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药,作为中医的经典药物外形,服用方便,老少皆宜,历来修道修真者都离不开丹药来养元宜生,下面便是贫道搜集的常用养生药丸的配方,公布其主要配方,需要者可以选用,部分药量只做参考,剂量请酌情,也可查询相关资料或者咨询熟悉中药的朋友。
一:十全大补丸
主治:为气血双补剂,具有温补气血功效。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配方:*参80克、白术(炒)80克、茯苓80克、炙甘草40克、当归克、川芎40克、白芍(酒炒)80克、熟地*克、炙*芪80克、肉桂20克全部打粉,辅料为蜂蜜,药材打粉末,蜂蜜为丸或者以水为丸(需要烘烤机或者烈日暴晒至干透).
----------------------------------------
又方:天冬(去心)麦冬(去心)菖蒲茯苓人参益智仁枸杞子地骨皮远志肉,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用酒送下30
丸。
主治:肝肾阴虚,由虚生热。骨蒸潮热,盗汗,足股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
二:玉屏风丸
主治:卫气虚弱,自汗不止,时时畏寒,咳嗽,鼻流清涕,气短气促,倦怠懒言,面色咣白,平时不耐风寒,极易感冒者。
配方:按照*芪:白术(麸炒):防风约等于2:2:1的配料,为丸(大小指头大),每日1-2丸.
=========================================
三:六味地*丸
主治:治疗肾阴虚,为补益剂,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配方:熟地*、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
四:(1)左归丸
主治:治疗肾阴虚,滋肾补阴。用于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神疲口燥。
配方:大怀熟地克山药克(炒)枸杞子克山茱萸肉克川牛膝克(酒洗,蒸熟)菟丝子克(制)鹿胶克(敲碎,炒珠)龟胶克(切碎,炒珠)。
=========================================
(2)右归丸
主治:治疗肾阳虚,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
配方:熟地*、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山茱萸(酒炙)、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盐炒)。
=========================================
五:壮腰健肾丸
主治:壮腰健肾,养血,祛风湿。用于肾亏腰痛,膝软无力,小便频数,风湿骨痛,神经衰弱。
配方:狗脊(制)g金樱子60g黑老虎根g桑寄生(蒸)58g鸡血藤g千斤拔31g牛大力71g菟丝子6g女贞子6g,辅料为蜂蜜。
=========================================
六:八味益肾丸
主治:温阳补肾,养血填精。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功能性阳痿,气怯神疲,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
配方:雄蚕蛾、淫羊藿、熟地*、当归、菟丝子、杜仲、山药、鹿角胶。
=========================================
七:金锁固精丸
主治:固肾涩精,用于肾虚不固,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痛耳鸣。
配方:沙苑子(炒)、芡实(蒸)、莲须、莲子、龙骨(煅)、牡蛎(煅)。
=========================================
八:大力丸
主治:补肾填精、固本培元、养益气血,用于阳痿不举、性欲低下、神疲乏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肾虚腰痛。
配方:人参、枸杞、五味子、锁阳、熟地、*柏、当归、茯苓、泽泻、杜仲、肉桂、附子、枣皮、天然蜂蜜等。
又方:土鳖(酒洗,去肠秽)15个,地龙(去土,酒洗)4两,无名异(焙)4两,当归(酒洗)4两,自然铜(醋炒成粉)4两,乳香(去油)4两,白蒺藜(炒,去刺)1斤。
=========================================
九:金刚三鞭丸(有待考证,因本人对动物鞭类的补益作用深感怀疑)
主治:补精损,强精力,补性损,强性力,补体损,强体力,激情不老,健康无疾。
配方:牦牛鞭、山羊鞭、鹿鞭、枸杞子、郁李仁、雄蚕蛾。
=========================================
十:苁蓉大补丸
配方:木香(炮)10两,附子(炮,去皮脐)10两,茴香(炒)10两,苁蓉(酒浸)10两,川椒(炒去汗)10两,桃仁(炒,去皮尖)5两,葫芦巴5两,牛膝(酒浸)5两,巴戟(去心)5两,五味子5两,*耆5两,白蒺藜(炒,去刺)5两,泽泻5两,羌活2两,槟榔2两,天麻2两,川芎2两,桂心2两,上为末,炼蜜为丸。
主治:元脏虚惫,血气不足,白浊遗泄,自汗自利,口苦舌干,四肢羸瘦;及妇人诸虚。
布衣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