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桑中》,是一首男子唱的情歌。男子在劳动的时候,回忆起约会的时光,情之所至以歌唱出。其中“爰采唐矣?沬之乡矣”,这里的沬(读音“妹”,注意不是“沫”)是一个地名,与牧野之战发生之地有关。
《诗经·鄘风·桑中》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到哪儿去采菟丝子呀?要去卫国去采。我在想谁呢?当然是姜美女啦~)
图1:牧野之战,百度百科牧野之战
商朝建立以后,都城建立在亳(今河南郑州),后来因为受到战乱、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开始稳定兴盛起来,所以我们也常称为殷商。
图2:周文王与姜子牙在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的周部族发展起来。经过周文王几十年的治理,部族强大,为灭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文王之后,周武王继承遗志,在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下,灭商建周。
《史记·齐太公世家》: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图3:武王伐纣,《封神榜》90版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一次最重要的战役就是“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役,发生在公元前年(关于发生的时间,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说法),其结果就是纣王大败自杀,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誓师大会
《尚书》中记载,周武王率领军队来到商国都郊外的牧野,在这里举行了誓师大会。第一部分,周武王左手拿着黄钺、右手拿着白旄,铿锵有力地号召大家:我们从西远道而来,请举起你们的武器,我要宣誓了。
《尚书·周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图4:纣王与妲己第二部分,周武王列举了商纣王的多项罪证:听信妇人之言、荒废祭祀、不用忠臣、重用佞臣、残暴对待百姓。最后还不忘记加上一句:所以,我姬发是奉上天的旨意来讨伐商纣的。
《尚书·周书·牧誓》: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最后一部分,周武王激励大家奋力战斗,三次说到“战士们,努力吧”,要像老虎、像熊一样勇猛。
《尚书·周书·牧誓》:今日之事,……勖哉夫子!……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勖哉夫子!……
诗经中的牧野之战
图5:《封神榜》90版诗经中对于这次战役也有描写:商纣王的部队人多势众,武王在这里誓师,号召大家坚定信心。
《诗经·大雅·大明》: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图6:纣王,《封神榜》90版《诗经·大明》中描述:在牧野广袤的战场上,战车往来大败殷商,开创周朝天下太平。
《诗经·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牧野”并不是地名
我们很多人把“牧野”当作一个地名对待,《说文》讲:“朝歌南七十里”,于是后人误把牧野当作地名,它的位置在朝歌以南的七十里处,但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
所谓“牧野”,其实是“牧邑之野”,也就是“牧”这城市的郊区。打个比方,我们说“京郊”有采摘节,这里的“京郊”是北京的郊区这样的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叫做“京郊”的城市。
“牧邑”即本篇文章开头引用诗经《桑中》的“沫”,“牧野”即在牧邑以南的郊区,今河南淇县附近。
图7:纣王,封神英雄榜()(作者:东行东见启东)
本文为东行东见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索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图(1)来源百度百科;图(2)来源百家号;图(3,5,6)截图《封神榜》90版;图(4)截图《封神榜妖灭》();图(7)截图《封神英雄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