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名医徐仲才验方验案
TUhjnbcbe - 2021/11/16 21:24:00
白癜风症状 https://m-mip.39.net/man/mipso_6947166.html

一、新加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9g*连3g*柏6g秦皮12g生川大*4.5g(后下),马齿苋18g生甘草3g。适应证急性细菌性痢疾。加减法1.发热:加葛根9g*芩9g。2.腹痛甚:加木香9g白芍9g。3.大便赤多白少:加当归9g赤芍9g。4.泛恶:加干姜3g至6g。5.舌苔白腻:加苍术9g厚朴9g。6.舌苔厚腻:加山楂9g槟榔9g枳实9g。7.神萎,四肢不温:加附子9g桂枝4.5g。8.休g:先用人参4.5~9g(先煎),熟附片5~9g(先煎),干姜3~6g甘草6g。待休g缓解后再用基本方。二、哮喘方组成麻*9g细辛3g干姜4.5g甘草4.5g五味子4.5g半夏9g。适应证支气管哮喘(冷哮)加减法1.表证明显或有发热:加桂枝9g白芍9g。2.表证不明显,而汗多者:加白芍9g或再加*芪9g。3.痰多:加白芥子9g苏子9g。4.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苍白等阳虚症状者:加熟附片9~15g(先煎半小时)。如用上方仍不能缓解者,可再加用局方黑锡丹6~9g(分二次吞或包煎)。5.咽痛:去干姜,加射干9g桔梗6g。6.痰*、口干、喜饮等寒热夹杂者:去干姜、半夏,加石膏30g(先煎),*芩9g。7.舌红、苔少等阴液不足者:加生地9g北沙参9g。8.顽固病例久发不愈者:加川椒目9g。9.鼻塞流涕:加苍耳子9g。按小儿用量酌减。三、温阳利水汤组成熟附片15g(先煎),白术9g茯苓12g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9g生姜9g。适应证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衰阳虚者。加减法1.咳喘甚者:加麻*6g细辛3g。2.痰多:加苏子9g白芥子9g。3.胸闷:加瓜蒌9g。4.浮肿、尿少甚者:加葶苈子18g泽泻9g。5.食欲不振或苔腻:加半夏9g陈皮6g。6.恶心、呕吐:可加干姜4.5g。7.汗多:可加生龙骨30g(先煎),煅牡蛎30g(先煎)。8.有精神神经症状者:可选加菖蒲9g远志6~9g胆南星9g磁石30g(先煎)。如有烦躁不安可再加*连4.5g。四、温肾健脾汤组成*参12g白术12g干姜4.5g炙甘草6g熟附片9g(先煎30分钟),茯苓9g木香9g。适应症慢性腹泻属脾肾虚寒者。加减法1.苔腻:加厚朴9g半夏9g。2.舌苔微*,寒热夹杂者,加*连4.5g。3.四肢清冷:加桂枝9g寒象明显者加肉桂4.5(后下)。4.久泻不止:加煨诃子9g煨肉豆蔻9g。5.顽固泄泻用上方仍不愈者:加罂粟壳9g泻止当递减。6.黎明之前,腹鸣即泻者:加四神丸9g(分二次吞服),或15g(包煎)。7.腹痛明显:加白芍9g。痛后即泻者,加防风9g陈皮6g。8.溲少:加泽泻12g萆薢12g。五、加减乌梅丸组成乌梅6g细辛3g附子9g(先煎),*连3g干姜3g川椒4.5g乌药9g延胡索9g甘草4.5g。适应证蛔虫病腹剧痛。加减法1.呕吐:加半夏9g。2.苔腻:加厚朴9g。3.大便秘结:加生川大*4.5g(后下)。4.食积:选加山楂9g六曲9g槟榔9g枳实9g。5.汗多肢冷:加芍药9g桂枝6g。6.久病体虚,脉细者:加*参9g或人参4.5g(另煎).7.发热、舌红、口干等热象明显者:去附子、细辛、干姜,加*柏9g山栀9g如有*疸者,再加茵陈15g。8.痛止后,可去乌药、细辛、干姜,加苦楝根皮18g雷丸9g鹤虱9g使君子肉9g等驱蛔之品。使君子肉可以每岁1~2粒,文火炒*嚼服(最大剂量不可超过20粒)。晨起空腹,连服二至三天,服后有打呃者停服。腹痛剧,伴呕吐,不能攻逐者,可先温中安蛔止痛,然后驱虫。如腹痛不剧,不伴呕吐,可以温中止痛与驱虫之剂并进

