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草药之5菟丝子
TUhjnbcbe - 2021/1/18 4:31:00
首个双金赛事厦马新闻发布会完赛奖 http://www.gaojiasuoquan.com/fbhfa/6221.html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丝、*丝藤、无娘藤、金*丝子。

古籍产地:生朝鲜川泽田野。蔓延草本之上,色*而细为赤网,色浅而大为菟累。颂曰︰今近道亦有之,以冤句者为胜。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的种子。

生境分部:寄生于田边、路旁的豆笠、菊科蒿属、马鞭草科牡荆属等的草本或小灌木上。

资源分布:

①菟丝子

干燥种子呈扁球形或卵圆形,两侧常凹陷,长径约1.5毫米,短径约1毫米。种皮红棕色或棕*色,微粗糙。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细密的深色小点,一端有淡色圆点,其中央有线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气无,味微苦涩。以颗粒饱满、无尘土及杂质者佳。

主产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等地。

②大菟丝子

性状与上种相似,但较大,长径约3毫米,短径约2~3毫米,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排列成不整齐的短线状斑纹。

主产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采制:7~9月种子成熟时与寄主一同割下,晒干,打下种子,簸去杂质。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高温湿润气候,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多寄生在河谷、河岩两旁的草本或灌木丛木本植物上,寄主尤以大豆、黑为好。

性状鉴别: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色,纤细,直径约1mm,多分枝,随处可生出寄生根,伸入寄主体内。叶稀少,鳞片状,三角状卵形。花两性,多数和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蒴果近球形,稍扁,直径约3mm,几乎被宿存的花冠所包围,成熟时整齐地周裂。种子2-4颗,*或*褐色卵形,长约1.4-1.6mm,表面粗糙。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炮制:菟丝子:过罗去净杂质,洗净,晒干。

菟丝饼:取净菟丝子置锅内加水煮至爆花,显褐灰色稠状粥时,捣烂作饼或加*酒与面作饼,切块,晒干。若取药入肾,用盐水炒(药1斤,盐6克化水30毫升,随炒随洒入盐水,炒至*色为度。

若取其活血,用酒炒(每斤药用白酒1两)酒拌入吐丝饼,候吸匀,投入锅内炒至焦*色为度。菟丝子炒法与菟丝饼同。

性味:辛,甘,平。

归经: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主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胎动不安,流产,泄泻。外治白癜风。

1)补肝肾:本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本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

(2)安胎:用于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桑寄生、续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炒研调敷。

注意:1.《本草经疏》:肾家乡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

2.《得配本草》: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矣,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者,三经俱实,则绝伤续而不足补矣。脾统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阳明、太阴之气盛,则力长而肥健。补脾故养肌,益肝肾故强阴,坚筋骨,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者,脾肾虚而生内热,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脏得补,则二病自愈。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阳气乏绝则内寒,血随气行,气弱不能统血以行,久而为积矣。凡劳伤,皆脾肾肝三脏主之,肝脾气旺,则瘀血自行也。"

2《本草汇言》:"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非若*柏、知母,苦寒而不温,有泻肾经之气;非若肉桂、益智,辛热而不凉,有动肾经之燥;非若苁蓉、琐阳,甘咸而滞气,有生肾经之湿者比也。如《神农本草》称为续绝伤,益气力,明目精,皆由补肾养肝,温理脾胃之征验也。"

3《本草新编》:"菟丝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专用。遇心虚之人,日夜梦,精频泄者,用菟丝子三两,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晚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遗。此乃心、肝、肾三经齐病,水火两虚所致。菟丝子正补心、肝、肾之圣药,况又不杂之别味,则力尤专,所以能直入三经以收全效也。他如夜梦不安,两目昏暗,双足乏力,皆可用之一、二两,同人参、熟地、白术、山荑之类,用之多建奇功。"

4《本经逢原》:"菟丝子,祛风明目,肝肾气分也。其性味辛温质粘,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其功专于益精髓,坚筋骨,止遗泄,主茎寒精出,溺有余沥,去膝胫酸软,老人肝肾气虚,腰痛膝冷,合补骨脂、杜仲用之,诸筋膜皆属于肝也。气虚瞳子无神者,以麦门冬佐之,蜜丸服,效。凡阳强不痿,大便燥结,小水赤涩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阳也。"

