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药食同源茯苓,益脾逐水,乃除湿之圣药
TUhjnbcbe - 2025/1/27 5:58:00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靠谱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淮南子言:“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茯苓抱松根而生,得松根之精气日久,精气盛溢而发泄于外,故结为茯苓。茯苓之灵气上盈如丝,化为菟丝子。正所谓“皓苓下居,彤丝上荟”。因此古人也往往根据地上菟丝子的踪迹来搜寻生于地下的茯苓。

茯苓是《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药,它亦药亦食,养生家极其重视。陶弘景言:“茯苓俗用甚多,仙方服食亦为至要。云其通神而致灵,和魂而炼魄,利窍而益肌,厚肠而开心,调营而理卫,上品仙药也。善能断谷不饥”。

陶弘景对茯苓的功效只是泛泛而谈,落不到实处。茯苓的主要功效就是利窍而除湿,益气而和中,使小便多者能止,小便结者能通。善于补脾的李东垣尤其重视茯苓,赞誉茯苓是除湿之圣药。他说:“湿淫所胜,小便不利。淡以利窍,甘以助阳,甘平能益脾逐水,乃除湿之圣药也。”这是因为湿邪潴留于体内,往往伴有小便不利的症状,使用茯苓可以开尿窍、利小便,给湿邪以出路。

经方当中利尿除湿时就常用到茯苓,比如五苓散方,这是一张主治水蓄膀胱、小便不利的方子,方中有茯苓;再比如苓桂术甘汤,这是一张主治中阳不足、水停中焦的方子,方中也有茯苓。再比如真武汤,这是一张主治肾阳不足、水邪泛溢的方子,方中也有茯苓。足见茯苓在除湿方面的独特功效,也难怪李东垣称茯苓为除湿之圣药。

茯苓配伍组方时,胜在除湿,单用也是胜在除湿。民国十九年,在湖北天门县驻防的四十八师李团长的夫人病重,症见头目晕眩、心中怔忡、呕吐涎沫、有时自觉腹内有气上冲,发作时昏愦不省人事。

根据症状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水气病,水气阻遏了血气布达,故而头目晕眩;水气扰心则心中怔忡;水气扰胃则呕吐涎沫;水气蓄积于下焦不得排泄,积而发作即自觉有气上冲,使人昏愦不省人事。正如医圣所说的“发作欲死,复还止”。

这个李团长把军中的军医找来诊病开方,结果军中的医生不明病因,开了一些安神的中药,丝毫不能够减轻这个团长夫人体内停聚的水饮,结果自然是服之无效。拖延了几日,李团长的夫人发作的越来越频繁,病情危急。

急切之中,李团长在天门当地找了一个叫崔兰亭的中医,崔兰亭见了病人,又看了前医的处方之后,估计是个水气病,切脉又诊得脉象浮而无力,断定是水湿内停所致。于是教李团长单用茯苓一两,急煎汤饮服。五分钟后,小便随即排出,症状也随之减轻。于是又煎渣再服,病人更加神清气爽,随后几天都是重用茯苓一味,连服数剂,直至症状全消。

最后,说说茯苓的鉴别:茯苓以个大形圆、体重坚实、皮褐色、有光泽、无破裂、断面白色、细腻、嚼之黏牙者为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尔”。

/完/

抱朴言,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食同源茯苓,益脾逐水,乃除湿之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