案一、哮喘

周××,男,34岁。

初诊:年1月24日。

主诉:婴儿时期曾患奶癣。四年前开始哮喘,每逢春秋必发,且逐年加重,常持续两三个月不见缓解。平时特别怕冷,易感冒,不欲饮水。此次发病起于去秋,迄今时轻时重,曾用多种西药包括激素等治疗未能控制。

诊查:半夜后哮鸣气急,舌苔薄白,脉细弦。

辨证:证属外寒内饮,久病体虚,气阳不足。

治法:治当助阳解表蠲饮,标本并图。

处方:生麻*6g桂枝6g生白芍9g生甘草6g苏子12g姜半夏9g陈皮6g炙细辛3g熟附片12g(先煎)磁石30g(先煎)14帖

另方:*芪片片,每日3次,每次5片。

二诊:2月7日。药后哮喘缓解,日来喉间稍有哮喘,胸闷气短,有痰。原方改生麻*9g加局方黑锡丹6g分吞。7帖。

另方:胆荚片(猪胆汁、皂荚、草河车)两包,每日3次,每次5片。

上方药服后哮喘基本控制,咳痰亦轻,嗣后改用丸药,予附桂八味丸温肾扶阳为主,并加用*芪片、地龙片吞服。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案二、痰饮

裔××,女,63岁。

初诊:年5月27日。

主诉:有慢性气管炎史十余年,近三四年来日益加重。四个月前出现浮肿,渐见腹水。胸闷气急,不能平卧,痰涎壅塞,咯出不易,尿少,四肢清泠,面色灰滞紫绀,两肺满布湿性罗音,西医诊断为肺心病心衰。

诊查:舌淡紫,苔薄腻而糙,脉沉微细数。

辨证:属痰饮恋肺,水气凌心。

治法:拟温阳利水,宣肺化饮为治。

处方:生麻*9g川桂枝9g炙细辛4.5g制半夏9g陈皮6g熟附片18g(先煎)茯苓15g白术12g葶苈子18g*芪18g川椒目6g白芥子12g3帖

复诊:药后小便量明显增多,约每小时排尿1次。气急稍平,略能平卧,胃纳较增。再予原方加减治疗。以后四肢渐温,紫绀、浮肿续有减轻。

案三、产后发热

顾××,女,26岁。

初诊:年7月1日。

主诉:产后3月余反复发热已6次,多在午后体温升高(38~39℃)。自觉胸闷气憋不畅,有时心悸不宁(心率达次/分),四肢麻木,甚则手不能举,足不能履,饮水多,小便频数清长。

诊查:目前头晕神疲,怕冷,面色苍白少华。舌苔薄,质淡,脉细而缓。

辨证:病症得之产后,营血虚亏,营卫失和,营虚不能为卫之守则发热,卫弱不能为营之护则形寒,所谓“气虚则寒,营虚则热”。

治法:治予温养气血,调和营卫,佐以养心安神。

处方:熟附片12g(先煎)当归9g生地9g生白芍9g生龙骨30g(先煎)桂枝6g*芩9g广郁金9g炙甘草9g淮小麦30g大枣1枚7帖

复诊:上方药服7帖后,发热已退,诸症改善。上方去*芩,加用补骨脂12g续予温养为主。

年7月随访:经服上方药后,两诊即愈,且多年夏季亦未再发低热。

案四、中风

刘××,男,49岁。

初诊:年12日9日。

主诉:年4月,因脑血管意外、脑干损害、早期高血压住院治疗。出院后自觉头晕钝痛、目糊、左眼跳痛、右耳失聪。行动肢体摇摆不定,需人扶掖。静坐片刻则觉右侧肢体麻木,指趾端犹如针刺。心慌、睡眠不安,于每晚就寝一至二分钟内似觉有冷水自巅顶浇至脚跟。平时常有全身肌肉跳动,胸部屏紧感,口干,咽如梗塞,咯吐少量灰色稠痰。经长期中西药及针刺治疗无明显效果。

