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来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australisR.Br.)或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am.)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主产于山东、内蒙古、甘肃、河北、安徽等地,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生朝鲜川泽田野、蔓延草本之上,色*而细为赤网,色浅而大为菟累,九月采实暴干。《本草纲目》载:多生荒园古道,其子入地,初生有草物,其根自断。无叶有花,白色微红,香亦袭人,结实如秕豆而细,色*,生于梗上尤佳。惟怀孟林中多有之,入药更良。菟丝子药材为常用中药,传统功效为补肝益肾、益精明目。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菟丝子具有保护心血管、增强免疫力、改善微循环、延缓衰老和保肝等作用。随着菟丝子临床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近年来菟丝子资源均为野生,且年产量有限,导致菟丝子供不应求。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伪品,导致菟丝子的掺伪现象严重。为确保临床上使用菟丝子的安全性,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该种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并做好质量评价显得愈加重要。
1.理化鉴别法根据《中国药典》记载,理化鉴别法即吐丝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取少量菟丝子,将其浸泡在沸水中,浸泡后发现其表面存在黏性,继续加热将其种皮煮到破裂时,即可看见菟丝子的胚,呈卷旋状,颜色为*白色,形似吐丝。其中,通过观察实验中的吐丝与否可用来鉴别是否为菟丝子,并根据吐丝的实验可以鉴别芜青子、白芥子、千穗谷、莱菔子、云苔子、紫苏子等伪品,即不吐丝为伪品,部分吐丝说明存在掺伪的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三氯化铁试液、盐酸镁粉以及生物碱沉淀等反应区分菟丝子和芥菜种子(伪品)。即当提取菟丝子的溶液会对三氯化铁试液以及盐酸镁粉产生正反应,对使用的生物碱的沉淀试剂则表现出负反应,而芥菜种子进行实验后则会呈现出恰恰相反的结果。
2.显微鉴别法
根据《中国药典》记载,可通过显微鉴别法实现真伪鉴别并评价质量。比如,在区分芥菜种子和菟丝子时,可通过粉末的不同进行显微法鉴别。其中,菟丝子的种皮细胞断面显示有2列细胞,且靠内的细胞列存在光辉带1条,芥菜种子只有1列细胞且不存在光辉带。同时,芥菜种子的各个细胞壁并未全部加厚,且加厚状态不同,在其组织表面会时见多角形的暗影等。3.含量测定鉴别法根据《中国药典》记载,含量测定鉴别法要求如下:通过相色谱法(高效液)对金丝桃苷相应含量进行测定,对于干燥品而言,其中含有的金丝桃苷量应该≥0.1%。比如,可以通过相色谱法(高效液)的方法对菟丝子、啤酒花、金灯藤以及南方这几种不同种类菟丝子的槲皮素以及山萘酚含量进行测验。结果显示:上述几种菟丝子(南方除外)的槲皮素的实际含量大于山萘酚的含量,且差距明显,南方菟丝子的山萘酚含量却大于槲皮素的含量等。
4.薄层鉴别法当前,通过薄层鉴别法实现真伪鉴别并评价质量主要应用于*酮类的相关化合物。根据《中国药典》的记载,可以将菟丝子这一药材作为对照,对照品为金丝桃苷,利用甲醇溶剂进行提取,将聚酰胺的薄膜作为薄层板,再通过适宜的试液进行显色处理,于紫外光灯下进行观察,便可以对菟丝子特性进行鉴别。比如,通过薄层色谱手段,对照品为山萘酚、金丝桃苷,利用甲醇溶剂进行提取,将聚酰胺的薄膜作为薄层板,显色处理后于紫外光灯下进行观察发现,菟丝子、紫苏子、白芥子、苜蓿子、金灯藤以及南方的菟丝子之间经过比较,其在有无斑点、斑点颜色等方面能够鉴别的菟丝子以及混淆品有3种,其中,金丝桃苷为共有成分,其中的两种小菟丝子和大菟丝子之间的差别明显。此外,也可以利用薄层色谱的方式对芥菜种子和菟丝子进行鉴别,鉴别结果显示,菟丝子通过薄层色谱没有检测出生物碱的成分,检测出了*酮苷以及槲皮素的成分,但是芥菜种子通过薄层色谱却显示出了恰恰相反的结果。
供稿:杨萍
图文编辑:胡志洁
联系我们:impsw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