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你可知,诗经中的“蒹葭”为何物?
今天小布以《诗经》里的植物为引,
带大家感受一下古人的诗意与浪漫。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是初生的芦苇,“葭”是开花前芦苇,而我们熟悉的“苇”是花后结果实的芦苇。
芦苇
禾本科
芦苇是湿地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也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芦苇(李蒙摄)
芦苇仿佛天生具有诗意,风吹芦苇荡,芦苇不语,风却懂。所有的期待,都不及恰巧的一阵风。起风了,芦花随风舞,湖光知情长!
10月后,正是望芦花飘荡的好时节,芦苇荡在丽水市莲都、缙云、景宁、龙泉等多地均可见到,小伙伴们,记得到时候去打卡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出自被称为我国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诗词《周南桃夭》,描述了女子美好出嫁的场景。
桃
蔷薇科
桃子好吃又养人,人们称它为“天下第一果”。一方土地产一方桃,丽水九坑桃是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联城街道的特产,是优质秋季硬质桃,深受大家的喜爱。
桃(陈水飞摄)
另外桃在中国的传统上被认为是吉树,人们认为桃木辟邪,喜欢将它们栽植于庭院,因此桃在诗歌里也是喜闻乐见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西王母桃种我家,三千阳春始一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这些桃花灿烂的诗句,无不反映出人们对它的喜爱!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文中“唐”即菟丝子,自古以来就是爱情的象征。
菟丝子
旋花科
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植物,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无叶。繁殖能力非常强。是自古以来的治病良药,现也是有名的害草。菟丝子也由古文中的楚楚可怜模样变身成为令人头大的侵略者。
南方菟丝子(陈水飞摄)
诗仙李白也写下了“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的诗句。
无不写尽菟丝子的缠缠绵绵。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这里的舜华是木槿花。
木槿
锦葵科
木槿是良好的篱笆院落树种,它的花还可以作为夏天的蔬菜美食,爽滑清润,止咳醒脑,有很高的食用和饮用价值。
木槿(徐宏化摄)
在丽水遂昌县,一朵小小的木槿花,研发出80多道木槿花菜肴、酒水、点心等,“开出”了产值一百多万元的产业链。
在男耕女织的古代社会中,桑不仅作为蚕的食物,是一种经济作物,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也是一种文化象征。
桑
桑科
丽水尤其是缙云许多地区就是以栽桑养蚕为主要经济来源。
桑(陈水飞摄)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表达了对沉溺于爱情的女子的劝诫;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这表达了对君子的赞赏;
“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这里所说的茆就是莼菜。
莼菜
睡莲科
自古以来,莼菜就是餐桌上的佳品,其嫩茎叶可食,口感圆融、鲜美滑嫩,为珍贵蔬菜之一,也是抗癌症的佳品。
莼菜(孙骏威摄)
“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
“旧因莼菜求长假,新为杨枝作短行”
“西湖莼菜胜东吴,三月春波绿满湖”
瞧!读了这些诗句,仿佛感受到了莼菜的鲜美,但是现在莼菜已经是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了,也是“牢底坐穿”植物的一员,私自采摘野生莼菜可是违法行为哦!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周南卷耳》中所说的“卷耳”一直比较有争议,很多人说是菊科的苍耳,有人说是石竹科卷耳,也有人说是石竹科繁缕。
那就让我们简单捋一捋哈!
《尔雅》曰:菤耳,苓耳。《诗义疏》曰:苓耳,叶青白,似胡荽。白华细叶,茎蔓生。可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妇人耳珰,谓之珰草,幽州谓之爵耳。《广雅》曰:枲耳也,亦云胡枲也。江东呼为常枲。或曰苓耳。形似鼠耳,丛生如盘。
繁缕
石竹科
可以看出,被大家广泛支持的苍耳很不符合上面的描述,而石竹科繁缕更符合。
繁缕—石竹科(郑笑摄)
canger
球序卷耳-石竹科(孟德昌摄)
苍耳—菊科(周旭摄)
不管是苍耳、卷耳还是繁缕,都是丽水常见的田间杂草。
小伙伴们可以好好比对看看,哪种植物更像是诗经里描述的卷耳呢?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
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诗经桧风》中记载的“苌楚”就是现在的猕猴桃。
中华猕猴桃
猕猴桃科
猕猴桃被古人采食的历史非常悠久,是一类落叶藤本植物。
中华猕猴桃(陈水飞摄)
因猕猴喜食而得名,也是奇异果的原型,是一种集草莓、香蕉、菠萝三者混合口感的好吃水果。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周南葛覃》中所说的葛,是一种豆科藤本植物,也叫葛藤。
葛
豆科
它的嫩叶可食,可入药,也可做饲料,块根能酿酒,茎皮组织还可以做衣服。
葛(郑笑摄)
它是最常见的古代衣裳材料,跟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它在《诗经》里的出镜率是很高的!
植物在地球上的历史比人早得多,它与人类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紧密。古人常把情感寄托于花草树木之中,他们笔下的植物,总在恰当的时候诉说着人们的心声。今天的我们,通过认识身边的植物,诵读古人的诗文,领略他们的精神世界,体会与古人神交意会的快乐,也有效推动了当代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热情。
原标题:《带你认识《诗经》中的丽水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