诊查:诊得舌胖色淡,苔薄,脉细。血压/毫米汞柱。

辨证:症属阴阳失衡,虚阳上浮,肝风内扰,心神不宁,痰浊阻遏经络为患。

治法:查阅前方,均从滋阴泄热为治,诸恙依然。方拟通阳益阴,镇肝养心,潜纳浮阳。

处方:炙甘草9g淮小麦30g红枣7枚菊花9g川芎9g生龙骨、牡蛎各30g(先煎)桂枝4.5g生白芍9g瓜蒌皮12g麦冬12g

另方:胆荚片2包。

二诊:年12月26日。

服药7帖,咳痰蠲除,睡眠较佳,左眼跳痛减轻一二成,走路摇摆次数减少。前方尚合机宜,渐进为治。原方改桂枝9g生白芍12g。

三诊:年1月2日。连服前方药14帖,精神日振,全身肌肉跳动及走路摇摆均十愈其六七,目前走路已可不用拐杖。脉转迟缓,心慌心荡减而未除。再方参用温阳之品。原方加熟附片12g(先煎),磁石30g(先煎)。

四诊:1月9日。上方药服7帖后,自觉症状更有改善。仍宗前法,原方改熟附片15g(先煎),并加仙灵脾12g续服7帖。

五诊:1月16日。服上方药两剂后,即觉精神体力转佳,所有疾苦均已消失。但近数日稍有眼胀目糊。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濡缓。予平肝熄风,原方改熟附片18g(先煎),并加钩藤12g(后下)。

案五、呃逆

张××,男,79岁。

初诊:年7月20日。

主诉:患者年近八旬,因肺心病、房颤、医院。近十天来,呃逆连声,日夜不止,影响睡眠,且大小便不能控制。

诊查:脉细而结,苔薄,舌质偏红。

辨证:高年心脾肾三脏之气阳旨衰,上见呃逆,下见二便失固,诚属危象。

治法:急予温阳益气,降逆固脱。

处方:熟附片15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丹参15g丁香3g柿蒂八枚姜半夏9g干姜3g*连3g瓜蒌皮12g*参12g焦白术12g炙甘草9g3帖

另方:皮尾参30g分3次另煎服。

复诊:上方药服1帖后,呃逆明显减轻;3帖后呃逆完全停止。嗣后着重扶心阳,调脾胃,经过一段时间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转危为安,终以好转出院。患者于年11月上旬因咳嗽来院门诊,据述近半年精神好,体力佳,这次也能自行步上三楼云云。

案六、*疸

戎××,男,5岁。

初诊:年11月8日。

主诉:面目遍体尽*,纳呆,倦怠,小溲深*。

诊查:舌苔*腻,口不渴,脉濡缓。检查:肝于肋下2cm,*疸指数、谷丙转氨酶均高。

辨证、治法:脾虚湿浊中阻,治拟和中祛湿。

处方:茵陈15g茅术、白术各6g厚朴4.5g砂仁1.5g陈皮4.5g炒山栀9g赤茯苓9g萆(艹解)12g车前子9g生米仁、熟米仁各15g生谷芽、熟谷芽15g3帖

复诊:药后面目发*渐退,胃纳稍佳,小便较淡,腻苔较化,再服上方药7帖后,*疸退尽。以后复查肝功能连续3次正常。

案七、癃淋

罗××,男,50岁。

初诊:年10月25日。

主诉:今年九月份开始小便频数、困难、涩痛。外院尿培养无细菌生长,尿常规:脓性白血球10~15,红血球1~2。曾经中西医治疗无效。

诊查:舌苔薄质红,脉濡,最近形寒怕冷,尿频,尿急,涩痛,尿时欲大便,大便时尿不禁。

辨证、治法:肾虚兼膀胱湿热,治先清利湿热。

处方:(艹扁)蓄30g小蓟15g木通4.5g生地12g滑石12g车前子12g(包)生甘草6g赤茯苓9g石苇15g滋肾通关丸9g(分吞)7帖

二诊:11月1日。近两天小便较通畅,次数减少,唯每次小便时仍欲大便。脉细,怕冷,感冷则小便次数增多。上方清有余而温不足,于原方中参入温培脾肾。上方去石苇,加熟附片12g(先煎),*参9g白术12g。10帖。

三诊:11月1日。加用温培脾肾后,病情明显好转,尿痛已除,怕冷改善,目前大便时已无小便不禁的现象,尿时已无便意,平时小便也能控制。舌脉如前。尿常规正常。原方去滑石。10帖。

