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诗经里提到的很多种野草和野菜,你曾经采摘
TUhjnbcbe - 2024/6/29 17:02:00

《诗经》有时会让你觉得她是艺术的瑰宝,文化的殿堂;而有时候,你会觉得她像是个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女子,带你走过西周时期的寸寸土地,让你不自觉地已经跟着她了解了很多那时的风土人情。正如你目之所及的野草和野菜,在你眼前被她轻轻采摘时都会觉得那是一件温暖而自然的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这两句诗出自《国风·周南》之《关雎》,也是《诗经》的开篇之作。诗中描述的是诗人喜欢上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每天都在想念她。全诗以关关鸣叫的雎鸠又兼用荇菜起兴。在西周及春秋时期,采摘荇菜几乎是贵族夫人和少女的必修课,大概当初兴起这股风的是个男子,觉得女子采摘荇菜的样子很是优雅吧。

荇菜是种水草,圆圆叶子细细的根茎,叶片漂浮在水面,也是可以吃的水野菜。现在的人们恐怕很难见到这类植物了。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这是在采摘卷耳呢。出自《国风·周南》之《卷耳》,这首诗是描述在家的女子想念在外的丈夫。奇妙的是这首诗是为数不多的类似于现代合唱类的诗,第一章就像女子唱出的思念之辞,后三章则是在外的丈夫唱出的忧伤曲调,夫唱妇随,很是感人。

两句诗的意思是我采卷耳,结果采了又采,就是没能把浅筐给装满。其实是说女子根本是心不在焉,光想着远方的丈夫,哪里有心思去采摘。这里的卷耳是种野菜,现在的名字叫苍耳,它的籽还可以入药。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这是《国风·周南》之《芣苢》中的第一章,可以说这首诗完完全全是劳动人民创作的诗歌,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全都是用重章叠句,也就是说你读了第一章,下面的两章几乎就是动词换一下,其他完全一样。但却把人们采摘芣苢的开心氛围给唱了出来。

芣苢(音:扶以),也就是如今的车前草,这是现在也比较常见的野草或者说野菜,可以食用,而且它的叶子和种子都可以制药。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四句诗,一问一答,出自《国风·召南》之《采蘋》,根据整首诗来看,背景应与大多数解经者的看法一致,贵族女子出嫁前须到宗庙祭祀并学习婚后礼仪,所谓采蘋、采藻应为祭祀所用。由于西周时期女子出嫁的祭祀环节非常繁琐,诗中也是不厌其烦地使用设问、回答来显示对祭祀的郑重之意。

这里的蘋和藻应当都是用于祭祀的,而既然采自河涧,只能是浮萍、水藻之类,能不能食用尚未可知,是否跟如今的水藻相同也是不得而知。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这是所有提到采摘野草野菜诗句里面最为凄惨的诗句,出自《国风·邶风》之《谷风》,讲的是一个女子被丈夫抛弃,一个人独自感觉很是凄苦。而这两句诗说的是人们采摘葑、菲,可不能光要叶子不要根啊,其实是想说她的丈夫娶了新人而丢弃了她这个结发妻子。

这里的葑,就是现在说的蔓菁菜,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大头菜;至于菲则是各种萝卜类的菜了。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爰采麦矣?沬之北矣。”“爰采葑矣,沬之东矣。”爰(音:元)意为在哪儿;沬(音:妹)为地名,即牧野;乡意为郊外。诗出《国风·鄘风》之《桑中》。又是设问然后自答,说的是男子在采摘野菜时想起他喜爱的女子,兴之所至,居然唱了起来,这六句诗分别为三章的前两句。

而诗中提到的唐也是一种野草,现名为女萝,人们口中常说的菟丝子就是它,它的籽实也可以制药。后面提到的麦则是指麦穗,至于葑自然还是大头菜。

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在《诗经》中找到很多关于采摘野草野菜的诗篇,反映的自然是当时人们的平常生活。这里最让我们值得留意的应该是这些诗中提到的野草和野菜,看似寻常,却有大多数都可以做成中药,是的,人们在有意无意间都在与中药材打交道,中医药学博大精深绝非胡言,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所以也才有我们的《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两千多年前的人们,用实践让我们知道原来自古以来都有无数默默无闻而又无比伟大的人们像添柴一样,为中医药学做着看似微不足道的却又绽放无尽光芒的举动。现在的我们,无论有没有采摘过这些野草,其实都无关紧要,因为我们总是在踏着前人走过的无比坚实的路。

百家号独家首发。想要了解更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经里提到的很多种野草和野菜,你曾经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