,我接触不多,但此类病人如果得不到正确治疗,轻则久痛不愈,变生它病,或产后抑郁不能自拔,所谓“产后病”是也。
产后身痛主要表现为头痛、肌肉痛、关节痛、足跟痛、肢体麻木等,也可伴有肢体酸楚、乏力、沉重、多汗、怕风、畏寒、蚁行感、焦虑、急躁易怒等不适。由产后气血亏虚,保养不当,受风、寒、湿等致病因素影响,导致气滞血瘀,经络不通,肢体关节失于气血濡养。
许多人将产后身痛视作“月子病”,认为只要注意日常调护,可以慢慢恢复。事实上,大部分产后身痛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进一步加剧,甚至绵延数年。虽然产后身痛并非一辈子治不好的疾病,但若不重视、治疗不及时,会长期危害健康。
其实古代,中医对胎产之资多有研究,妇女怀孕,哺乳及产后保健调理,中医均有很多方法,门诊常见,产后或小产调理不及时者,每多体虚易感,精神不振或产后抑郁无法再怀孕,现在产后抑郁是一个大的课题,我相信中医药的及时介入,可避免某些疾病的发生,这就是治未病。
END
文案
赵远
编辑
阿杜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