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方剂复习策略提要
TUhjnbcbe - 2021/1/10 2:54:00
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s://m-mip.39.net/nk/mipso_7057267.html

21考研准备要上岸了,我们来谈下"划水技巧"......

复习方向有时候会比努力更重要。因为方向错了,一昧埋头苦干,可能是死胡同,毫无收获。所以在正确的方向或者说不断修正方向,再配合不懈努力,可能效果惊人。

以下是方剂较为顺畅的复习策略,也仅是举例说明,不代表方剂这门学科的所有复习策略,仅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参考使用。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建议认真背方歌,掌握组成比较重要。

方剂学习分享之败*散

重磅

从两道方剂真题谈谈真题的利用

OUT啦!中医考研人都在看的神仙课程你竟然还不知道!

方歌组成

方剂的灵*是组成,组成很大程度上是靠方歌。只有在掌握方剂组成的基础上,才能学好方剂。不然很容易变成一个背功效、背主治、背方解、背配伍特点啥都背的机器,难以领略方剂的魅力所在。

对于方剂的复习,药真题一直强调背方歌,即便考研之后有很多声音说背方歌没用了,药真题依然坚持把背方歌作为方剂学复习必不可少的一步,最好作为第一步,扎实基础。

学医的,尤其是学中医的,多少都听过“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的灵*离不开辨证论治。但是又有多少同学能领悟到个中真谛呢?

考研路上不要道听途说,走歪路。退一万步来说,即便不直接考组成,也是不影响我们怎么学习方剂的:学习方剂,是不可能绕开组成的。只有坚持走正确的道路,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何况实际情况并非传言那样不堪呢?

下面看看真题带给我们的惊喜便可知道。

首先,专硕的方剂学部分有A型题9道,每题1.5分,一共13.5分;B型题4道,每题1.5分,一共6分;X型题10道,每题2分,一共20分;换言之,方剂学总分为39.5分。

那我们看一下,考研方剂学直接涉及药物组成的分数有多少?(以下考组成的题目均不提供答案)。

(A28)下列方子中,包含水蛭的是

A.补阳还五汤

B.大*蛰虫丸

C.活络效灵丹

D.七厘散

(A29)下列药物不属于葛花解酲汤组成的是

A.茯苓

B.猪苓

C.半夏曲

D.青皮

(A30)《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和《医学心悟》柴葛解肌汤均不含有的药物有

A.桔梗、贝母

B.知母、生地

C.羌活、白芷

D.桂枝、升麻

A.乌梅

B.五味子

C.人参

D.沉香

(B94)九仙散与四神丸中均含有的药物

(B95)九仙散和四磨汤均含有的药物

(X)下列药物中,七宝美髯丹和石斛夜光丸组成中都含有的是

A.菟丝子

B.枸杞子

C.五味子

D.决明子

(X)下列方剂中,组成药物有生地*的有

A.玉女煎

B.一贯煎

C.阳和汤

D.炙甘草汤

(X)《温热纬经》中的清暑益气汤含有的药物

A.*连

B.竹叶

C.葛根

D.石膏

可以看出,方剂真题直接考组成8道题(A型题3题;B型题2题;X型题3题),总分为13.5分,占方剂总分的1/3,也就是说,光会组成,1/3的分数就收入囊中了!

那其余不直接考组成的题目呢?又有多少依靠组成或者方歌即可解题?

1.(A32)《景岳全书》云:“凡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痎疟初起等证,凡血气平和,宜从平散者,此方主之。”此方指的是:

A.小柴胡汤

B.香苏散

C.正柴胡饮

D.桂枝汤

第1题:平散的解释:气血平和,同时又是外感病还是要散,不用像麻*桂枝那样辛温大力发散,用药力度轻,即为平散。背方歌第一句“正柴胡饮平散方”也能解题,可见方歌的重要性。

答案:1.C。

2.(A34)丹参饮主治心胃诸痛,最适宜于:

