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卞东波汉诗雅集与汉文化圈的余韵
TUhjnbcbe - 2021/3/31 19:37:00

汉诗、雅集与汉文化圈的余韵:

年东亚三次赤壁会考论

卞东波

一、引言

东坡生前生后都受到当世和后世,甚至域外人士的喜爱,这种喜爱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就是东亚地区举办的“寿苏会”和“赤壁会”。所谓“寿苏会”,就是在东坡生日这一天,举行祭拜活动以纪念东坡。所谓“赤壁会”则是模拟东坡元丰壬戌七月既望的赤壁之游,举行游赏活动。当然“寿苏会”、“赤壁会”不仅仅是单纯的仪式性活动,其实质是一种集诗歌创作、书画欣赏及文物鉴赏为一体的高品味文人雅集。中国“寿苏会”在清代中期就已经流行,清代学者宋荦、毕沅、翁方纲等人都举办过寿苏活动。

同属东亚汉文化圈的日本在江户时代和近代都举办过多次“寿苏会”和“赤壁会”。江户时代,被称为“宽*三博士”之一的柴野栗山(-)“常钦慕苏公,壬戌夕会诸名士”。从宽*十二年()开始,一共举办了三次赤壁会。日本近代最有名的“寿苏会”是尾雨山(—)在大正、昭和年间举办的五次寿苏会(、、、、)。这几次“寿苏会”都留下了文字资料,即《乙卯寿苏录》《丙辰寿苏录》《丁巳寿苏录》《己未寿苏录》《寿苏集》,这些文献都已经收入到池泽滋子所编的《日本的赤壁会和寿苏会》一书中了。大正十一年()是东坡壬戌赤壁之游后的第十四个甲子,纪念意义重大,日本文人学者对此颇为重视,在各地举办了多个“赤壁会”,尤以长尾雨山等人在当年9月7日(阴历七月十六)组织的京都赤壁会最为轰动,影响也最大,但大正十一年的京都赤壁会没有留下成集的文字资料。最近笔者在哈佛燕京图书馆读到奥村竹亭刻印的《赤壁赋印谱》一书,正是是次赤壁会留下的文字资料,弥足珍贵。就在同一天,侨居中国大连的日本汉诗人田冈正树(—)组织大连浩然、嘤鸣两大诗社的中国、日本三十余位诗人聚会吟诗,以继赤壁雅游之会。会后,田冈正树还征稿于中国、日本诸多未与会的汉诗人,最后得诗百首,编为《清风明月集》一书。《清风明月集》因为是在大连编印的,故在日本收藏都比较少,海内外只有大连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等少数图书馆有收藏,笔者有幸在哈佛燕京图书馆读到《清风明月集》。同一天,日本*治人物水野炼太郎(—)也在东京芝山红叶馆举办了一次赤壁会,事后编成一部汉诗集《壬戌雅会集》。《赤壁赋印谱》《清风明月集》《壬戌雅会集》是笔者发现的三部关于年中日两国赤壁会的新资料,通过阅读这三部日本汉籍,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庶几可以让我们部分还原出近百年前,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日本的京都、东京、中国的大连同时举办的这三次文人雅集的盛况。

二、赤壁之游乐未央:年的京都赤壁会

大正十一年()9月7日(阴历七月十六日),是苏轼《赤壁赋》作后的第十四个“壬戌既望”,长尾雨山等人在日本京都府南宇治桥西万碧楼举办赤壁会,以仿苏轼元丰五年()壬戌岁七月既望的赤壁之游,这次赤壁会既是前几次寿苏会的延续,也是江户时代以来,日本文人“赤壁之游”的延续。这次赤壁会前一年大正十年()8月,长尾雨山就提前向诸友发出了邀请:

宋东坡先生苏轼,元丰五年壬戌岁七月既望、十月望两次游赤壁,赋前后《赤壁赋》以来,泛舟看月的千秋美事由其灵笔在艺苑里流传下来,在文坛里朗诵二赋,余韵不尽,高风堪挹。我辈久佩其雅藻,钦其超怀。今年正值东坡赤壁游后第十四次壬戌,因此招募志同道合的人,希望在九月七日即阴历既望在洛南宇治清溪泛舟,与文雅诸贤追拟当年的仙游。期望各位光临,尽兴地欣赏江上清风,举匏樽,挟飞仙以遨游的情趣。

本次赤壁会与此前所办的寿苏会有一些不同,不但本次雅会提前一年启动,而且还充分利用了媒体的力量加以宣传,使之成为一次广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卞东波汉诗雅集与汉文化圈的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