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植物都是绿油油的,靠光合作用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有一些植物,却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开始对其他植物打起了算盘。它们偷偷地潜入其他植物的根系、茎干中,靠窃取宿主的营养来为自己的生长提供便利。当这些植物尝到了从其他植物那里吃白食的甜头后,它们就渐渐背叛了光合作用,走上了依赖异养的不归路……”——我今天要分享的这种植物,正如林十之老师在《生命之美》中描述的那样,是依赖异养的茎寄生植物:菟丝子。
这一片菟丝子,寄生在长着火炭母的一片草地上,那里除了火炭母,还有鸭跖草、几株长没多高的微甘菊和另外一些杂草。
这片菟丝子覆盖在火炭母、鸭跖草、微甘菊等植物的上面,淡*色纤细的茎,缠绕着,像杂乱无章的一团丝线,也让人想到错综复杂的高速运输网络。
如果不是茎的上面开满了花,有些还结成了果,怎么也不会觉得它是植物:你瞧,没有一片叶子,没有一点植物的绿色,它甚至连根都没有——这真是植物吗?
是的,菟丝子是植物,寄生草本。说它没有根,也不太准确,应该说它刚出生时是有根的。春天,菟丝子种子发芽了,同时也长出了根,这时的菟丝子主要靠种子里的营养,茎中有少量叶绿素,能制造很少很少的养分,这些营养仅仅能给菟丝子维持5-10天的生命。
所以,菟丝子得赶紧依靠胚乳中的营养,生长出纤细的几乎无色的茎,这些茎一边旋转着,一边四处嗅着,寻着自己心仪的寄主植物的气味和光线去。(植物在激素的调控下,不仅具有嗅觉,而且通过嗅觉,寄生植物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寄主呢。)在5至10天的大限之内,如果接触到寄主植物,菟丝子的茎就迅速缠绕上去,在接触处生出牢固的吸器,像嘴巴一样直接伸进寄主的茎皮中,吸取养分,继续生长。这时,原先长的根,很快就萎缩死去,从此,菟丝子过上全寄生的生活。
菟丝子的茎细长,并有很多分枝,分枝不断伸张和蔓延,不断缠绕更多的寄主,长出无数的吸器。同时它的每一个吸器,吸在寄主身上都可单独成为新的株体,为此,菟丝子繁殖蔓延速度很快,短时间内就可交织覆盖寄主,像盖上一张密密的丝网。
农作物如果很不幸被菟丝子缠上,严重者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说这些菟丝子七缠八绕的茎是“运输网络”,不仅是因为外形看起来像,实际上同一片菟丝子在它的各种不同寄主间,确实能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就像信息高速路一样。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建强博士以及他的团队研究发现,菟丝子及其连接的不同寄主形成一个微群落,在这种微群落中,菟丝子起到一个“通信渠道”的作用,当昆虫取食一个寄主的时候,这个寄主能够产生一个信号,这个信号不但能够诱导被取食植物的抗虫性,而且通过菟丝子这个渠道,这个抗虫信号能够被传输到其他的寄主植物,同样增强这些植物的抗虫能力。菟丝子帮助不同寄主之间建立起抗虫防御的“联盟”。
依靠这个“联盟”,菟丝子除了明目张胆地白吃白喝以外,暗地里还悄悄为扩张自己的势力而窃取各盟主的“机密”。
对绝大多数植物来说,在季节性日照长短及温度变化等情况下,叶片是植物感受这些环境因子从而启动开花程序的重要器官。但是菟丝子没有叶片,它如何感知什么时候可以开花结果呢?如果它比寄主开花过晚,那么就很难从已经开花甚至结种的寄主身上获得足够营养,甚至寄主可能会在菟丝子开花前死亡。菟丝子通过“窃取”寄主信息,与不同的寄主的开花时间保持一致,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种族繁衍后顾无忧,实在高超。
这一片菟丝子,就是因为先看到被它所缠绕的火炭母那一片晶莹剔透的花,细瞧之下,才看到了同样开着晶莹剔透花的菟丝子的。菟丝子的花,多朵簇生在一起,壶形白色的花冠,冰雕玉琢般。
刚结出来的球形蒴果,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淡青或微*,温润、清澈、纯粹,使我不禁再次为生命之美而赞叹。当果实成熟时,会整齐地裂开,里面藏着淡褐色卵形的种子。这些种子是那么的不起眼,不细瞧几乎看不到,但对于菟丝子和人类来说,都是宝贝。
菟丝子的种子是一味赫赫有名的中药材,就叫“菟丝子”。
在《中国药典》中描述:
甘,温。归肝、肾、脾经。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不少中医古籍中记载的中药药方“菟丝子丸”,虽然各自方剂制法不同,但其主要成分都是菟丝子。
关于中药“菟丝子”,还有一个传说:
从前,江南有个养兔成癖的财主,雇了一名长工为他养兔子,并规定,如果死一只兔子,要扣掉他四分之一的工钱。一天,长工不慎将一只兔子的脊骨打伤。他怕财主知道,便偷偷地把伤兔藏进了豆地。事后,他却意外地发现伤兔并没有死,并且伤也好了。为探个究竟,长工又故意将一只兔子打伤放入豆地,并细心观察,他看见伤兔经常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丝藤。长工大悟,原来是*丝藤治好了兔子的伤。
于是,他便用这种*丝藤煎汤给有腰伤的爹喝,爹的腰伤也好了。又通过几个病人的试用,断定*丝藤可治疗腰伤病。不久,这位长工辞去了养兔的活计,当上了专治腰伤的医生。
后来,他干脆就把这药叫作“兔丝子”。由于它是草药,后人又在兔字头上面冠以草字头,便叫成“菟丝子”。
看来,菟丝子虽然作害农作物,但并非是大恶不赦的东西,它的用处也不仅仅体现的医药上。据研究,菟丝子寄生在微甘菊上,对微甘菊就有抑制作用,(微甘菊,华南地区危害最大的入侵植物,内伶仃岛是典型的警示例子。可以网搜了解一下。)将菟丝子寄生运用到外来入侵植物的治理,以恢复本土生态的相关试验,目前已经在进行了。
菟丝子藤蔓状攀附在其他植物体上的特点,在中国古诗词中常被用来比喻缠绵、依附。如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中,用菟丝子和女萝来比喻新婚夫妇的相互依附: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
可能古人们并不了解,这种“缠绵”其实是残酷的绞杀。现在估计不会再有人用菟丝子来形容美好的爱情了。缠绵挺好的,但是,需要依附对方生存的生活不可取,甚至以牺牲对方来换取自身的美好,这已经不是爱情了。
菟丝子的另一个特点:“呈丝状,名为丝,却非丝”,也被古人引申喻为有名无实。《魏书-李崇传》中有语:“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这里的“兔丝”就是“菟丝子”,“燕麦”指的是一年生的野燕麦,果实极少,一般不收成其果实,仅采收植物体当作牲畜饲料。菟丝子有“丝”之名而不能当成织物使用,野燕麦有“麦”之名而不能收成当谷物食用,后来用“兔丝燕麦”这个成语表示有名无实。
菟丝子(旋花科菟丝子属)
CuscutachinensisLam.
俗名:无娘藤、金丝藤、龙须子、豆寄生、*丝、日本菟丝子等
淡淡草木记
人和植物,互相影响,互相塑造
和谐共生,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草木虽不能言语,但皆有灵性。《淡淡草木记》中的文字、照片、小画均为原创(如有另外引用的照片均有注明)。欢迎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