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斗斗
跟师学习周天医学(笔记)
太阳伤风两感证,具体辨别,切脉时,又浮又紧就是两感。若只浮不紧,就是太阳伤风证;若只紧不浮,就是伤寒证。这就是辩证要点。当然药联系前面提纲上所讲的病情,加上切脉,就准确了。如果有壮热,没有茅术就用苍术;如果不壮热,但有烦躁,服用两感证桂枝法以后,脉浮紧有所减轻,但还有浮紧,就可以用西砂仁。西砂仁和淫羊藿配合,砂仁一上一下,淫羊藿一出一入,引阴入阳,引阳入阴,阴阳就自然协调,烦躁自销。
我们不用伤寒里面的大青龙汤的原方,理由是:石膏过凉,麻*过汗、大枣实脾、杏仁破气。我们这里只用法夏。
太阳伤风两感证,我们用风寒两感证桂枝法:桂枝30g、茅术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广皮15g、法夏20g、生姜60g。
太阳证的各种尿证,即腑证,我们用桂枝法。称为桂枝化气行水法,组方为:桂枝30g、茅术15g、茯苓15g、炙甘草15g、生姜60g、淫羊藿20g。酌情使用,这是主法。
蓄尿证,用上面的主法,加重茯苓到20g,加法夏20g。目的是降浊升清。还可以酌情用上安桂15g,目的是温肾阳、助膀胱之气化。方为:桂枝30g、茅术15g、茯苓20g、法夏20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60g、安桂15。酌情使用,没有茅术用苍术。
血尿证,上面主法,并用桂枝和炮姜15-20g,或者生蒲*15g,目的是化瘀血,去蓄血。寒重、脉紧的人用炮姜,尿热用生蒲*。方为:桂枝、苍术、茯苓、法夏、炮姜或生蒲*、炙甘草、生姜。
蓄血证,就是既尿血又逼胀,屙不出来,就叫蓄血。用主法,再加石菖蒲、玄胡索,目的是开窍,化气血凝聚。方为:桂枝、苍术、茯苓、石菖蒲、玄胡索、法夏、炙甘草、生姜。
癃闭证,用主法,加安桂15-20g,石菖蒲20g,海金沙15-20g,菟丝子20g。目的是温肾阳,祛膀胱太阳经之寒,助膀胱气化,开膀胱之阴窍,实际上也通了三焦。这样癃闭就可以减轻,减轻以后再用西砂仁,使肾气升起来,帮助膀胱,三焦气化,使水湿能够顺利排泄。方为:桂枝30g、苍术15g、茯苓15g、法夏20g、石菖蒲20g、上安桂15-20g、海金沙15-20g、菟丝子20g、炙甘草15g、生姜60g。
研讨《伤寒论》中注意的要点:
1、懂得和熟知《伤寒论》六经的正确含义。
六经六气为正常之气,外邪侵入之气是邪气,正和邪要区别开来。
2、《伤寒论》六经辩证是纲,纲举目张,是统帅其它辩证的。
六经辩证就是把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都包括在内了,所以要懂得六经辩证和六经传变的道理,就必然联系到经络学说的关系、脏腑学说中脏腑的功能以及精津气血液的关系。要掌握六经辩证,就必须把这些融合到一起,六经辩证、脏腑辩证、八纲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营卫辩证等,这样才能深刻的理解。一句话,六经辩证是辩证论治的总括和总纲,但不排出其它辩证方法。
3、掌握六经传变的要点。
3.1、掌握正气、肾气的盛衰。正气、肾气衰了,外邪就容易入侵,外邪入侵才会有六经传变。
3.2、掌握邪气盛衰的传变。通过这个可以知病在哪一脏,认识病,跟踪认病,辩证立法。
3.3、掌握确变阴阳。三阴病三阳病里面,一样分阴阳。太阳病里面都还有四逆汤,那是阳证,为什么要用四逆汤?所以还要正确辩阴阳。阳虚阴必盛,阴虚阳必盛,这两句话是原则。
3.4、要注重临证治疗过程中的病变。这个病变有两种,一种是病人本身的病变,这就要认真去辨别是外邪还是七情的原因;一种是非病人本身的病变,我们就用检查我们的用法、用药是否妥当,是否误用了滋阴凉寒等克伐的药,如果用了导致病变,就是医生之过。所以,作为医者,以慎为本。我们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去严肃对待每一个病人的每一次诊断。
3.5、善用《伤寒论》在临床实践中的根本点,以纲带目,以简驭繁来研究探讨。
治病过程抓住三个根本:
第一,用药一定要扶正助阳为本,维护正气,助肾阳,这是治病的根本。不管什么病,都要抓住扶正护阳这个本。
第二,要抓住脾运化正常。中宫传输失常,病就会加重,传输正常,就能够把宗气供给全身,全身精气就够。脾肾两气旺盛,人就健康,还益寿,病也容易治好。
第三,治病过程中,经常使五脏协调,使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运转正常,心肾相交能够正常,坎离既济正常,正气就能够充满全身。
更多精彩请点:跟师学习周天医学第一节跟师学习周天医学(笔记)第二节跟师学习周天医学(笔记)第三节跟师学习周天医学(笔记)第四节跟师学习周天医学(笔记)第五节跟师学习周天医学(笔记)第六节跟师学习周天医学(笔记)第七节跟师学习周天医学(笔记)第八节跟师学习周天医学(笔记)第九节跟师学习周天医学(笔记)第十节跟师学习周天医学(笔记)第11节
小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