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经方治疗黄褐斑
TUhjnbcbe - 2020/11/6 23:42:00

*褐斑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患者以中年妇女居多,多发于两颧、两颊、鼻周、额头和眼周。西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尤其是和女性的雌性激素水平异常有关,因此月经不调、服用避孕药、肝病、慢性肾病或药物性肝肾损害等都会形成*褐斑,日晒和精神压力会加重病情,并影响治疗效果。

*褐斑属中医学黧黑斑”等范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一名黧黑斑。初起色如尘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泽,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赤豆,大者似莲子、芡实,或长、或斜、或圆,与皮肤相平”。多因肾阴不足,水衰火旺,肾水不能上承;或因肝郁气结,郁久化热;或脾虚不能生化精微,气血两亏,肌肤失荣而发病。

*褐斑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顽固。现代医学对其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而中医学对其有较多的治疗方法。

梅国强教授熟谙中医经典,善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证,虽以心治疗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见长,但亦善治妇科疾病。不少妇人面部*褐斑,经梅师的调理亦能获得确切疗效,现将梅师常用治疗该病的经方介绍如下。

四逆散

*褐斑的形成关乎肝、脾、肾,因常见于女子,前人亦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故本病责之于肝者较多。梅师认为,因肝失条达,或暗耗阴血,或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可致本病发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皯??如尘久炲暗,原于忧思抑郁成”,自注云:“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另外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虚则水谷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乏源,肌肤失荣而面色晦暗,故肝脾不和常引发此病形成。

梅师常以四逆散作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柴胡、郁金、枳实、芍药、炙甘草、绿萼梅、玫瑰花、月季花等

伴乳房胀痛者,加橘核、荔枝核;

肝郁化热而见口苦、舌红苔*者,加丹皮、丹参、栀子;

精神不振、易乏力者,可加*芪、太子参;

血虚甚者可合四物汤等。

肾气丸

肾为一身阴阳之根本,为水脏,主藏精,以五行配五色,则主黑。若阳气不足,肾水上泛,或水亏火盛,肾精不足,肾色显现于面,则生黧黑。如《外科正宗·女子面生黧黑斑第九十五》曰:“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

梅师指出,不能但见面黑即为肾虚,惟见肾虚之症方可确认。如病者无肝脾失调之象,而见头晕目眩,腰腿软,或形寒肢冷,或舌红少苔等,则多责之于肾。其斑褐黑,边界清楚,状如蝴蝶,面色晦暗。

梅师常以肾气丸加减化裁治疗:

干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当归、川芎、制附片、桂枝、绿萼梅、玫瑰花、月季花等。

此方略施变化,便成一方三法:

以基本方为其一;

其二,肾阴虚者去制附片、桂枝(即六味地*丸),另加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

其三,肾阳虽虚而不宜桂、附之温燥者则去桂、附,另加二仙汤(仙茅、仙灵脾)、蛇床子、金毛狗脊等,以温和平补之。

温经汤

*褐斑的形成还与瘀血及寒邪相关。由于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更兼寒邪凝滞,其人必多晦暗之瘀。温经汤被视为调经之祖方,直指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病机,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效。以此方治疗*褐斑多伴有妇科疾患者,如经血瘀块较多,或经血量少而紫暗,或虽少而淋漓难净,腰腹疼痛或冷痛,或形寒肢冷,面部*褐斑,其色较深,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细等。

梅师常选温经汤加减治疗:吴茱萸、桂枝、干姜、当归、川芎、干地*、芍药、丹皮、绿萼梅、玫瑰花、月季花等。

瘀血较重者可加丹参、蛰虫;

伴痛经者加延胡索、片姜*;

有积聚者可加制三棱、制莪术等。

柴胡四物汤

较之以上三方,梅师尤喜将小柴胡汤与四物汤合用,其思路仍强调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故常将柴胡四物汤作为基础方加减化裁。

药用:

柴胡、*芩、法夏、生地、当归、川芎、白芍、太子参、绿萼梅、月季花、玫瑰花等。

典型病例:徐某,女,33岁,年10月11日初诊。患者面部蝴蝶斑,黑眼圈明显,自觉脚软乏力,易疲劳。平素月经正常,末次月经10月10日,无腰腹疼痛,无乳胀,Hb7g/L,脉缓,苔薄白。

拟柴胡四物汤加减柴胡、*芩、法夏、生地、当归、川芎、白芍、太子参、绿萼梅、月季花、玫瑰花、白鲜皮各10g,*芪、冬瓜子各30g,7剂。

二诊:10月18日,患者黑眼圈及面部色斑明显变淡,仍觉脚酸软,易疲劳,脉弦细,苔薄白。守上方,加仙灵脾30g。如此主方不变,加减1月余,患者黑眼圈消失,面部色斑已不显。

*褐斑的临床分型呈多样化,但常见肝郁血虚、肝郁气滞、肝脾不和、肝肾不足及瘀血阻滞等证型,故治疗可用柴胡四物汤、四逆散、肾气丸、温经汤等,以调理肝、脾、肾脏,以平衡阴阳,使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从而消除面部*褐斑。其中梅师常用的柴胡四物汤,喜用绿萼梅、玫瑰花、月季花等药,在治疗思路上确有独到之处。

摘自《湖北中医杂志》。

-------------------------------

*褐斑是颜面部出现色素沉着所致,一般为寒、湿、郁,瘀所致,病程长。一下就经方治疗*褐斑给予论述。

1、当归芍药散

组成:当归三两、芍药一斤、川芎半斤、茯苓四两、泽泻半斤、白术四两

煎服: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功效: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健脾利湿

主治:痰湿血淤*褐斑,形体肥胖,经行延后,甚或闭经,带下量多,色白质粘无臭,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色觥白,苔白腻,脉滑。

方证对应:本方主治妇人肝虚气郁,脾虚血少,肝脾不和之*褐斑,一般肥胖,月经量少,浮肿。

运用:建议加美白散(上等白芷、上等珍珠粉等量)

便溏:减芍药量或用炒白芍;

气化不利:加桂枝温阳化气;

兼腰困疼:加大剂量菟丝子(30克以上)

、桂枝茯苓丸

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药五味,研末,炼蜜为丸,如兔屎大。每于空腹时服1丸,不知,加至3丸。

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症块。

主治:血瘀所致*褐斑或伴随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肌肤少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面色晦黯,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

方证对应:*褐斑兼月经不调,有囊肿。

运用:建议加美白散(上等白芷、上等珍珠粉等量)

气滞:加三棱、莪术;

痰湿:加旱半夏

气虚:加*参;

热*:加连翘、皂刺

3、温经汤

组成:吴茱萸三两、当归、芎、芍药各二两、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冬一升

煎服:右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行瘀,调补冲任

主治:*褐斑属于冲任虚寒兼瘀,阴血虚出现内热症状。病漏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方证对应:*褐斑兼月经不调,怕冷,手掌心烦热。

运用:建议加美白散(上等白芷、上等珍珠粉等量)

4、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半斤,*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褐斑证属少阳,气郁化热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方证对应:*褐斑兼气郁,胸胁胀满,口干口苦,脉弦。

运用:建议加美白散(上等白芷、上等珍珠粉等量)

5、桃核承气汤

组成:桃仁五十个,桂枝二两,大*四两,芒硝二两,炙甘草二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功效:逐瘀泻热。

主治:*褐斑病机为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方证对应:*褐斑伴便秘,左下腹胀满疼痛,脸红。

运用:建议加美白散(上等白芷、上等珍珠粉等量)

摘自:郑州杨兆林编著《经方学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方治疗黄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