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佗内科方
1、《备急》华佗常山桂心丸,神良方。
甘草炙常山大*桂心各四分
右四味,末之,蜜和,平旦服如兔屎,每欲发服六丸,饮下之,欲服药时先进少热粥良。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
注:出《外台秘要·疗疟方二十一首》。
2、《备急》华佗五嗽丸方。
皂荚炙干姜桂心
右三味,等分,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酒饮俱得,日三。忌葱。
3、《文仲》华佗治老小下痢,柴立不能食,食不化,入口即出,命在旦夕,久痢,神验方。
*连末半鸡子壳乱发灰准上淳苦酒准上蜜准上白腊方寸匕鸡子*一枚
右六味,于铜器中炭火上,先纳苦酒,蜜,腊,鸡子*搅调,乃纳*连末发灰,又搅煎,视可抟,出为丸。久困者一日一夜尽之。可者二日尽之。
注:《康熙字典》云:抟,以手圆之也,掜捏聚也。元宵佳节,您与家人一起“抟圆”了嘛?
4、《华佗方》有病日食二斗米,至二百日不大便,亦无所病苦,何以尔名,为何等病也。此为谷瘦也,谷气液升道中去,虽无病,下关不通,不可长久,治之方。
葛根五斤猪肪三斤
凡二物,葛根细锉洗之,以水三斗并煎之得一斗半,去滓,复煎其汁得七升已,取猪肪,切煎之成膏,着葛根汁中,煎使相得四升,所服二升,二日尽之,下关通,营卫泽,药无所禁,服此药,开六腑,当下。
5、《华佗方》治大便坚,数清不能得出方。
皂荚末,下筛,以猪脂和合,苇管长一寸,以指排纳谷道中齐指一节,须臾则去。
6、《葛氏方》华佗治卒中恶,短气欲死者方。
韭根一把乌梅十枚茱萸半升
以劳水一斗煮之,以病人栉纳中三沸,栉浮者生,沉者死,煮得三升饮之。
注:古代所谓的中恶,*疰,*击等病,属今急腹症,心肌梗死,肺栓塞,气胸等急症范畴。
7、《崔氏》华佗疗胃反。胃反为病,朝食夜吐,心下坚如杯,往来寒热,吐逆,不下食,此为寒癖所作《千金》作此为关上寒澼所作,疗之神效方。
真珠雄*丹砂以上研,各一两朴硝二两干姜十累
右五味,捣筛,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二丸,小烦者饮水则解之,忌生血物。一方有桂心一两。《必效》云治心下坚痛,胃反,寒病所作,久变成肺痿方。
8、《崔氏》疗心痛与冷气痛者,特相宜,乌头丸方。
乌头三两炮附子三两炮赤石脂三两蜀椒二两出汗桂心二两干姜二两
右六物,捣筛,蜜和为丸,痛发时温清酒服三丸如梧子,觉至痛处,痛则止,若不止加至五六丸,以知为度。若早朝服无所觉,至午时又服三丸。此方丹阳有隐士出山云得华佗法,其疗略同。若久心痛,每旦服三丸,稍加至十丸,尽一剂,遂终身不发。忌生葱,猪肉。
9、《删繁》华佗录帙五疰丸。疗中恶,五疰,五尸入腹,胸胁急痛,*击客忤,停尸垂死者,入喉即愈。若已噤,将物强发开。若不可发,扣齿折以灌下药汤,酒随进之即效方。
丹砂研雄*研附子炮,各一两甘遂半两,熬豉六十粒,熬巴豆六十枚,去心皮,熬令变色
右六味,捣下筛。巴豆别研令如脂。乃更合捣取调。白蜜和之。藏以密器。若有急疾。服胡豆二丸不觉更益。以饮投之。此药多有所疗。杀*解*。破积去水。良验。忌生血物猪肉芦笋。
注:录,通绿;帙、《说文》曰书衣也、《玉篇》云小囊也;录帙,即绿色书袋之意。
10、《深师》疗三焦决漏,水在胁外,名曰水病,腹独肿大,在腹表用大麝香丸,华佗方。
麝香三铢研雄*六铢研甘遂十二铢熬芫花十二铢熬
右四味,捣合下筛,和以白蜜,丸如大豆二丸,酒下,日三服,可至四丸。节饮食,禁肥肉,生菜之辈有效。
11、《备急千金要方》华佗云:(鹿肉)和生椒捣,薄之,使人专看之,正则急去之,不尔复牵向不僻处。
12、《千金翼方》试和丸。主呕逆,腰以上热,惕惕惊恐,时悲泪出,时复喜怒,妄语梦寤,洒洒淅淅,头痛少气,时如醉状,不能食,噫闻食臭,欲呕,大小便不利,或寒热,小便赤*,恶风,目视??,耳中兇兇方。
防风泽泻白术蛇床子吴茱萸细辛菖蒲乌头炮,去皮五味子各一分当归远志去心桂心各半两干姜三分
右一十三味,擣筛为末,炼蜜和丸,空腹吞五丸如梧子,日三,加至十丸。华佗方。