四诊:11月22日。症情继续好转,但不能劳累。苔薄质红,脉细。原方去小蓟、木通。10帖。

案八、盗汗

陈××,男,41岁。

初诊:年4月9日。

主诉:盗汗2年余,今年更甚。皮肤有冷感,关节酸痛。

诊查:舌红,口干而不多饮,脉弦细。

辨证:乃气阴不足,卫外不固。

治法:治当益气养阴固表。

处方:*芪15g川桂枝9g生白芍15g龙骨30g(先煎)生地12g五味子4.5g炙甘草9g牡蛎30g(先煎)淮小麦30g大枣5枚

三诊:4月23日。上方药服14帖后,盗汗肤冷俱见轻减。再于前方中增入温培脾胃之品。原方加熟附片12g(先煎),*参12g。

五诊:5月7日。连服上方药14帖,盗汗肤冷诸症明显改善。

处方:熟附片15g(先煎)*芪15g*参12g生白芍15g龙骨牡蛎各30g(先煎)生地12g五味子4.5g炙甘草9g淮小麦30g大枣5枚

案九、风疹块

戴××,男,35岁。

初诊:年12月16日。

主诉:患慢性荨麻疹四年多,遇热或过冷易发,无明显饮食因素。发病前四肢肌肉跳动,发病时皮肤有痛痒灼热感。风团出现可持续14小时左右,多在下午4时后发作。素来大便干燥。外院认为该患者荨麻疹属于“乙酰胆碱型”。经治疗以来,每周仍然发作二三次,且时间仍较长,颇以为苦。

诊查:刻诊面部浮肿,小便清长,苔薄白,脉细。

辨证:此症或即《金匮要略》所谓“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

治法:屡发不已,参之脉证,知其体弱正虚,治宜标本兼顾。

处方:熟附片12g(先煎)生大*6g*连片十片*芩12g*芪片10片当归9g乌梅3g赤芍、白芍各9g防风9g生甘草6g

二诊:年1月10日。停用西药,改服上方药剂后,服药期间仍发病2次,但每次发疹时间明显缩短,发病持续时间由原来8至14小时减少为4小时左右。当发病时服上方药3小时后即可隐没。近停药1周,只发病1次。服药后感觉精神振作,大便较畅,面部浮肿亦退,但睡眠欠佳。前方尚合病机,再以进步为治。原方改熟附片18g(先煎),*芪片15片(分吞)。14帖。

三诊:2月21日。服药期间病情大见好转,每周仅发病一二次,且程度轻,时间短,面积小。西药已停服1个多月。唯近日睡眠不佳。前法佐养心之品。上方加淮小麦30g红枣5枚。14帖。