5《本草正义》:"菟丝为养阴通络上品。其味微辛,则阴中有阳,守而能走,与其他滋阴诸药之偏于腻滞者绝异。缪仲醇谓五味之中,辛通四气,《经》言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所解极为剀切。《本经》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于滋补之中,皆有宣通百脉,温运阳和之意。汁去面皯,亦柔润肌肤之功用。久服则阴液足而目自明。《别录》所谓养阴强肌,坚筋骨,亦阴阳两调之义。茎寒精滑,则元阳不适而至阴不摄也,溺有余沥,则肾阳不布而大气不举也。若夫口苦燥渴,明为阴液之枯涸,寒血成积,亦为阳气之不宣,惟此善滋阴液而又敷布阳和,流通百脉,所以治之。以视地*辈之专于补阴,守而不走者,固有间矣。"

6《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

7《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

8《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9《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10《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

11王好占:"补肝脏风虚。"

12《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

附方:

①镇益心神,补虚养血,清小便。治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子(去壳)二两。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常服镇益心神,补虚养血,清小便。(《局方》茯菟丸)

②茯菟丸:健脾补肾、固精止带,脾肾精气两虚,精关固摄无能所致早泄,遗精,伴头晕耳鸣,食少纳呆或腹胀,稍劳则自汗出:菟丝子十两,五味子八两,石莲肉,白茯苓各三两,山药六两。

③保产无忧方:益气养血,理气安胎,顺产之功效。主治妊娠胎动。症见腰疼腹痛,势欲小产,或临产时,交骨不开,横生逆下,或子死腹中。制川朴、艾叶醋炒各2克,酒炒当归、炒川芎各4.5克,生*芪、荆芥各2.4克,川贝母(去心,药汤煎好后研末冲)、菟丝子酒炒各3克,羌活、甘草各1.5克,炒枳壳1.8克,酒炒白芍6克(冬天3克),生姜3片,水煎。

④七宝美髯丹:补益肝肾,乌发壮骨之功效。主治肝肾不足证。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酸软,梦遗滑精,肾虚不育。赤、白何首乌(米泔水浸三四日,瓷片刮去皮,用淘净黑豆二升,以砂锅木甑,铺豆及首乌,重重铺盖蒸之,豆熟取出,去豆晒干,换豆再蒸,如此九次,晒干,为末)各g,赤、白茯苓(去皮,研末,以水淘去筋膜及浮者,取沉者捻块,以人乳十碗浸匀,晒干,研末)各g,牛膝(去苗,酒浸一日,同何首乌第七次蒸之,至第九次止,晒干)、当归(酒浸,晒)、枸杞子(酒浸,晒)、菟丝子(酒浸生芽,研烂,晒)各g,补骨脂(黑脂麻炒香)g。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共一百五十丸。每次一丸(5g),一日三次,清晨温酒送下,午时姜汤送下,卧时盐汤送下。现代用法:碾细,炼蜜丸,每丸重10g,早晚各服1丸,淡盐开水送服。

常用配伍:

1、配杜仲

杜仲,味甘能补,气温助阳,入肝、肾二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壮腰膝之作用;菟丝子,甘温入肾,即补肾阳,又补肾阴,为阴阳俱补之品。二药合用,则治肝肾不足,腰酸膝痛,筋骨酸软之力更佳。

2、配续断

治崩漏下血,胎动不安。续断,甘辛性温,甘以补虚,温以助阳,辛以行散,具有补益肝肾,调理冲任,圃经安胎之功,又有补而不滞,行而不滞之性;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即能助阳,又能益精,不燥不腻为平补肝、肾、脾三经的良药,三药伍用,则治肝肾不足,崩漏,胎动不安效果益彰。

3、配沙苑子

二者皆有补肾益精、明目之功。相伍为用,其效更著,用于治疗肝肾不足之头晕耳鸣、视物昏花等症。

4、配熟地、枸杞子

菟丝子补肾阳、益阴精;熟地滋阴养血;枸杞子温补肝肾。三者合用,有补阳益阴之功效,用于治疗阴阳俱虚之阳痿、遗精、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聋耳鸣等。

5、配枸杞子、潼蒺藜、杜仲

菟丝子能助阳而益精,故适用于阳痿遗精,小便频数及肾虚腰痛等症,可与枸杞子、潼蒺藜、杜仲等配伍。

6、配补骨脂

菟丝子与补骨脂都能补肾助阳,可用于下元虚冷的症候。但菟丝子作用和缓,助阳的功效较弱;补骨脂则助阳的功效较强,但无养肝明目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草药之5菟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