A.偏瘀偏寒者

B.偏瘀偏热者

C.偏虚偏寒者

D.偏虚偏热者

第2题:方法一:丹参饮中重用丹参为君,丹参味苦微寒,可活血化瘀止痛,配以檀香、砂仁为臣,可温中行气止痛。原书说:“治心胃诸痛,服热药而不效者宜之”,说明本方药性稍偏于寒,故尤宜于心胃痛而偏瘀偏热者。檀香和砂仁在方中用量远不如丹参。方剂的功效不是由一个药物的性味决定的,而是通过药物的配伍而形成的功用,所以不能单从一个药物来判断。这个题的题眼就是抓住丹参饮的总体功用。丹参饮治疗气滞血瘀,并没有体现出虚症,药物中也没有补虚药,所以CD排除。AB的区别就是寒和热。观察方剂配伍可以发现,君药丹参重用,剂量达到一两,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微寒之丹参用量较大,整方药性稍偏于寒。原书也说用治服热药但无效者,可以推测此方性味偏寒。丹参苦,微寒,砂仁辛,温,檀香辛,温。这样一看好像是辛温的药物多些,但砂仁檀香的量远不如丹参。方法二:心腹诸痛有妙方,丹参十分做提纲,檀砂一分聊为佐,入咽咸知效验彰。第二三句揭示丹参饮的组成和配伍:丹参的用量远大于其他两味药檀香和砂仁(10:1)。丹参性凉,故选B。所以看似没看组成,其实基于组成或方歌,轻松解题。

答案:2.B。

3.(X)可辨证选用活络效灵丹的治疗的病症是:

A.心腹疼痛

B.跌打瘀肿

C.内外疮疡

D.癥瘕积聚

第3题:活络效灵丹方歌有一句“癥瘕积聚腹中痛”提示的主治证证候——癥瘕积聚、心腹疼痛。除此之外还有腿痛臂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等因瘀血导致的内外疼痛症。病机不难理解,血瘀气滞证的特点就是疼痛,不通则痛。主治多的方剂常作为重点考查,需要考生全面掌握。方歌亦能棒上不少忙。

答案:3.ABCD。

可以看出,方剂真题间接用组成或方歌可以解题有3道题,总分为5分,占方剂总分的1/8,换言之,光背方歌和搞定组成,起码一半的分数就收入囊中了!

温馨提示:如果考场上遇到陌生、无从下手的题目,背背方歌,看从方歌和组成有无提示,寻找突破口。很多时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胜利往往在一念之间。

对于将来要学习方剂或者考研的同学,仍是建议从方歌和组成入手学习方剂,扎实基础,为将来的方剂学考试或造诣奠定良好的基调。

紧密联系

方剂不仅自身紧密联系,也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

把方歌和组成这一核心的方剂基础构建好(确保自己的组成不要错,记得多核对教材,如果你得组成错了自己却毫不知情,那后面自然是跟着错错错),适当利用自己掌握的中药功效,以及方剂学教材现成的功效、主治、症状和方剂之类的,构建起联系。

因为教材已经版我们准备好现成的资料了,我们只需要自己把其中一些东西串联起来,化为自己的记忆即可。

比如麻子仁丸的功效:润肠泄热,行气通便。那怎么轻松记住这个功效呢?麻子仁丸是润下剂,功效中“润肠通便”可以不必专门记忆,方中的麻子仁、杏仁和当归都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方歌“润肠通便脾约济”也有说;麻子仁丸里面有个小承气汤,方歌“麻子仁丸小承气,小承气大家还记得吗?大承气汤的方歌“去硝名曰小承气”,小承气汤是轻下峻结,治疗阳明腑实轻症的,小承气汤有行气的厚朴枳实,所以功效的“行气通便”来源于此。功效中的“清热”主要来源于方中的大*,针对的是阳明燥热,大*用量一斤,在方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方歌“胃热津亏解便难”,提示了要清热。如此一来,麻子仁丸的功效就跟组成或者方歌构建了紧密的联系,加深了印象,并且知道了方子的架构,便于日后临床运用拆解使用方剂(遣方用药)。

这样做初期看起来比较麻烦,很吃力,但是当你按照这种思路来来回回磨练数次之后,收获是巨大的,你不仅会记得牢固,还会收获方剂的学习思维,对日后无论是学习新的方剂还是临床运用,帮助都是妙不可言的。就单纯从考试角度,对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有莫大的帮助。

4.(A42)下列选项中,属于麻子仁丸功用的是:

A.滋阴益气,泻结泄热

B.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C.温阳散寒,泻结行滞

D.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第4题:滋阴益气、泻结泄热是新加*龙汤的功用,滋阴增液、泄热通便是增液承气汤的功用,温阳散寒、泻结行滞是大*附子汤的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是麻子仁丸的功用。抓住行气,基本可以快速锁定D选项了。

答案:4.D。

5.(A49)厚朴温中汤的功用是:

A.温中行气,健脾和胃

B.温中祛寒,消食除胀

C.疏肝理气,温中散寒

D.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第5题:厚朴温中汤的配伍特点是:重用行气药为主,且所用行气药皆性温而燥,故能兼以散寒燥湿,再佐以温中淡渗之品。故本方虽名“厚朴温中汤”,但功用却重在行气,而不在温中,这也正是本方在分类上归属于理气剂,而不属于温里剂的原因。这道题答案选D,原因就是厚朴温中汤虽然方名带有“温中”二字,却属于理气剂,功用重在行气,所以其功效是:行气除满,温中燥湿。另外,厚朴温中汤的功用要与平胃散的“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等相鉴别。厚朴温中汤的功效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记成:厚朴功效+温中。

答案:5.D。

掌握真题

方剂真题有3.5题是原题重现(0.5是指题目并非一模一样,但相似度很高),是不是有点瑟瑟发抖呀!所以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接触真题、掌握真题呢?