13、《华佗方》二车丸,常在尊者后一车,故名二车丸。主心腹众病,膈上积聚,寒热,食饮不消,或从忧恚喜怒,或从劳倦气结,或有故疾气浮有上,饮食衰少,不生肌肉。若癖在胁,吞一丸即消。若惊恐不安,吞一丸,日三,独卧不恐。病剧,昼日六七,夜三吞。微者,昼日四五,夜再吞,寒癖随利去,令人善矢气。又治女子绝产,少腹苦痛,得阳亦痛,痛引胸中,积寒所致,风入子道,或月经未绝而合阴阳,或急欲尿而合阴阳,或衣未燥而合阴阳,或急便著之,湿从下上,久作长病,吞药如上,百日有子,二车丸方。
蜀椒成择一斤干姜大小相称二十枚粳米一升朗陵乌头大小相称二十枚锻灶中灰一升
凡五物,以水一斗半渍灰,练囊中盛半绞结,纳灰中一宿,暴干之,皆末诸药下筛,和以蜜,唾吞如梧子二丸,勿用浆水也,身中当痹,药力尽乃食,老小裁之。
注:朗陵,今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
14、《诸病源候论》:范汪所录华佗太一决疑双丸,方云治八痞,五疝,积聚,伏热,留饮,往来寒热。
《婴孺》治八痞,积聚,留饮,伏热,宿食不化,里急腹痛,往来寒热,羸瘦骨立,饮食不为,气力多厌,翕翕短气,*神不守,邪*往来,恍惚不定,医不能治,太乙决疑牛*双丸。
牛*枣大马目*公二个附子一枚巴豆炒,四十枚雄*丹砂真珠甘草牡蛎蜀椒汗白蜜各一两杏仁炒,净,五十粒
研末,杵杏仁千下次,入巴豆,次牛*,真珠并杵,又铜器煎蜜热,灌臼中,下诸药,杵千下,丸如桐子饮服一丸,一宿当和。大便出勿复与药。儿一岁内寒热在胁结痛,哺乳吐下剧者,瘛疭及背不着席,手足皆举,目青呕沫,名风痫,为腹癖。以小豆大二丸,平旦服,日中,临卧各服二丸至十二丸。不去,服桐子大二丸。又不愈,难治。大病数年,此药决之破除。日合勿令妇人见。一无甘草、目*,有甘遂一两,常山二两。
注:马目*公,李时珍云是*臼。此方与《诸病源候论》所云华佗“太一决疑双丸”方名相似,主证相类,且观其用药与佗方相近,故录之。
二、华佗外科方
1、《备急千金要方》华佗云:马牛羊酪,蚰蜒入耳者灌之即出。
2、《华佗方》治聤耳方。
雄*,矾石分等,以绵缠箸头拭脓,如大豆着耳中,湿者以药敷之。
3、《华佗方》治转筋方。
以白戢煮粉令一沸,因以洗足腓,至足立愈。
4、《华佗方》治妒乳方。
生蔓荆根,和盐捣浆,水煮合,日五服,或滓封之。
5、《华佗方》(治小儿赤游肿)芸苔捣敷之。
6、《备急千金要方》内补散。治痈疽发背,妇人乳痈诸疖,未溃者便消,不消者令速溃疾愈方。
木占斯人参干姜一云干地*桂心细辛厚朴败酱防风桔梗栝楼根甘草各一两
右十一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药入咽,觉流入疮中,若痈疽灸之不能发坏者,可服之,疮未坏者去败酱,已发脓者内败酱,服药日七八服,夜二三服,以多为善。若病在下。当脓血出,此为肠痈也。诸病在里,惟服此药,即觉其力,痛者即不痛,长服治诸疮及疽痔,疮已溃便早愈,医人不知用此药,发背无有治者,惟服此耳,若始觉背上有不好而渴者,即勤服之。若药力行,觉渴止,便消散,若虽已坏,但日夜服之,勿住也,服之肿自消散,不觉去时。欲长服者,当去败酱。妇人乳痈,宜速服之。一方无桂心,名木占斯散,主痈疽坚结。若已坏者速愈,未坏者使不成痈,便消。张文仲无桂心。刘涓子云此是华佗方。
7、《肘后》华佗虎骨膏,疗百病。
虎骨野葛各三两附子十五枚,重九两椒三升杏仁巴豆去心皮芎切,各一升甘草细辛各一两雄*二两
十物,苦酒渍周时,猪脂六斤,微煎三上三下。完附子一枚,视*为度,绞去滓。乃纳雄*,搅使稠和,密器贮之。百病皆摩敷上,唯不得入眼,若服之,可如枣大,纳一合热酒中,须臾后,拔白发,以敷处,即生。乌猪疮*风肿及马鞍疮等,洗即瘥,牛领亦然。
注:按葛氏所言,一枚附子约合0.6两。
三、华佗解散方
1、《千金翼方》治石*或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而发者,或剽剽如寒,或饮食,或不欲食,若服紫石英发*者热闷,惛惛喜卧,起止无气力,或寒,皆腑气所生,藏气不和,礜石发热者燥而战,石硫*发热者郁郁如热,极者身并破裂,华佗荠苨汤方。
