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您金榜题名
高考、中考在即,莘莘学子们学习时间长、学习压力大,睡眠明显不足,有的同学白天精神萎靡不振,心情很容易烦躁焦虑,过度用脑后又易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现象,相信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很想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迎接考试。
其实,在漫长的科举制度历史中,古代读书人也曾经饱受类似问题的折磨,因此,历代医家对此皆有深入研究,并且有系统成熟的对治方药。
现在,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01古代“状元丸”唐朝孙思邈《千金方》里记载的“孔圣枕中丹”、“不忘散”等,明确标明此方剂主治:读书健忘,久服令人聪明。
明代大医孙一奎在其传世医典《赤水玄珠》中记载的“读书丸”,更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一种,注明:久服能除百病,日记万言而不忘。
另外古医书中还有状元丸、朱子读书丹等药方的记载,都是专门解决读书人过度用脑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方药。
02助金榜题名——参蒲益智膏(丸)李永亮诊所充分考虑到现代人的体质特征,结合十余年的临床诊疗经验,在“孔圣枕中丹”、“读书丸”等几个古代名方的基础上精心研制的“参蒲益智膏(丸)”,精选:林下参、石菖蒲、炮附子、桂枝、远志、益智仁、酸枣仁、五味子、贡术、茯神、熟地、地骨皮、菟丝子、川芎等名贵中药而组成。
作用:养心安神,健脑补肾,炼精益智。
主治:用于心肾不足、用脑过度引起的失眠健忘、虚烦多梦,心悸不安,目暗耳鸣,精神疲倦。同时,对思维反应缓慢,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有明显疗效,对精神不振、心理紧张、情绪波动大、白天瞌睡、夜晚失眠、四肢乏力等情况改善效果明显。
03方剂成分简介林下参方中选用的林下参,又称籽海山参,不同于市面药田集中种植的普通人参,林下参是选用野山参种子,人工播种到高海拔野外森林中,其生长过程无人工干预,在与野山参同样的环境中纯自然生长,历时10-15年方可长成采收,在保证性价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接近年份野山参的药性。
林下参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气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无力,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眩晕头痛,尿频,消渴,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石菖蒲石菖蒲,为《神农本草经》中位列第一的“仙草”,可开心孔、通九窍、抗衰老,祛浊醒神、开心益智、排痰辟秽、调畅气机,属少有的可直接作用在精神层次的圣药,是传统道家外丹术常用原料,道家典籍中多见单服一味石菖蒲十数年而行走如飞、通神灵的记载。
炮附子方中炮附子温阳散寒,与林下参一刚一柔,一阴一阳,引精中之气,助髓通脑,炼精益智。
石菖蒲与远志开窍益智、化痰除湿,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熟地养阴生津、除烦宁神,茯神安神定志益智,地骨皮滋阴、退虚热,五味子敛心气、安心神,川芎活血通络、祛痰浊瘀阻。
全方清补并用、虚实兼顾,孙一奎称此方“健忘服之,日记千万言”,清代名医陈梦雷亦称赞该方“除百病,日记万言。”
扫描
I导读:作为当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沈老提出的提高疗效的七个关键值得我们用心学习。(编辑/闫奇峰)
糖尿病提高疗效的七个关键
编著/沈绍功
1)根据阴阳互根原理,特别对中老年糖尿病要重视调整肾的阴阳,而且应遵循张介宾的古训:“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即在滋肾阴药中适量选加1~2味温阳而润的蛇床子、补骨脂、肉苁蓉、仙灵脾、菟丝子,以便“阳中求阴”;在温肾阳的药中适量选加1~2味滋阴的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玄参、天冬、麦冬,以便“阴中求阳”。
2)根据脏腑相关原理,以间治取效,扩大治疗思路。
如养心以补气,选用当归、何首乌、阿胶、炒枣仁、柏子仁;通腑以润肺,选用菊花和当归、草决明、肉苁蓉、火麻仁、莱菔子;泻肝以润金,选用黛蛤散、生栀子、川楝子、丹皮、泽泻;柔肝以滋肾,选用当归、白芍、五味子、枸杞子、女贞子;宁心以滋肾,选用*连、炒枣仁、夜交藤、磁石、鸡子*;培土以生金,选用西洋参、炒白术、云苓、山药、生苡仁。
3)善于处理虚实夹杂。
应当先祛邪,后补虚。祛邪时防其伤正,补虚时防其恋邪。如阴虚夹痰时,先投温胆汤祛痰,但要免用燥湿伤阴药如半夏、生姜等。痰祛后,改用六味地*滋阴,但要免用滋腻药,如熟地、山萸肉,再佐补而不滞药如陈皮、木香、砂仁等;气虚常伴瘀热,此时先投丹栀逍遥散清瘀,但免用破瘀伤气药如红花、水蛭、地龙,瘀清后改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并佐和血行气药如郁金、丹参、当归、三七等。
4)重视天时人和。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天时对疗效的影响甚大,如投补气温阳法在暑天应注意温热助阳之虑,故应免用桂附,易药蛇床子、巴戟肉、肉苁蓉之类并加知柏寒性反佐;养血滋阴法在严冬时应注意滋腻助阴,要免用熟地、麦冬,易药生地、*精、芦根等品并加木香、陈皮、砂仁醒脾。意疗在糖尿病治疗中尤为重要。血糖的波动大受情绪心态的影响。意疗总则应遵循《素问·师传》所曰:“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苦。”此外还可药物冶情,如养心通脉以定志,投桃红四物汤,疏肝解郁以调情,投逍遥散。
5)配合针灸,针药并用。
唐代的孙思邈有告诫:“凡消渴经百日以上,不得灸刺。”糖尿病因易发皮肤感染,是否选用针灸,学术界存有争鸣。近代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报道颇多,作为综合治疗措施中的针灸疗法,临床疗效约在60%~80%之间,比较肯定。实验研究也证实针灸确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而降血糖,降尿糖。只要严格消*,取穴精少,灸治不要出现灸疮。在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中启用针灸配合,仍为利多弊少,对提高疗效也属关键之一。
体针上,补气多取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滋阴多取膈、脾、肾俞,三阴交、太溪。口渴加承浆、金津、玉液。易饥加胃俞、丰隆。多尿加复溜、关元。四肢麻痛选加肩髃、曲池、合谷、风市、阳陵、解溪。耳针上,可取胰、内分泌、三焦、肾、肺、脾和膀胱。还可梅花针叩击华佗夹脊。
6)巧配现代药理证实的降糖中药。
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降糖草药的性味功能,以不违背中医理法方药原理,在处方中巧配,可以明显提高降糖作用。降糖作用明显的中草药计有20味:生地、山药、苡仁、葛根、花粉、知母、生芪、玉竹、地骨皮、玄参、赤小豆、人参、*精、泽泻、五味子、五倍子、芡实、桑寄生、郁金、黑豆。
7)发挥单验方的辅助作用。
有效的单验方在处方中配用对提高疗效也属必不可缺。比如玉锁丹(五倍子、云苓、生龙骨),以及蚕茧壳、猪胰煎、鲜生地汁、浮萍汁等等。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