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降温,各种疾病就来袭,哮喘病也是其中之一。哮喘也叫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它的基本病因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引起的,遗传只是内因,决定患者是否容易出现哮喘。
影响哮喘病的外部因素有花粉、宠物、鱼虾海鲜、抗生素类药物等,以及非病原性因素,比如天气变化、运动、空气污染等。
有临床数据统计,天气变化引发的哮喘约占哮喘发病总数的75%甚至更多。所以相比其他因素,气温变化对于哮喘的影响更大一些。
对于天气降温引起的哮喘病大家需要注意,特别在冬天,形成逆温现象,上下空气无法有效对流,而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等污染物以及病菌等就无法扩散出去。冷气流会引发气管痉挛,最终导致哮喘发作。
哮喘发作也会受到湿度的影响,一般对哮喘患者来说,湿度控制在30%~50%之间最合适。当湿度过大时,哮喘患者气道受到湿度刺激会收缩,增加气道阻力。同时长时间的高湿度环境会滋生霉菌,其导致的感染也会引发哮喘。湿度过低时,患者还会因气道黏膜干燥以及空气中所含有的粉尘、颗粒等物质增多而引起哮喘发作。
支气管哮喘的分型治疗发作期①寒哮治法:宣肺散寒,豁痰平喘。处方:射干10克,蜜炙麻*15克,桂枝9克,五味子9克,干姜9~15克,制半夏30克,白芍30克,细辛6~9克,甘草9~15克。加减:寒痰粘稠加旋复花9克(包煎),白芥子9克,莱菔子30克,苏子9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疗效:以上方或类似上方治疗94例,结果临床控制45例,显效35例,有效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8.3%。常用成方:小青龙汤、三拗汤、射干麻*汤等。②热哮治法:宣肺清热,涤痰止哮。处方:麻*15克,杏仁15克,石膏50克,甘草15克。加减:痰多加川贝、桔梗、陈皮;咳嗽重加前胡、金沸草、白前;喘重加地龙、桑白皮、旋复花(包煎);发热重加大石膏量,另加*芩、知母、双花;喘息缓解期加冬花、紫莞、五味子。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疗效:以上方或类似上方治疗例,临床控38例,显效例,有效7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5.8%。一般而言,热哮的临床控制显效率不如寒哮。常用成方:白果定喘汤、猴枣散及越婢加半夏汤等。缓解期①肺虚治法:养阴益气,补肺止哮。处方:太子参9克,麦冬9克,五昧子5克,陈皮5克,苏子9克,地龙9克,乌梅5克,磁石30克,紫河车6克,补骨脂9克,桃仁9克。加减:偏气虚加*芪;偏阴虚加生地、沙参、冬虫夏草;阳虚加附子、肉桂;血瘀加丹参、川芎;痰盛热瓜蒌仁,兼睥虚加六君子汤。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疗效:共治疗80例,临床控制43例,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常用成方:百舍固金汤等。②肾虚治法:补肾纳气,温阳平喘。处方:熟地、丹皮、泽泻、补骨脂备10克,茯苓、五味子各12克,山药20克,出茱萸15克,胡桃肉15克。加减:偏肾阳虚加附子、肉桂、蛤蚧;偏肾阴虚加女贞子、石斛;咳嗽痰多加杏仁、苏子、半夏;食欲不振加神曲、山楂。用法:上药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热服。疗效:用上方治疗38例,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另外,用温阳片(主要成分为附子、生熟地、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等)内服(每次5片,每日3次)共观察82例,结果临床控制8例,显效4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3.9%,对肾虚型有较好的效果,并发现有预防发作的作用。实验研究也证实温阳片可调节这类病人内分泌失衡及免疫系统的功能。常用成方:金匮肾气丸、都气丸、人参蛤蚧散、蛤蚧定喘丸等。如何有效预防哮喘?
1、御寒保暖
冬天天气寒冷,容易引起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病,如果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不能有效治疗,就容易导致哮喘发作。出门佩戴口罩,防止空气中的病菌、雾霾、粉尘等污染物进入呼吸道。
2、远离过敏原
由于过敏性哮喘大都是因为接触了过敏原才导致的哮喘发作,所以,通过远离过敏原就可以达到远离过敏性哮喘的目的。
3、加强锻炼
有哮喘的人可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病菌等入侵身体。
4、注意补钙
钙具有抗过敏功能,哮喘病人可多吃些含钙高的食品。但用海产品补钙时,要注意防过敏。
患者卧室既要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又要保持空气流通。哮喘患者的衣被、床上用品也应少用丝棉及羽绒制品。哮喘发作,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有效的预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