荠苨四两茯苓一两蔓菁子一升芍药人参蓝子*芩甘草炙各一两
右八味,?咀,以水一升煮蔓菁子,取八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若虚弱者,倍人参,减*芩。若气上,倍茯芩,加荠苨一两。《外台秘要》*芩,芍药各二两,无人参。
2、《华佗方》解散热胀满大小便不通方。
枳实四两由跋四两
凡二物,以水二升渍之,令药泽尔,乃煮得半升,去滓,稍稍饮多少,煴煴自瘥。
四、华佗补益方
《千金翼方》华佗云母丸子三人丸方。
云母粉石钟乳炼白石英肉苁蓉石膏天门冬去心人参续断菖蒲菌桂泽泻秦艽紫芝五加皮鹿茸地肤子署预石斛杜仲炙桑上寄生细辛干地*荆花柏叶赤箭酸枣仁五味子牛膝菊花远志去心萆薢茜根巴戟天赤石脂地*花枸杞桑螵蛸菴?子茯苓天雄炮,去皮山茱萸白术菟丝子松实*耆麦门冬去心柏子仁荠子冬瓜子蛇床子决明子菥蓂子车前子
右五十三味,皆用真新好者,并等分,随人多少,擣下细筛,炼白蜜和为丸如梧子,先食服十丸,可至二十丸,日三。药无所忌,当勤相续,不得废阙,百日满愈疾。久服延年益寿,身体轻强,耳目聪明,流通荣卫,补养五藏,调和六腑,颜色充壮,不知衰老。茜根当洗去土,阴干。地*,荆花至时多采,暴干,欲用时相接,取二石许乃佳也。吾尝服一两剂,大得力,皆家贫不济乃止,又时无药足,阙十五味,仍得服之。此药大有气力,当须预求使足,服而勿阙,又香美易服,不比诸药。
五、华佗尸注疑方
《肘后》又有华佗狸骨散、龙牙散、羊脂丸诸大药等,并在大方中。
《备急千金要方》龙牙散。治百疰邪气。飞尸万病方。
龙牙茯苓各二两半雄*枣膏芍药各五分干地*石斛胡燕屎各三分铜镜鼻甘草橘皮芎藭*督邮远志鳖甲各半两狸阴二具蜈蚣一枚*箭羽乌头羌活露蜂房曾青真珠桂心杏仁防风桃奴*臼鹳骨各一两人参大*各一两半苏子四合白术二两
右三十三味,治下筛,酒服一刀圭,以知为度,当有虫从便出。
附章太炎先生所考羊脂丸方一首
《文仲》论传尸病,亦名痎疟,遁疰,骨蒸,伏连,殗殜。此病多因临尸哭泣,尸气入腹,连绵或五年三年,有能食不作肌肤,或二日五日若微劳即发,大都头额颈骨间,寻常微热翕翕然,死复家中更染一人,如此乃至灭门,疗之方。
獭肝一具,破干,炙鳖甲一枚,炙野狸头一枚,炙紫菀四分汉防己一两半蜀漆洗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各一两
右八味,捣筛,以成炼烊羊肾脂二分,合蜜一分烊,冷和丸药如梧子大,服十丸,加至十五丸,日再,以饮下之。其药合和讫,分一分头邉着,一分悬门额上,一分系臂上,先服头邉,次服臂上,次服门上者,大验。忌海藻、菘菜、苋菜。
附尚启东先生所考狸骨散方一首
《范汪》疗骨热,狸骨丸方。
狸骨连翘各五分土瓜山茱萸玄参胡燕屎*芩丹砂马目*公鸢尾各二分*连芍药雄*青葙子龙胆栝楼各三分
右十六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以知为度。禁食生鱼、菜、猪肉、*黍米、生血物。
五、总结
《诸病源候论》云:“考之于实,佗之精微,方类单省……且佗之为治,或刳断肠胃,涤洗五脏,不纯任方也。仲景虽精,不及于佗。”诚如所言,从以上处方中便可以看出,较之张仲景,华佗在更大的程度上沿袭了汉以前经方的特点,如外科方比例较高、单方比例较高、复方多以丸为主,丸方之中多见椒、桂、乌、附、姜以、峻下药及金石药,汤剂强调先以水渍之等等,均与目前已出土的秦汉医简有相似之处。且史料及方书中,亦有华佗用祝由术、情志法治疗疾病的记载,颇具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除上方之外,亦有华佗以祝由术、情志法治疗此外,由于绵崽不擅针灸,故在此篇中并未收录散佚在各类医籍中的华佗针灸处方。但绵崽发现,与张仲景不同,华佗除善用方之外,在针灸,尤其是灸法方面,亦有极高的成就。故多方面综合来看,绵崽认为,较之张仲景,华佗医术的来源可能更为古老,或者说,华佗的医术,与扁鹊更为相近。具体的内容,将在之后的“扁鹊篇”中为大家一一道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