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简介:
吴俊巧(无忧)医院中医养生老师,曾获河北省文明办和燕赵都市报社共同主办的“感动河北”年度人物奖,被粉丝们尊称为“最美女医生”。
第四,如何吃萝卜?
萝卜的生吃与熟吃,功效是大不一样的。生萝卜性凉,清胃热,舒浊气;熟萝卜则健脾和胃,补肝明目。需要注意的是,生吃萝卜对消化有一定影响,有慢性胃病、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人,是不能经常吃的。手脚冰凉,腹部、后背怕冷的寒性体质的人,也不能常吃,否则伤脾阳肾阳。所以,想要消食下气,萝卜应该吃熟的。熟萝卜甘温、下气暖中、补脾运湿、生津液、御风寒,可以化瘀、助消化,适合所有体质的人。
吃完萝卜,切不可抛弃萝卜叶。萝卜叶子有一丝苦涩、辛辣,能刺激唾液分泌,起到助消化、理气健胃作用,尤其适用于消化不良的人群。现代人吃喝应酬多,容易伤食积滞,引起腹胀、胸膈痛满、打呃,可以用萝卜叶子包饺子、炖菜来吃。很多人不知道,萝卜叶子其实含有惊人的营养素,只是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吃了。每到霜降后,老乡们把萝卜收回家,如果将叶子都扔了,那可真是暴殄天物。
第五,萝卜籽的功效。
萝卜的种子,是中医常用的消积食的药材——莱菔子,俗称萝卜籽。莱菔子的辛辣气味强烈,其药用价值高于萝卜,朱丹溪说:“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这个说法稍显夸张,却生动形象。莱菔子能够降气化痰,消食除胀,主治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痰壅咳喘等症。
1.治便秘。人到老年,精血渐衰,脏腑功能减弱。津液亏乏,大肠失濡,容易导致“津枯便秘”等症,可用炒萝卜籽治疗。具体方法:取单味莱菔子10克,炒熟研粉,冲服,每日1剂,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习惯性便秘。如治小孩子便秘,可减少用量,方法:取单味莱菔子5克,炒熟打粉,加白糖服用。炒莱菔子含有丰富的油脂,油脂本身就有养阴益气、润肠通便之功能。
2.治饮食积滞。据传说,慈禧太后常感疲乏头晕,御医以人参汤与膏粱厚味为她调理,岂料越调理越重,御医束手无策,只好张榜求贤。一位云游和尚揭榜进药,服药第一天,慈禧头晕骤减;第二天,腹胀消除;第三天,神清气爽,食欲大振。御医拜服于地,询问药方,和尚笑而不语。其实,他用的就是一味中药——莱菔子。慈禧的病,是由于进补太过,膏粱厚味进食太多,导致脾胃受损、消化功能减退,以致饮食积滞为患。用萝卜汤送服莱菔子,使消化功能恢复,病愈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这只是个民间传说,但所讲的医学道理是对的。
第六,巧用萝卜。
1.热症咳嗽,黄痰,有的伴有嗓子疼、便干,白萝卜煮水可以辅助调理。
2.孩子爱吃肉,积食咳嗽,嘴里有酸臭味,舌苔厚,大便臭,这是肺胃积热伤津,建议喝煮白萝卜水。萝卜此时可以消食顺气,让肺胃之气下行,解除上焦积热,给身体以恢复的机会。
3.风寒感冒(周身恶寒、身体酸痛、舌淡红苔白或白滑),咳嗽、痰白而多,伴有食欲不振者,可取萝卜半根切片,加生姜三大片,煮熟后喝汤吃萝卜,上可散风寒邪气,中可温中化滞。
4.风热感冒(轻微恶寒、咽干或咽痛、舌边尖红苔薄白),咳嗽、痰黄稠难咳出,伴有食欲不振或大便干燥,可生吃半根萝卜,或者榨汁取30~50毫升温服。
5.白萝卜排骨汤。这是一道家常汤菜,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石症等。所需食材:白萝卜克、排骨克、枸杞15克、盐5克、姜片10克、胡椒粉2克。
俗话说: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人这口气啊,既要充足,还要顺畅,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出现不适,导致生病。人参,按照《神农本草经》的说法,是解决气不足的问题,“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萝卜,按照中医理论,则是解决气不顺的问题。因为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入肺下气,消滞化痰,宽中解毒。古代老百姓吃不起昂贵的人参,而物美价廉的萝卜,就成了饭桌上的“人参”。咱坚持每天吃点儿,还真能来福呢!
(燕赵都市报无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