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人到中年,对ldquo行事rdqu
TUhjnbcbe - 2021/5/16 21:36:00

腰痛辨证,主要在于。辨证。,单纯。审因。是不够的。故《景岳全书.腰痛》说,“腰痛旧有五辨…¨.然犹未悉也,盖此证有表、里,虚、实、寒、热之异,知斯六者,庶乎尽矣”!并从这六个方面作了具体的归纳。悠悠不止,乏力酸软者,房欲伤肾也,髋骨如脱,四肢倦怠者,劳力伤气也,面黧腰胀,不能坐立者,失志伤心,血脉不舒也,腹满肉痹,不能饮食者,忧思伤脾,胃气不行也,胁腰胀闷、筋驰白淫者,郁怒伤旰,旰肾同系也,冷痛沉重,阴雨则发者,湿也,足冷背强,洒淅拘急者,寒也,牵连左右无常,脚膝强急难舒者,风也,举身不能俯仰,动摇不能转侧者,挫也,有形作痛,皮肉青白者,痰也,无形作痛,胀满连腹者,气也,便闭溺赤、烦躁口渴者,膏梁积热也,昼轻夜重,便黑溺清者,跌损血瘀也。。可谓得其要领。

归纳之,约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辨内外标本;内伤肾虚为本,外感、闪挫为标,

(二)辨新久虚实;新病卒痛多实,久痛多虚,壮年外感多实,老年禀弱多虚,虚证中,久事劳役多气虚,房事过度多精虚。

(三)辨邪气,地土方宜,隆冬北地,天寒地冻,多风寒,江南卑滥,长夏霉雨,多湿,多湿热,寝卧湿地,衣着冷湿,多寒湿,恣嗜肥甘酒醴,多痰湿。七情失调中,忧思伤多脾虚,郁怒伤多气滞,失志伤多虚在心肾。

(四)辨痛:《景岳全书》对此曾有总结,兹加以扩充;悠悠无力痠痛多虚(但酸不痛更多肾虚),隐痛重着阴雨转加多湿,冷痛拘急多寒,走注强痛多风,痛处喜冷,遇热痛甚多热,局部刺痛(或兼肿痛)按之弥甚,多闪、瘀,痛在一处多痰,忧愁思虑而痛多气虚,遇郁怒而痛发,多气滞.

此外,卧起时痛,活动后可少缓,多湿,休息少减,稍劳便痛,多虚(肝肾虚),动则痛剧,静卧可减,多闪挫气滞,曰轻夜重,不能动摇,多蓄瘀败血。

《医学入门。腰痛》;"腰新痛,宜疏外邪,清湿热,久则补肾,兼理气血。。

《证治汇补。腰痛》。“初起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

肾虚为本,余证为标。。标急则治标,本重则治本。

腰痛辨证,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说:“盖此证有表里虚实寒热之异,知斯六者,庶乎尽矣,而治之亦无难也。”大抵感受外邪或跌仆扭伤,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内、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客邪久羁,损伤肾气,或肾气久亏,卫阳不足,新感淫邪,或因虚致痰浊瘀血内停,均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临证当细审邪正之主次轻重。

治疗原则

内伤腰痛以肾虚为本,风、寒、湿、热、气滞、血瘀、痰浊为腰痛之标;病初多实,久病多虚。实者泻之,当分辨邪之不同,分别采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行气、活血、涤痰之法以祛邪通络;虚者补之,宜补益肾精,填髓壮骨;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者宜分清标本虚实的主次,标本兼顾。实证经治邪去,又当酌以补肾,方可巩固疗效。

一.肾虚腰痛:证候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腰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

一.肾气不足,腰府不建证:腰痠隐痛,喜欢按揉,腰膝无力。遇劳痛甚、卧息稍轻。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青娥丸;胡桃肉10克蒜8克酒补骨脂16克姜杜仲34克

1.肾虚甚,煎证加重,宜温补壮腰,方用补髓丹(杜仲补骨脂鹿茸没药胡桃肉)。

2.肾虚挟风湿,兼挟腿膝痹痛,宜温肾祛风达下,方用立安丸(补骨脂川断木瓜牛膝杜仲萆薢)。

二.肾精不足,阴虚火拢。酸软无力,腰脊不举。口干舌燥,手足心热,面颧潮红,心烦少寐,小便*赤。脉细数或虚大无力,苔薄,质红。

六味地*丸;山萸肉6克山药6克熟地12克丹皮4.5克泽泻4.5克茯苓4.5克

1.阴虚而火盛者,加知母、玄参、*柏等以加强清热降火之功;

