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氏,身有重疾子嗣艰难。
所以,老侯爷夫妇同意儿子顾偃开迎娶她时,就做好了打算:若大秦氏无子,可以养育庶子。
可是,顾偃开与大秦氏夫妻情深,所以,老侯爷夫妇曾两次要求顾偃开亲近通房,却都被大秦氏破坏了:
第一次:老侯爷拿出家法孝道来威逼,老母涕泪恳求,顾偃开无奈从命,耐心抚慰好妻子,他前脚刚走,大秦氏后脚就对风流泪,她当着公婆的面不敢反驳,却伤心不能自已,高热病倒了。侯府上下好一通混乱折腾,好容易把人救回来了,睁开眼却是哭得肝肠寸断,几乎背过气去,顾偃开连忙将通房妾室送的一个不剩,这样养着护着疼惜了好半年。
第二次:顾偃开再度在父母的要求下去亲近旁的女子,大秦氏身体虽差,但消息却灵通,那边两人的衣服还没脱完呢,这边她又昏厥过去了,人事不省。
在古代,作为宗室大妇,不仅自己要开枝散叶,为了彰显贤惠,还要为丈夫纳妾。可是,如菟丝子一般的大秦氏,不仅霸占着顾偃开不放手,明知道自己不能生,还不让顾偃开跟别人生。
可见,她的爱有多自私!
为什么要提这一段呢?
因为,大秦氏在弥留之间,却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临终前,她指了一个丫头给顾偃开做妾。
顾偃开钟爱大秦氏,自然对她给的妾,也是珍惜的。所以,这个妾室属于“临危受命”,并且,为顾偃开生下了庶长女顾廷烟。
可为何,她却成了弃子?
秦家培养出来的婢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至忠。
向妈妈为了保护小秦氏,哪怕儿子被重罚,也对顾廷烨咬定:起火之事全是老奴一人所为,与太夫人全无干系!请侯爷取老奴性命吧!
双儿被公主杖毙,失去了性命,也没有吐露自己害严姨娘失去孩儿这件事的幕后黑手是顾廷灿。
而这位被大秦氏临危受,指命给顾偃开做妾的婢女,更是赔上了自己与女儿的幸福,在尽忠:
1.大秦氏的临危受命,是另有深意的。
大秦氏从来不希望顾偃开亲近别的女人,却在临终前,大方的将身边的婢女指给顾偃开做妾,明白人都知道她的意图:
其一:可以照顾自己的孩儿顾廷煜;其二:为着恶心白氏夫人。
2.小秦氏过门后,她和女儿都成弃子。
白氏夫人嫁过来的时候,并不曾为难大秦氏留下来的人手。所以,对她这个妾室,还是不错的。
不然,也不会让她早白氏夫人几个月,生下顾偃开的庶长女顾廷烟。
但是,她却没有感恩,协助小秦氏给顾廷煜灌输仇恨:大秦氏的死全是因为白氏,顾廷煜的身子不好,也是白氏造成。
最后,顾廷煜记恨白氏和顾廷烨。
可白氏过世小秦氏进门后,她们母女也成了小秦氏的阻碍。
想当初,顾廷烨离家出走了,巩姨娘和秋娘自然得到好的待遇,可还都好好的活着。
但她不一样,她是秦家人对抗白氏母子的功臣,却在明兰嫁过来时,就已经过世了,不合常理。
而且,她的女儿顾廷烟还被小秦氏忽悠着远嫁了。虽然,廷烟的婆家书香门第,夫婿也上进,在福建任上。
如果真的是好姻缘,为何廷烟不与娘家多多来往。毕竟,娘家对于出嫁女来说依靠。而宁远侯府还是公爵人家。
造成她们母女悲剧的根本,是她信错了主子。
其实,从秦家人的做法上,就知道他们并非善类:
1.舍不得女儿低嫁的东昌侯夫妇。
大秦氏是药罐子,不能管家理事,相夫教子,可他们舍不得她低嫁。看似宠爱女儿,实则是怕低嫁有辱门楣;
2.大秦氏坏了秦家女的名声,他们还大肆宣扬。
大秦氏刚嫁到顾家时,服侍婆母吃了半顿饭就晕倒了。自此以后,婆母再没给大秦氏立过规矩。
在外人看来,大秦氏是恃宠生娇,坏了秦家女儿的名声。可是,东昌侯夫妇却对大秦氏的做法赞不绝口。
3.公婆想休了大秦氏时,东昌侯夫妇的做法更是一绝。
因为,大秦氏一直无所出,所以,她的公婆想休弃大秦氏。可是,每次他们想动手,东昌侯老夫妇都会哭求上门。
最后,这件事都作罢了。
虽然,人都有私心,东昌侯夫妇的做法,都只是希望女儿过的幸福。但是,生活在礼法下的古代人,大多尊奉的是“是非在前,情义在后”。
哪怕在现代,夫妻吵架,明事理的父母也会规劝女儿要孝敬公婆,与丈夫好好过日子。
而东昌侯夫妻,完全可以在祈求秦家不要休弃女儿后,去做女儿的工作。毕竟,在古代让男人三妻四妾是正常的事情。
可是,他们没有。还觉得大秦氏的所作所为,值得学习。
父母是子女的一任老师,他们的三观已经极其不正,还指望他们能教出什么样的好女儿。
成为弃子,是她的最终的命运。
大秦氏的光辉事迹,她作为贴身侍女,自然是清楚的。
而且,大秦氏将她指给顾偃开做妾时,她已经说好了婆家。
如果,她向顾偃开说明情况,顾偃开会放她嫁人的。可是,她没有。
可能,她是有私心的,作为大秦氏的贴身婢女,自然是见过顾偃开的深情,而且,她又是大秦氏留给顾偃开的人,定能得到顾偃开的善待。
而且,作为侯府的妾室,自然要比寻常人家的妻子,要体面风光。
另外,她留下来,将大秦氏的儿子照顾长大,再为顾偃开生下一儿半女,作为侯府的庶子女,将来的人生也是不一样的。
可是,她错了。
做奴婢的,在主子眼里都不过是个物件,好用时就用,不好用时就随意丢开。
所以,她在“临危受命”的时候,就注定了要做秦家人的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