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诗经大媳妇对小丈夫的抱怨芄兰
TUhjnbcbe - 2025/1/6 0:43:00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

《芄兰》这首诗历来有多种解释,《毛诗序》的说法是“刺卫惠公”,因为卫惠公上台是建立在谋杀两位哥哥的基础上,而他上台后又一副傲慢无礼的样子,因此大夫们做《芄兰》以讽刺。但是这个说法在诗中找不到一点证据,而且卫惠公上台时已经不是个小孩子了,这与诗中的“童子”明显不符。

又有人依据“童子”一词认为这首诗是批评失败的小学教育,教育了半天这个童子仍然是脑袋空空(“容兮遂兮”)。这种说法很有创见,但是放到诗中,与“芄兰”“能不我甲”结合起来就说不通了,总不至于小学教育就开讲生理学吧。

理解这首诗关键就在于《芄兰》这个题目。《诗经》中的诗往往很含蓄,话不挑明了说,总要先找个有关联的其他事物挑起话头,这就是“兴”的创作手法,理解了这个话头,对于诗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也就有了大致的方向。这其实和写作文先审题弄清题意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芄兰”是什么呢?这是一种草质藤本植物,它的叶子鲜嫩时可以食用,那么它是种食用的蔬菜吗?不仅仅如此,它的叶子和像羊角一样的果实确实可以吃,不过除了充饥外还可以治肾虚,有壮阳的功效。在《诗经》中还有一种具有壮阳功效的植物叫做“唐”,也就是菟丝子,就是指代男女之事。那首诗中的男子先采菟丝子,然后和女子在桑林中约会,再去拜祭主管生育的神明。同样的道理,芄兰指的也是男女之事。

芄兰

诗中的女子为什么拿“芄兰”说事呢?就是源于对婚姻生活的不满,原因就是她的丈夫还没有成年(“童子”),是个小丈夫。依据高亨先生的说法,这个小丈夫才十二三岁,距20岁的成年标准(冠礼)还有七八年。按照当时贵族子弟8岁入学来说,这个小丈夫还在上学,以现在的入学年龄来说,十二三岁也就是小学刚毕业。

不过这个“童子”却并不把自己当个孩子,因为他已经结婚了,已经是有老婆的人了,得有个大人的样子。于是他处处模仿大人,穿上大一号的衣服,身上戴上象骨制成的解衣锥(“童子佩觿”),大拇指套上射箭用的扳指(“童子佩韘”)。可是小孩子撑不起大人的衣服,反而显得空洞洞软塌塌的,更加暴露了小孩子的年龄。女子抱怨说小孩子懵懂无知,“能不我甲”,“甲”就是狎,就是亲昵,有男女交合的意思,也就是女子埋怨不能和小丈夫亲昵。

这样分析下来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早婚,表达了大媳妇对小丈夫的抱怨。诗中的女子已经成年,已经懂得男女之事,结婚后她渴望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可是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这个小丈夫甚至还没有开始发育,第二性征还没有出现,那么他不懂男女之事也在情理之中。可是他的大媳妇又该怎么说呢?除了采采芄兰,也真没有别的法子。

在这样的婚姻中,夫妻只是名义上的名分。婆家也许是想找一个端正品性、心思细腻、双手灵巧的女子,为他们这个宝贝儿子提供1对1的全天候的全方位的照顾而已。

一个女子嫁给一个孩子,面对别人小丈夫和大媳妇的指指点点,面对残缺的夫妻生活,她的内心想必是孤独而痛苦的,但是这种情感在诗中并没有明确表露出来,只是以芄兰为象征,以小丈夫身上空空洞洞的地方传达出一种戏谑的色彩。可是发笑之后,又怎么能不联想到少妇孤独落寞的心情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经大媳妇对小丈夫的抱怨芄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