2.兼纳差腹胀者,加焦白术、砂仁、陈皮等以防滞气碍脾。

腰痛加减:常加强腰和络之品杜仲、川断、牛膝、巴戟天等。遗精不禁,下元虚滑,六味地*丸加鱼鳔。沙菀、五味子,去泽泻。

(肾阴虚证)

知柏地*丸;山萸肉6克山药6克熟地12克丹皮4.5克泽泻4.5克茯苓4.5克盐知母5克盐*柏5克

腰痛加减:常加强腰和络之品杜仲、川断、牛膝、巴戟天等。遗精不禁,下元虚滑,六味地*丸加鱼鳔。沙菀、五味子,去泽泻。

(滋阴清热、肾虚火旺)

左归丸;大怀熟地12克炒山药6克枸杞子6克山茱萸6克酒川牛膝6克盐菟丝子6克鹿角胶6克(焗)龟胶6克(焗)

1.滑精者,去川牛膝;

2.无火象者,去龟胶;

3.真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麦门冬以养阴清热;

4.火?烁肺金,干咳少痰者,加百合以润肺止咳;

5.夜热骨蒸者,加地骨皮以清虚热,退骨蒸;

6.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水渗湿;

7.大便燥结者,去菟丝子,加肉苁蓉以润肠通便;

8.气虚者,加人参以补气。

腰痛加减:常加强腰和络之品杜仲、川断、牛膝、巴戟天等。遗精不禁,下元虚滑,六味地*丸加鱼鳔。沙菀、五味子,去泽泻。

(补肾填精)当归地*丸;熟地山茱萸山药牛膝当归甘草杜仲

腰痛加减:常加强腰和络之品杜仲、川断、牛膝、巴戟天等。遗精不禁,下元虚滑,六味地*丸加鱼鳔。沙菀、五味子,去泽泻。

(滋补肝肾)

1.肾阴亏损,阴虚阳亢,兼见骨蒸、咳嗽、宜补阴清热潜阳,方用

大补阴丸加减;盐知母12克盐*柏12克酒熟地18克炙龟板18克猪脊髓一条生姜3片

1.阴虚较重者,加麦门冬、麦门冬以润燥养阴;

2.阴虚盗汗者,加地骨皮以退热除蒸;

3.咯血、吐血者,加仙鹤草、旱莲草、白茅根以凉血止血;

4.遗精者,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潼蒺藜以固精止遗。

2.肾阴久虚,阴虚及阳,上证久稽不愈,宜水火平补,方用

无比山药丸;山药6克肉苁蓉12克五味子18克菟丝子9克杜仲9克牛膝9克泽泻3克干地*3克山茱萸3克茯神(一作茯苓)3克巴戟天3克赤石脂3克

1.尿血加阿胶、仙鹤草、小蓟、旱莲草、三七等止血药。

2.尿血也加仙鹤草、蒲*、槐花、紫珠草等止血。

3.尿血反复不止,可再加牡蛎、金樱子、补骨脂等固涩止血。

4.肾阳亏虚较甚,腰脊酸痛,畏寒神祛者,可加鹿角粉、狗脊温补肾与督脉。

常服缓图。

3.心肾火旺,内热不泄,兼见劳热、少寐、遗精、小溲短赤,应降心火、滋肾阴,方用三才封髓丹(天门冬5克熟地5克生晒参5克*柏30克砂仁15克炙甘草7.5克)。甚者可用

滋阴大补丸;方剂来源明。{医方考}录朱丹溪方。

组成与用法熟地60克牛膝45克山药45克山茱萸30克

杜仲30克茯苓30克巴戟天30克五味子30克小茴香30克

肉苁蓉30克远志30克石菖蒲15克甘杞子15克

上药共研细末,枣肉捣和,蜜丸。每服9克,日服2次,盐开水或*酒送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益肝滋肾。主治腰膝酸软,下肢无力,头晕目

眩,耳鸣健忘,心神不安,男子遗精,女子带多。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男子不育等病症。例如。

(1)神经衰弱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腰酸、下肢无力、失眠健

忘、头晕耳鸣等,均有一定效果。

(2)男子不育本方加减,治疗由精于少、精子活动力差等引起的

不育症,有效。)(熟地山药牛膝山茱萸杜仲巴戟天茯苓五味子小茴香肉苁蓉远志石菖蒲枸杞红枣)。

肾阳不足,腰络失养证:腰痠膝软。手足不温,畏寒,腰以下为甚。力怯短气,面色苍白,小溲清长。舌淡,脉沉细无力。多兼慢性肾精虚损等证。

肾气丸、右归丸合青娥丸;

