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久服轻身延年,生河西沙山及上郡。
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叶似荷青*,茎赤*有节,节有枝。
我国四川陕西出产,江苏福建亦有,日本种植颇多,茎高二三尺。
味甘性平无*。
甘草为调和周身气血要药,功能解百*,补脏腑,泻诸火,在上去痰止咳,在中调和脾胃,在下清热利溲,入和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入凉剂则邪热,入润剂则生津,入峻剂则缓正气,制药之暴性,效益甚多,为诸药之君。
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上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气血,解百药*,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肾气内伤,令人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凡虚而多热者加用之。
安*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
吐肺痿之脓血,消五发之疮疽。
凡解*必入甘草。
曰九土即九州岛岛土气之精华,故能解诸*如神,古时有炼石为丹服之者多中药石之*,服甘草而解,故曰安和七十二中石。
味甘正入脾。守而不走,补中气,和诸药,根深四五尺,与*芪同,但*芪中空,属气分,是得中土之水气,甘草中实,纯得土气之厚,故深长且实,能补脾阴,依胃之阳。炙用是取其益胃,使胃气上升,如炙甘草汤。生用取其气平,如芍药甘草汤。
仲景经方中使用甘草多出,即知道仲师之中实甘草,而现今却被西洋人收购去制造成许多药品或是食物,再回销我国,实在是感叹国家之愚竟至于斯,我辈当以复兴中医药为职志,讲中药制剂卖到国外,既造福人类又可以赚取外汇,岂非一举两得。甘草缓中,故遇排腹积水时忌用,因其能守,故不利于排水。
主治急迫,治里急急通,旁治厥冷烦躁冲逆之症。
生用泻火,解*炙用,和中益气。
普通生者五分至钱半,炙者三分至一钱,大剂一两左右。
凡中满人呕家酒家,诸湿肿满级胀满均忌,反大戟甘遂院花海藻,恶远志忌猪肉。
干地*
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鲜生地根绞汁晒干曰干生地,大者今称大生地,细者称细生地。
产陕西河南者良,生川则*土之地,根入药,根须之鲜者即鲜生地。
味甘性寒无*。
干地*为滋阴养血之要药,功能凉血热,滋肝肾,养心益肺,通血脉逐血痹。
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露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
助心胆气,强筋骨,长志安*定破,治惊悸劳力,心肺损吐血,鼻血,妇人崩中血晕。
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除皮肤燥,足下热而痛。
主心病掌中热痛,脾气痿蹶,嗜卧,去诸湿热。
产中州,得土深水厚之性,内含润泽之湿地。原色为*,制后为黑,故人知地*之能滋肾阴,不知地*实滋脾阴,内经云脾胃阴中之至阴,地*以湿归脾,脾阴足,则肝肾自受其灌溉。其不辛温,故能益水液,滋血之源,而不能变化、以成血色。以水配火,不使壮火食气,如此气纳矣。
主治血症及水病也。
熟地补血,生地凉血。
曰男子多阴虚宜熟地,女子多血热宜生地。
曰现市面用药有三种,鲜生地干地*熟地*,一物各有其用,鲜生地多用于肺胃实热,口燥烦渴,舌苔光绛色。干地*多用于滋阴养血,血虚内热之症。熟地*则用于补阴生精,扶养亏弱之虚。是故元素曰圣地凉血,血热者须用。熟地微温,血衰者须用。
普通二钱至四钱,大剂二三两。
凡病人脾胃弱,大便泄,产后不食或泻,及胸膈多痰,气道不利者均忌,忌铜铁及茶,得清酒麦冬良。
菟丝子
味辛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皮皯,久服明目,轻身延年。
产朝鲜川泽及田野,我国亦有之,夏生苗,初如细丝,得地种植物而缠绕之,自绝其根,即借他物之养料以生长,子入药。
味辛甘,性平无*。
菟丝子为补肾益精要药,主绝续伤,补不足,坚筋骨,强阴分,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腰痛膝冷。
治男女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消渴热中,久服去皮皯,悦颜色。
补五劳七伤,治*交泄精,尿血,润心肺。
补益肝脾,接续筋骨。
现在已经是属于被管制中药,因为植物保护法。
普通一钱至三钱。
肾家多火,阳强不萎,及大便燥急者,均忌,得酒良。
往期回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