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黄褐斑又叫妊娠斑、蝴蝶斑、肝斑。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数妇女孕期已无黄褐斑发生。相反,由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精神高度紧张,面部出现黄褐斑的患者增多。经临床观察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失调。如月经错后,经来腹疼,量少色暗,甚至出现盆腔肿块,闭经等症状。
分析原因,不外是孕期、产后、哺乳、耗血伤气、调养不当气血亏损,面失血养,或者由于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面失血养,或者经期不知慎戒,曾雨受凉,过食生冷,或过服寒凉药品,致使寒邪客于冲任胞宫,血为寒凝,运行不畅面失血养而引起面部颜色和光泽变化,产生黄祸斑。治疗该病应从整体出发,活血化瘀理气调经,消除褐斑。根据女性生理特点,按照月经周期分三期治疗,整体效果不错,现分享给大家。
以舒肝理气,活血催经法治疗,促使月经按期来潮,自拟活血催经汤。当归、川芎、桃仁、枳壳、益母草、白附子、郁金、香附、木香、柴胡、蝉蜕、白芷。
用活血祛瘀法促使胞宫内瘀血排除,方用活血通经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白附子、三棱、我术、牛膝、元胡、赤芍、蝉蜕、白僵蚕、白芷。
采用养血补肾法,促进新血生成,为下一次月经按期来潮打好基础,用养血调经汤。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寄生、续断、牛膝、杜仲、菟丝子、白附子、蝉蜕、白芷。
李某,女,27岁。患者平素事业心强,大龄未婚。1年前因婚事不遂,精神抑郁,逐渐出现月经错后,量少,色暗,伴行经腹疼,胸胁胀满,半年前面部出现黄褐斑开始较淡,逐渐加深,常擦用祛斑霜效果不佳,因惧怕此斑与妊娠斑有关,思想压力较大,求余治疗,观其面部黄褐斑,分布较广,颜色较深,查舌暗有瘀点,脉沉细,诊为肝郁气滞型,采用周期疗法分三期治疗,以活血催经汤、活血通经汤,养血调经汤原方为主,药物随症稍有增减,第一疗程结束后,第二次月经来潮时已无腹疼,量也较前增多;第二疗程结束后,面部黄褐斑明显退色;第三个疗程结束后,月经已恢复正常,黄褐斑已不明显;第四、第五个疗程只在经期服药3剂,面部黄褐斑已基本全部消退,月经期无任何不适感,随访1年未见复发。
曹某,女,30岁。患者剖腹产半年后不明原因出现面部黄褐斑,近2年逐渐加深,询问病史患者剖腹产2年半后月经一直未来潮,此属剖腹产后重伤于血,调养不当,加之哺乳,更使气血亏损,胞脉失养血海空虚则经血不潮,血不荣面则生黄褐斑。
妇检;宫颈光滑质硬,轻度着色,宫体后位有压疼,活动较差,两侧附件也有压疼。采用活血催经汤连服10剂自觉下腹部有胀满坠疼不适感,估计月经将要来潮,改服活血通经汤。服1剂后月经来潮,量少色暗,加大活血药量,月经量增多,3天即净,改用养血调经汤连服10剂停止,15天后再服活血催经汤3剂,月经即见来潮。又服活血通经汤3剂,月经较前增多,月经停止后再服活血调经汤10剂,患者外出学习,间断服药,但第3个月月经仍按时来潮,面部黄褐斑也逐渐消退,又服用前方2个疗程,面部黄褐斑基本消失,月经正常,随访2年未见复发。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气血运行于内,则光华表现于外,也就是《内经所说“有诸内,必形诸外”。面部的血脉分布极为丰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就指出“十二经脉,络,其血气皆上头面而走诸窍”。所以面部皮肤的颜色与光泽,可反映出体内脏腑的功能以及气血的盛衰。
妇人月经又是精血化生,故不论何种原因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气郁不畅,经脉闭阻,都可出现月经失调,瘀血上行面部则生黄褐斑。治疗上当以调理气血为主,消除面部黄褐斑为辅,突出中医特色,治病求本标本兼治,以血腑逐瘀汤为主,根据月经周期分三期治疗,经前期采用活血理气法,促使月经按期来潮,行经期采用活血逐瘀通经法,促使体内瘀血消除,行经后采用养血调经法,促使胞宫内新血生成,为下一次月经来潮打好基础。三期治疗中均加入引药直达面部的白附子,蝉蜕、荆芥、防风等,消除面部瘀血﹐消除黄褐斑,以增强疗效,缩短疗程,尽快治愈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精神紧张,生活环境改变有关,来自体内外的各种不良刺激导致大脑皮层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紊乱,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刺激黑色素细胞增生,代谢机能失调有关,这和祖国医学的认识是一致的,对本病在采用中药治疗的同时,可加用维生素C、B或E类药物。但决不能使用雌激索或孕激素来调理月经,动物实验已证实这两种女性激素都可导致面部色素沉着。
中医药美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都被丢弃,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审美意识增强,中医药美容即可强身、又能治病,且无毒副作用,值得各位同道进一步研究探讨,突出中医特色,为中医美容闯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