一年后随访,恙虽未尽除,但据患者称述,病苦已去十之七八,对疗效感到满意。

案十、丹痧

罗××,女,8岁。

初诊:年1月15日。

主诉:身热(T38℃)4日,丹痧密布,咽喉疼痛,大便4日未行,小便短少。

诊查:舌苔薄,质红,口渴引饮,脉浮数。

辨证:时邪外感,肺胃热盛。

治法:拟予辛凉透达,清解里热。

处方:薄荷6g(后下)牛蒡子9g银花9g连翘9g生川大*4.5g(后下)炒山栀9g板蓝根15g天花粉9g

复诊:服2帖后身热较轻(T37.4度),腑气亦行。原方去川大*,再服2帖后症状消失。

案十一、暑热症

丁××,男,1岁半。

初诊:年8月14日。

主诉:断乳不久,形削色(白光)白,胃纳一般。近日气候酷热,壮热(T40.3℃肛温)无汗,用西医发汗药仍无汗泄,曾作一系列检查亦均无阳性体征。

诊查:病孩烦躁不宁,口渴喜饮,饮后小便频而清长,苔薄,脉细数,下肢清冷。

辨证:此乃典型暑热证也。

治法:上盛下虚,治以潜阳温下。

处方:陈香薷4.5g*连2.4g莲子心9g天花粉9g熟附片9g(先煎)龙齿30g(先煎)益智仁9g补骨脂9g桑螵蛸9g菟丝子9g甘草3g3帖

另方:蚕茧10枚,红枣10枚,煎汤代茶。3帖。

二诊:8月17日。服药后,渴饮尿频稍减,原方中加炒山栀9g。3帖。

三诊:8月20日。昨今气候酷热稍减,患儿发热、烦躁、渴饮尿频均明显轻减。苔薄,脉细数。再予原方出入。

处方:*连1.5g莲子心9g天花粉9g龙齿30g(先煎)桑螵蛸9g覆盆子9g熟附子9g(先煎)菟丝子9g甘草3g

另方:蚕茧10枚,红枣10枚,煎汤代茶。5帖。

案十二、遗尿

王××,男,10岁。

初诊:年5月20日。

主诉:遗尿两年余,每晚二三次,家长唤醒可减少尿床次数。

诊查:病孩形体正常,白昼也无尿频现象。舌苔薄,脉濡软。

辨证、治法:肾阳不足,下元不固,治以温肾固元。

处方:熟附片15g(先煎)龙骨30g(先煎)白芍9g补骨脂9g菟丝子9g益智仁9g金樱子9g银杏肉10枚甘草6g熟地9g

复诊:患儿服药7帖中只有一次遗尿,原方药续服14帖后,遗尿得止。1年后,患儿遗尿又作。再服本方药14帖遗尿痊愈。

案十三、痹症

陈××,男,45岁。

初诊:年8月20日。

主诉:患者胸背腰脊部不固定性疼痛十余年,两年来加剧。疼痛于天冷时加重,气温转暖时减轻,与阴雨潮湿也有关。在劳累及情绪波动时易诱发。每次疼痛发作历时至少一个多小时,呈刺痛样,当发作时卧床和热浴后可缓解。痛甚泛恶呕吐涎沫或肌肉跳动,但无抽搐。体重明显减轻(自斤减为斤)。医院多方检查,治疗不应。

辨证:证属风寒湿三气杂至而成痹,迁延不愈,阴寒气盛,阳不用事。

治法:姑置祛风之品,专从扶阳入手,治拟温补肾命,益气和营。

处方:熟附片30g(先煎)补骨脂15g仙灵脾12g炙*芪12g苍术12g生白芍12g桂枝12g当归12g炙甘草9g延胡索12g7帖

二诊:8月27日。疼痛发作减轻。原方加干姜9g续进。另用川厚朴片,每日10片分吞。

三诊:9月3日。病情如前,虽有进步,但仅愈4/10。因考虑其患者于痛甚时常见呕恶,泛吐涎沫,且脉象稍弦,知其阴寒之气不特肆虐于身表,抑有肝气横逆犯胃之象。拟予温经镇痛,益气和营,兼以疏肝宣痹,重用甘缓济急之品。

处方:制川乌45g(先煎)补骨脂12g桂枝12g炙*芪18g当归12g柴胡9g瓜蒌皮12g炙甘草9g淮小麦30g大枣2枚生白芍12g

四诊:9月10日。上方药服2帖后即觉疼痛次数明显减少,疼痛程度也减轻。原方药服7帖。另予川厚朴片每日10片(分吞)。

五诊:9月17日。药后病情续见改善,胸痛甚少,腰背痛亦十去七八。有时口干,苔稍腻。原方去淮小麦、大枣,加仙灵脾9g防风9g白术9g。7帖。

患者长期为病痛所苦,对近期疗效尚感满意。后因假满返回原地单位,嘱耐心服药,继续观察

三省者: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做好人?(深度好文)

李安:我从不要孩子孝顺,只教他如何去爱

讨厌一个人,用不着翻脸(看醒了很多人!)

一个人最高层次的成熟,是人到中年,仍然锐气不减

孟晚舟亲笔信曝光!

活到七十岁了,什么事情千万别较真

老石更中医男科:

阳痿验方集

中药敷脐治疗男科病

最猛的滋阴壮阳药酒配方

实用穴位治疗百科——4法治阳痿

温经散寒治冷症

10月会员招募:

1.每天分享10+5篇左右,秘方验方临床干货,pdf原文件。有据可查。有别于公号已发内容。

2.10月度会员费30元,从入群日起算,一月一结,不满意,可退剩余天数。(好文章可每天自主保存,不再担心找不到了。)

3.30元一月,一包烟钱,一杯奶茶钱,即可享受一个月的干货分享。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但绝对买得到超值的服务。

4.群内禁止发送链接,推广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医徐仲才验方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