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市民也许会发现,近些年原本有些正常的植物身上多了些**的丝线,像金色缕衣,更像平淡里多了个靓点,但市民朋友们千万不要被这种美丽外表蒙蔽,真相在这里:
在我们身边绝大多数植物都是依靠光合作用而生存的,它们不仅自食其力,还可以为提供粮食、氧气和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但是,也有一些好吃懒做、不劳而获的“家伙”,悄悄地进入了城市园林,它们被喻为“魔王的丝线”,靠抢劫其他植物为生,女贞、桂花、小叶榕等数十种绿化植物都深受其害。
它们就是菟丝子!
“夏生生如细丝,遍地不能自起,得他草,梗则缠绕而生,其根自断,绝于地而寄空中,或无根。”这是北宋《图经本草》中对菟丝子的描述。菟丝子是缠绕草本,生命力极其旺盛,发芽仅仅十几个小时后,它们便将缠绕茎像魔爪一样向不幸的寄主伸去,再过一天,它们的茎就牢牢地缠绕在寄主身上了。
菟丝子的茎像细柔的丝线一样,有金*、橙*或粉红色,其叶退化成鳞片,几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缠绕寄主哪能满足它的生长需要,所以这些看似漂亮、柔弱如丝线的茎进化出了自然界最与众不同、最令寄主植物望而生畏的嘴——吸器。当菟丝子缠上寄主植物,吸器很快会从寄主的茎上打开一条运输通道,将它们的维管束和寄主的维管束接通,将寄主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以及叶合成的有机物毫不留情、源源不断地运走,供自己享用。尽管寄主的根系拼命地吸收、叶片努力地合成,可仍然身体难支,于是,一天天衰竭、枯萎甚至死亡。菟丝子貌似温婉可人但对寄主植物实施的却是残暴的掠夺。
光靠吸器菟丝子就能被称为“魔王的丝线”么?不,它那柔弱茎还有超强的繁殖能力。菟丝子的茎非常脆嫩,一碰就断,任意一小段落在其他植物上又能繁衍开来。菟丝子的种子极细,结籽率极高,一株能结籽两三千粒,极易被鸟类甚至不经意走过的市民传播出去。难怪南朝诗人谢眺说它是“安根不可知,萦心终不测”。
可见这“魔王的丝线”已是缠绕了上千年。
防治建议:
菟丝子防治目前没有特效药剂,建议及早发现及早人工防除,结合使用飘绿丝路等药剂。但药剂浓度的把控必须精准,不可随意加大施药量
(可先小范围试验),且在有草本地被植物种植的地方禁止使用。
如药剂效果不明显且危害扩散严重时,建议直接修除被菟丝子缠绕寄生的枝条或植株,并进行集中销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