山萸肉6克山药6克熟地12克丹皮4.5克泽泻4.5克茯苓4.5克肉桂3克(焗服)炮附子3克(先煎)枸杞子6克鹿角胶6克菟丝子6克当归4.5克胡桃肉5克蒜4克酒补骨脂6克姜杜仲8克

1.畏寒肢冷者,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并加重桂、附之量,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力;

2.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

3.痰饮咳喘者,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温肺化饮。

腰痛加减:

1.腰痛不解,酌加牛膝。巴戟天、骨碎补、五加皮等,阳用不及则络脉不通,单纯补肾是不够的,必须加用壮腰活络。

2.痛连下肢,加萆薢、木瓜、桂枝、防风、独活、蒺藜等,络虚则风滞,补肾之外,当佐风活络。

3.煨肾丸(牛膝萆薢杜仲苁蓉菟丝子防风白蒺藜胡芦巴补骨脂肉桂猪腰子)温肾祛风,较能适用。

肾阳虚者也可用右归丸加减;大怀熟地12克炒山药6克山茱萸4.5克枸杞子6克鹿角胶6克菟丝子6克姜杜仲6克当归4.5克肉桂3克(粉冲服)炮附子3克(先煎)

1.畏寒肢冷者,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并加重桂、附之量,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力;

2.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

3.痰饮咳喘者,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温肺化饮。

腰痛加减:

1.腰痛不解,酌加牛膝。巴戟天、骨碎补、五加皮等,阳用不及则络脉不通,单纯补肾是不够的,必须加用壮腰活络。

2.痛连下肢,加萆薢、木瓜、桂枝、防风、独活、蒺藜等,络虚则风滞,补肾之外,当佐风活络。

3.煨肾丸(牛膝萆薢杜仲苁蓉菟丝子防风白蒺藜胡芦巴补骨脂肉桂猪腰子)温肾祛风,较能适用。

加减:

1.肾阳虚大便不实者,加*参、白术、苍术、车前子;

2.肾阴虚五心烦热者,加丹皮、地骨皮。

(3)临证参考

1.偏肾阴虚者用左归丸化裁。药用龟甲胶、熟地*、山萸肉、鹿角胶、枸杞子、山药、菟丝子、牛膝。

2.肾虚腰痛多为其它疾病引起肾阳虚或肾阴虚所致,因此在治疗上需考虑其它疾病的变化进行论治。

1.阳虚甚者,诸证加重,温壮兼祛陷之风,方用安肾丸(肉桂川乌桃仁白蒺藜巴戟天山药茯苓苁蓉石斛萆薢白术补骨脂)。

2.肾气不利,“风虚腰痛”证:腰背疼痛。或偏枯冷痹,缓弱无力。脉或尺部虚浮。(凡人肝肾虚弱,寒湿易受而难以解除,久则注腰膝者,属本证。)用

独活寄生汤;独活9克桑寄生6克杜仲6克牛膝6克细辛6克秦艽6克茯苓6克肉桂心6克防风6克川芎6克人参6克甘草6克当归6克白芍6克干地*6克(上药咀碎,每服15克,水二盏,加生姜9克,红枣1枚,同煎至一盏,去滓,热下,不定时候,但稍空腹)

1.痹证疼痛较剧者,酌加制川乌、制何首乌、白花蛇、地龙、红花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之较;

2.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祛寒;

3.湿邪偏盛者,去地*,酌加防已、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仲;

4.正虚不重者,可减地*、人参。

腰痛加减:久滞挟瘀,血虚相搏,腰胁搐急作痛,不得转侧,加味青娥丸(胡桃肉10克蒜8克酒补骨脂16克枸杞子10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当归10克鹿角胶10克鱼鳔10克羊腰一只姜杜仲34克)加肉桂,补肾去瘀。

老弱久病,肾衰络虚证:腰髀环跳痛。伛偻驼曲。疲软无力,步履不胜,怠惰嗜卧。腰膝喜暖。脉涩而微弱无神,或空大搏指。加味青娥丸。

五.劳作过度,肾气损伤证:长期过劳,腰痛痠楚。虚赢少气,行立不支。劳累发作,休息可差。面色不华,形体倦怠。脉弱。

*芪五物汤、四物汤、十全大补丸合青娥丸;人参3克(焗服)白术3克甘草3克熟地5克白芍3克当归3克川芎3克肉桂1.5克(粉焗服)生姜3克红枣3枚胡桃肉3克蒜2克酒补骨脂5克姜杜仲5克

加减:

1.久痛肾虚,加锁阳、肉苁蓉、巴戟天等,补肾濡筋。

2.腰膝痹痛,加羌活、独活、牛膝、杜仲,祛风壮腰。

可用十全大补收功。

脾虚腰痛证候腰痛日久,肢体沉重,面色不华,食少便溏,舌苔白腻,脉滑或濡。常用方

防己*芪汤加减;防己12克、*芪15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苍术9克、狗脊9克、牛膝9克、生姜6克、大枣6克、炙甘草6克

加减

1.脾虚湿甚,可用实脾饮;

2.呕恶者,加半夏、生姜;

气滞腰痛证候腰痛连胁,腹胀善太息.因情志不遂腰痛加重,痛引少腹,舌黯苔薄白,脉弦。常用方

沉香降气汤加减;沉香6克、制香附6克、郁金6克、川楝子6克、枸杞子9克、延胡索6克、砂仁6克、炙甘草3克

《素问.痿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东垣试效方。腰痛论》认为。膏梁之人,久服阳药,醉以入房,损其真阴。所致。肾为水脏,由于平素纵欲不节,耗丧肾真,以致水不胜火,或禀赋阴虚火旺,精血不能濡淖筋骨,以致脊痰不举、腰腿痿弱。久则精血亏虚,或阴虚及阳,肾元将惫,则可能延成劳怯,百病丛生,不特腰部。转摇不能。而已。

劳役伤气辛苦劳碌主人,或因工作关系劳役负重,久立久行,初起腰肌经气滞遏,气脉不能流通,督脉不利。这时,能事休息,导引,可以缓解症状,以渐恢复。久则。作劳伤肾”,筋骨失养,劳损难复,以致腰骶疼痛,俯仰加甚。《圣济总录。腰疼强直不能俯仰候》云。。腰者,肾之府……其脉贯脊属肾抵腰,劳伤之人,肾气既衰,阳气不足,寒气内攻,经脉拘急,所以腰髋强直而痛,不能俯仰也”,所指多由劳伤肾气,阳气虚弱,不能运动。它与房劳伤精,虽然均是。肾虚”,但病因所伤不同,证亦自异。

以上二种肾虚素质乏人,其腰部脉络失养,经行涩滞,平时固巳腰部无力、酸痛悠悠,时轻时重。倘遇外感,最易为风、寒,湿邪所侵,标本两伤,病痛加重。且其腰骶阳气虚弱无力,勉力负荷劳作,便致闪痛扭挫,。动伤经络。。古人有见及此,所以在叙述腰痛病因病机,无不把。肾虚。作为致病之本。

《难经·二十九难》谓:“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言:“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仲景肾着之因,在于寒湿内侵,故有腰中冷痛,甘姜苓术法亦垂法后世。

至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指:“凡腰痛有五;一日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伤,是以腰痛;二日风痹,风寒著腰,是以痛;三日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曰臂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日寝卧湿地,是以痛。肾主腰脚,肾经虚则受风冷,内有积水,风水相搏,浸积于肾,肾气内著,不能宣通,故令腰痛。劳伤肾气,经络既虚,或因卧湿当风,而风湿乘虚搏于肾,肾经与血气相击而腰痛,故云风湿腰痛”。这里巢氏关于腰痛病因病机的讨论是很详细的。宋代《圣济总录》与《重订严氏济生方》与巢氏观点多相类同。又有宋代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强调女人肾脏系于胞络。若肾气虚,则外感、内伤,或产后、经中风冷客之,易致腰痛。元代朱丹溪总结说:“腰者,肾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转移阖辟者也。盖诸经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凡冲寒、受湿、伤冷、蓄热、血涩、气滞,水积、堕伤与失志、作劳,种种腰痛,叠见而层出矣”,又说:“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脉大者肾虚…脉涩者瘀血……脉缓者湿热”(《丹溪心法·腰痛》)。朱氏进而补充说:“又有房劳过者多矣”(《脉因证治·腰痛》)。说明房劳过度可导致并加重腰痛。后至明代张介宾亦奉此观点:“举世之人,每每醉以入房,欲竭其精,耗散其真,各快其心,恬不知养,其不虚者几希!”(《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

总之,腰痛辨证不外虚实寒热与外伤瘀滞,张介宾认为“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同上)。《七松岩集·腰痛》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肾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浸,闪肭挫气之所得,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论腰痛之病位,《临证指南医案》谓:“内伤则不外肝、脾、肾三者之虚,或补中,或填下,或养肝,随病以治之,”而且从经脉脏腑方面探讨说,“腰者,肾之府,肾与膀胱为表里,在外为太阳,在内属少阴,又为冲、任、督、带之要会。”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话》强调说:“凡人之腰疼,皆脊梁处作疼,此实督脉主之。……肾虚者,其督脉必虚,是以腰疼”。

咨询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到中年,对ldquo行事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