6.(A41)旋覆代赭汤原方中旋覆花和赭石的配伍用量是:

A.旋覆花三两、赭石三两

B.旋覆花三两、赭石二两

C.旋覆花三两、赭石一两

D.旋覆花二两、赭石三两

E.旋覆花一两、赭石三两

7.(A36)《伤寒论》旋覆代赭汤原方旋覆花与代赭石的用量比例是:

A.1:1

B.2:1

C.3:1

D.4:1

第6、7题:旋覆花∶赭石=3∶1(方中用量最轻:赭石),反复考的均为重点。年选项虽然和年的有点出入,但是基本一致,仍可以认为是原题重现。方剂干货知识点

答案:6.C;7.C。

8.(X)、(X)《伤寒六书》回阳救急汤原方注明的加减法是:

A.若呕吐涎沫,或少腹痛,加盐炒吴茱萸

B.干呕心烦,厥逆无脉者,去茯苓,加麦冬

C.泄泻不止,加升麻、*芪

D.呕吐不止,加姜汁

第8题:本方的加减应用考查过多次,临场遇见则就题分析。升麻、*芪升阳举陷,可治疗泄泻,是补中益气汤的意思,比较相符。吴茱萸性辛苦而热,“呕吐涎沫,或少腹痛”的描述与吴茱萸汤证不谋而合,比较合理。姜汁止呕,药证相符。麦冬主要起养阴生津、敛阴固脱的作用,此处“干呕心烦,厥逆无脉”与乌梅丸证多有相似,与麦冬不符。《重订通俗伤寒论》也有一个回阳救急汤,系俞根初据陶华可阳救急汤化裁而成的验方,较陶氏方增麦冬一味,与原方人参、五味子相合即生脉散、如此可增强益气生脉之功,但麦冬性寒,只宜少用,过用则有碍回阳破阴之力。这里反映了个人看法的不同:《重订通俗伤寒论》认为泄泻大多了,已经伤阴了,不能再用淡渗之品来渗利,所以去掉淡渗的茯苓,加上养阴的麦冬。年考过一次,年原题重现考了一次。

答案:8.ACD。

9.(X)、(X)左金丸中*连的治疗作用是:

A.泻心火

B.泻肝火

C.清胃火(热)

D.清肺火(热)

第9题:*连用意:①泻肝火;②清胃热;③泻心火,心为肝之子“实则泻其子”。

吴茱萸用意:①引导*连入肝经,以泻肝火;②监制*连,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端;③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④取其下气之用,以和胃降逆。年考过一次,年原题重现考了一次。

答案:9.ABC。

10.(X)下列各项中,可用活络效灵丹治疗的有:

A.腿臂疼痛

B.跌打瘀肿

C.癥积

D.疮疡肿痛

11.(X)可辨证选用活络效灵丹的治疗的病症是:

A.心腹疼痛

B.跌打瘀肿

C.内外疮疡

D.癥瘕积聚

第10、11题:活络效灵丹方歌有一句“癥瘕积聚腹中痛”提示的主治证证候——癥瘕积聚、心腹疼痛。除此之外还有腿痛臂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等因瘀血导致的内外疼痛症。病机不难理解,血瘀气滞证的特点就是疼痛,不通则痛。主治多的方剂常作为重点考查,需要考生全面掌握。方歌亦能棒上不少忙。年选项虽然和年的有点出入,但是大部分一致,仍可以认为是半个原题重现。

答案:10.ABCD;11.ABCD。

举例原题重现不是为了让同学们拼命刷真题记住答案,事实上,很多时候是考同一个知识点,但问法稍微会有点灵活,这个牛哥在鹊桥班多次强调及讲解过,这里不展开论述,学会看真题的同学也是可以自行领悟的。

总而言之,注意审题以及平时复习要注意知识点框架,注意结合真题总结一类题目一类解题方法。不要把方剂组成和后面的几种知识点孤立记忆,而是要有机结合,更高效记忆和解题。

温馨提示:

考生们,注意啦!

打印《准考证》功能已于12月10日开通。最新下载打印《准考证》时间为:12月10日至12月28日。

小编提醒:下载功能开通当天访问用户较多,建议大家错开高峰下载。

再次检查你的“小船”有无漏水

确认过眼神,你是明年的研究生

重点

22应届考研可添加小药膏

1
查看完整版本: 方剂复习策略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