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王坤根情志病诊疗经验浅析
TUhjnbcbe - 2021/8/10 23:00:00
白癜风是治不好的吗 http://m.39.net/news/a_8048357.html

王坤根情志病诊疗经验浅析

作者:郑晓沈淑华高静芳王坤根(指导)

王坤根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对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等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情志病诊疗上亦颇有特色。笔者有幸跟随王师临诊学习,现将王师治疗情志病的临床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01

从肝论治

王师认为,本病初起在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机顺畅,则情志舒;肝失疏泄,气机逆乱,则情志不舒,情绪低落,抑郁寡欢,胸闷喜太息;郁久化热,上延心脑,热扰神明,则急躁易怒,焦虑不安,心神不宁。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续集》中有言:“惟肝主疏泄,若郁结而肝气不舒,则当遵木郁达之旨。”肝失疏泄可导致情志异常,情志疾病同样可以导致肝疏泄功能异常,二者互为因果。肝藏血,血舍*,神志活动依赖血液的滋养。唯有人体中血液充足,肝藏血功能正常,才能*有所舍,神志活动才有物质保障。《景岳全书·血证》曰“以至滋脏腑,安神*……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肝不藏血,气血亏虚,*无所附,则表情淡漠,虚烦不寐,疲乏无力等。

在治疗上,王师常从肝入手,症见急躁易怒,焦虑不安,头晕胀痛,耳鸣如潮,心烦不寐,目赤口苦,舌红、苔*糙,脉弦滑等一派火热之象,当属肝火上炎,治以清肝降火,方用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丸加减。药用丹皮、焦山栀等清泻肝火;症见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情绪不宁,胸胁胀满或窜痛,喜太息,女子月经不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当属肝气郁结,治以疏肝理气,方用逍遥散加减,药用郁金、柴胡、香橼、佛手、玫瑰花等疏理肝气;症见五心烦热,胁痛目涩,面部烘热,夜间盗汗,虚烦不眠,骨蒸梦遗,或面白无华,目糊,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舌淡红、苔薄净,脉弦细,当属肝阴肝血不足,治以柔肝养血,多用生地、麦冬、山萸肉、白芍、当归等。

02

兼顾心肾

心主神明,统领人的一切神志活动,《素问·灵兰秘典篇》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肝失疏泄,气机不畅,郁久化热,母病及子,火热上延,扰乱心神。心神失安,则心中烦热,夜寐不安,语言错乱,哭笑无常。心神失养,则精神恍惚,胆小性怯,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对于情志病中伴有心神欠安的患者,王师多使用安神类的药物,如酸枣仁、大枣养心安神,淡竹叶、莲子心清心安神,龙齿等重镇安神。肾为先天之本,肾精生髓,滋养髓脑。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藏泄互用。情志病病程日久,肝火妄动,子病及母,下劫肾阴,肾阴不足,则眩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久则损精,肾精亏虚,髓海化生不足,元神失养,神机不用,则脑髓功能异常,出现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王师或扶正培元,或补肾益精,药用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断续等。

03

重视脾胃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在志为思。王师在治疗情志病时,尤注重脾胃功能。情志生于五脏,五脏依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滋养,因此脾胃病则五脏失养,情志异常。同样情志太过伤于五脏,最终也会伤及脾胃,引起脾胃功能异常,气血生化无源,百病由生。《金匮要略》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情志过极最易伤肝,肝之病,最易传脾,木乘脾土,肝脾不和,则有肝郁脾虚,肝气乘脾,脾壅肝郁。脾胃功能受损反过来也会加重肝病。脾胃虚弱,运化无力,食滞胃肠则生食郁,水湿不化则生湿郁,聚液成痰则生痰郁。痰湿郁于胸中,则有胸闷气急,心烦不寐等痰蒙清窍的表现。

王师治疗情志病,在调肝的同时,多并用健脾运脾、和胃理气等方法。症见胁下胀痛不适,腹痛即欲临厕,便后痛减等,属肝气乘脾证,治以泻肝补脾,方用痛泻要方加减;症见胁肋胀满,情绪抑郁或喜太息,胃脘痞满,食后加重,纳差、便溏等,属肝郁脾虚证,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方用逍遥散加减;症见情绪抑郁,脘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爽,纳差等,属脾壅肝郁证,治以运脾疏肝,祛痰化湿,方用香苏饮合平胃散加减。王师顾护脾胃,在用药时注意切不可伤及脾胃,常叮嘱患者三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八分饱,不可过食刺激之品。

情志病常由七情过极引起,为五脏所主。王师认为一切情志皆与肝相关,以脾胃为本,以五脏为基础,是以清泄肝火、疏理肝气、柔肝养血、运脾和胃、补脾益肾、宁心安神。王师在用药治疗情志病的同时,还注重疏导,言语安慰患者,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建议患者适当的活动。如此身心兼顾,故能在治疗情志病上取得好的疗效。

原文发表于《浙江中医杂志》年3月第53卷第3期

感谢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坤根情志病诊疗经验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