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杂谈由防疫封闭说自由王礼民
TUhjnbcbe - 2024/12/31 11:28:00

因为“芳邻”有“密接者”的缘故,所住单元被封控了一周多,近日就要解封了。憋在家里一周,连楼道门也不能出,“不得越雷池半步”。虽说家里啥也不缺,有吃有喝,天天“美酒加咖啡”,可哪儿也不能去,对于我这个爱动、喜欢“自由”的人,简直就是鸟如樊笼,真的有被“疯”了的感觉。每天站在装有防护栏的阳台向山而望,真真体验了一回失去自由的无奈与悲哀,也深深知道了“自由”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多么的宝贵。


  “自由”是世界上万事万物最大的向往和追求。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不少人都会背,但对“自由”的可贵却不是人人都体会到的。原因很简单,你天天生活在“自由”之中,无法理解“不自由”的人对自由的向往与渴望。


  因防疫的需要,“严防死守”,对有“疫情”及“密接者”以及“次密接者”所住的住区“封闭”或是“封控”是防疫的重要举措和“必须的”,咱们理解,也举双手赞成。这点觉悟咱还是有的。虽说被“隔离”在家,仅仅是不能外出而已,还算不上多么的“失去自由”,只不过是让你“宅在家里”休息休息,其他的什么权益都没有受到限制和剥夺。与其某些被关押控制行动的人而言,简直是天上地下。要真正了解失去“自由”的感受,那还得去“高墙里”或什么“所里”去问他们,他们的感受最深刻。


  “自由”,万事万物无不在追求,但“自由”对谁来说都是相对的,也是辩证的。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我们常常看到一种现象——“藤缠树”。久而久之,树被“缠”死了。青藤为了自己“自由”地生长不惜肆无忌惮地捆绑、限制、剥夺了大树的“自由”,到了令其无法生存的地步,这是它“自私”的本性所决定的。作为树木的管理部门理应施以“严查监管”和“重罚”,限制青藤的放任,除掉它对大树的“侵权”和“剥夺别人生存”权利的行为,为大树“解封”、“解困”。虽然“森林法则”是自然现象,但在有人监管的地方,这是不允许的。


  我小的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常常在麦田里看到一种寄生植物叫“菟丝子”的,生命力很强,生长很快,它能迅速生长爬满麦子的浑身上下,吸干小麦的营养,大片的小麦被它缠绕而死。所以,农民伯伯一旦发现,就会及时采取断然措施,予以彻底清除。我们小孩子下地割草,但凡见了,手下也是绝不留情。看来,一种生物过分的剥夺其它生物的“自由”生长,也是完全不足取得、不能被容忍的。


  动物界,弱肉强食是一种自然规律,但某种动物过于泛滥,对打破生态平衡也是不利的。也会引起人类的
  “人”,与其它动物不可相提并论。“人”是理性的。在进入文明时代是有道德行为规范相约束的;也是有法令法规相制约的。如果一个人为了自身的“自由”而限制、剥夺了他人的“自由”是会受到法律的惩处的。具体的法律没必要一一罗列了,这起码的法律知识大家不仅是应该是懂得的,也是必须遵守的。


  人们追求“自由”,但有时候有的“自由”却是为有的人所放弃、抛弃的。封建时代就有不少为“自由”藏身世外的人。一些隐士自不必说。陶渊明为了“自由”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更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他们典型的代表。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者和仁人志士为了我们今天的自由幸福抛弃自己的自由,乃至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毛泽东语)。叶挺将军的“囚歌”大家一定都记得: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呀,


  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身躯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为革命身陷囹圄,失去自由,不为利诱,宁愿“留得豪情作楚囚”。还有瞿秋白、方志敏、江姐和在敌人刑场上举行婚礼的陈铁君周文雍夫妇等等无数的革命先烈,难道他们不懂得“自由”的可贵?但为了将来祖国人们的自由幸福,他们把自己的自由、幸福和美好的爱情“皆可抛”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座丰碑,高入云天,令人仰视。


  可是,历史自古及今也不缺乏另一种人,他们为了自己所谓的“自由”,极尽卑鄙、卑劣、丑恶、龌龊的行为,为人所不齿。他们通过出卖灵魂、出卖朋友、出卖组织、出卖同志、出卖道德、出卖人性……换来的“自由”一文不值。这些披着一张张人皮的“人”,将永远都会被钉在人类和历史的耻辱柱上。


  “防疫封闭”结束了,相对的“自由”了,但根据我们片区的防疫人员的叮嘱,最好还是不要远离住地;不要随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离开所在的城市。虽说封闭一周换回来的“自由”依然还不够那么“自由”,但我们已经深深感到这“自由”的弥足珍贵。一定要遵从防疫大局的要求,管控好自己一切与防疫相悖的、或不符的所谓的“自由”行为,既为自己的安全,也为更多人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彻底铲除疫情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和贡献。

 

作者简介:王礼民,籍贯山东菏泽,新中国同龄人,省直机关退休。曾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爱好诗词杂文写作,喜欢书法摄影等。有各类体裁的文章及诗词在报刊发表,有些杂文并获奖。

#由防疫封闭说自由#

1
查看完整版本: 杂谈由防疫封闭说自由王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