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ldquo离魂证rdquo的中医
TUhjnbcbe - 2021/7/10 7:26:00

离*证是指一种特殊的感知异常,即患者产生一种超脱自身或躯体分离的感觉,一般发生在清醒状态。至于睡眠或半睡眠时出现的异常,虽然与之有明显差别但古代文献仍称之离*,故聊备之。《灵枢●本神》篇云:“随神往来谓之*”古人把*又称作“附气之神”。张景岳云:“*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属于神明范畴,是精神活动的表现。故神不安则*荡,*荡则出现种种特异的感知异常。

《诸病源候论》论述的“卒魇”与“魇不寤”皆有*魄外游之说,而其所论迹近荒诞,但其症状却值得探讨。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有医案一则,记“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魄飞扬,觉身在床而神*离体,惊悸多魇,通夕无寐...予曰,‘以脉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肝经因虚,邪气袭之,肝藏*者也,游*为变。”把睡中的异常梦境视为*扬离体。后世医家如沈金鳌转引这一病证时亦称该证为离*,诸如此类记载散见于各家医著,但以离*为独立篇目加以论述则始于明清。《名医类案》中记有一案云:“一人忽觉自形作两,并卧不别真假。不语,问亦无对,乃离*也。用朱砂人参浓煎服,真者气爽,假者即化。”清●陈士铎在《辨证录●离*门》中对离*证更有详细论述并提出治疗方药,进一步充实了离*证辨证论治的内容。

离*证虽不多见,但有其特殊的临床意义。现代医学并未采用离*这一名称,根据古代文献的描述该证当属感知障碍范畴与双重自身症相类似。如患者在幻象中看到了自己的形象或为局部或为全身目前称之为自体幻视或镜像幻影,该证可见于癫痫、抑郁症、脑肿瘤或其他躯体疾病出现的精神障碍,极度疲劳时亦可出现类似症状,如系睡眠时出现的神*飞越感,则属于一般睡眠障碍。此外某些练气功者,在练功过程中出现“看到了自己的形象”的特殊感觉则不属本篇论述之范围。

离*证表现十分奇异因涉及病种甚多,预后及严重程度不一,故切勿以其怪诞而无视其害。

病因病机

离*证的发生除了心肝两脏之外,还涉及脾、肾的功能,故必须综合分析之。

(一)心肾不交,血虚*荡

劳心思虑耗伤阴血或素体虚弱肝肾不足。心神失养心不能下交于肾,肾阴虚则不能上于心。心不交于肾,则梦不安;肾不交于心,则神发躁。肾阴不足不能养肝,心血亏虚不能柔肝,故肝血燥而不能安*。陈士铎云:“肝伤则血燥,血燥则*不能藏,往来于心肾,母不能生,子不能养,*安得不离哉。”

(二)心神失养,肝郁血燥

思恋于外,情结于内。肝气郁结脾土乃伤,水谷精微之转输失司,精血生化之来源日减,血不养心,则心神不宁,肝气郁,肝血枯,则津血无以滋润心。心血燥而神*不宁,思恋愈深郁结愈甚。陈士铎云:“情人不见,心中拂郁,愈动其郁,郁极火炎,而*不愿藏于肝中,乃随火外出之为快。”

(三)胃火犯心,神*不宁

邪热入里,阳明火旺,胃火燔炽上扰心神,心神不明,则癫狂。心神受扰,则*无所主,陈士铎云:“(心)以避胃火之焚烧,所以心神外出,成离*之危病也。"*荡然不安故幻象遂现于眼前。

(四)肝虚邪袭,*不守舍

失血过多,月经失调或肝血素亏,而见血少肝虚之象。若恼怒忧忿乍受惊恐。或时气内溃,通体不适,肝经受邪,肝经血燥,肝郁而邪火之气内扰,*不安宅,睡眠之时迷离恍惚,自觉离体而惊魇。

辨证论治

(一)心肾不交,血虚*荡

主症:自觉身分为二,他人未见,而己独见之,真假莫辨,情思不宁,恍惚无定,夜寐不安,乏力疲惫,苔薄脉细弦。

治法:补益心肾,宁神安*。

方药:摄*汤。

生枣仁20克,麦冬30克,熟地30克,白芍30克,当归15克,山萸肉15克,*参30克(或白参15克),茯神15克,炙远志9克,巴戟天15克,柏子仁9克,白芥子6克。

方中人参、茯神、柏子仁、熟地、麦冬、巴戟天两补心肾,俾心肾交通水火相济。白芍,山萸肉,当归滋阴养肝,生枣仁、炙远志宁神安*,白芥子化痰浊,通心窍,使补而不滞。

(二)肝郁血燥,心种失养

主症:情怀不乐,怏悒寡欢,纳谷不馨,疲惫乏力,恍惚无定,时有谬言,出语唐突,夜寐不安,多梦易醒、自觉身分为二,能见自已身形。苔薄腻脉细弦。

治法:养心安*,舒肝健脾。

方药:舒*丹。

白参15克,白芍30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茯神15克,麦冬15克,辰砂末2克(冲服),菖蒲3克,郁金6克,天花粉12克,柴胡5克,甘草3克。

方中之人参、茯神、麦冬养心安神而健脾;白术、甘草扶土和中;菖蒲开心窍,辰砂宁神安*;柴胡、郁金以舒肝气之郁;当归、白芍柔肝安*;天花粉滋阴润燥而生津液。

(三)胃火犯心,神*不宁

主症:身热烦躁情绪不宁,言语谬误,情绪激动,妄有见闻。自觉感觉超凡,能知户外之事,甚者神志昏昧。症状朝轻夜重,昏糊多在夜间。苔腻、舌红、脉洪大。

治法:清热生律、安*平神。

方药:竹叶石膏汤为主。

白参10克,竹叶10克,石膏60克(先煎),麦冬15克,玄参30克,甘草6克,石菖蒲6克,连翘15克,川连10克,姜半夏12克。

方中之人参、石膏乃主药,量不可少。石膏清阳明之热,与人参同用乃夺*之妙药。玄参清热生津,姜半夏和胃,菖蒲宣心窍,麦冬润心,川连、连翘清热解*,甘草调和诸药。如若阳*炽盛,则需配合开窍解*之品,不可拘泥上方而延误病机。

(四)肝虚邪袭,*不守舍

主症:心神不定,若有所迫,志意不定,妇女或有月经紊乱。入夜则寐不安,闻声易惊,时睡时醒甚或通夕不寐,卧则游梦纷扰,自觉身虽在床,而神若远离,恍恍然目见种种景象如亲临其境,又自觉其异,明知仍在眠睡之中。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养心补肝,镇静宁*。

方药:引寐汤加味。

白芍30克,当归15克,菟丝子10克,枣仁15克,茯神10克,龙齿15克(先煎),巴戟天10克,柏子仁6克,真珠母30克(先煎),丹参15克,水牛角30克(先煎)。

方中之白芍、当归养血柔肝;茯神、龙齿、真珠母平肝宁心;丹参、水牛角凉血安神;柏子仁,枣仁宁神安*;巴戟天,菟丝子补益肝肾乃治本之药。若时气内渍,外邪干犯有身痛之症,尚可加羌活,独活、细辛之类。

REF.施杞,周康.临床中医脑病学[M].科学出版社,:-

整理丨菟絲子丨圖片丨王德福丨專注於中西醫文獻及醫案整理,歡迎投稿,誠招廣告丨版權聲明: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音視頻、文字僅用於學習交流,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侵權及使用不當情況,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或協商授權事宜。轉載請注明出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离魂证rdquo的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