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民间广泛应用。大雪节气的时候天气是真的冷了,就连华南地区也能明显感觉得到寒冷。寒邪容易伤人阳气,这个时候最能御寒保暖的饮食就是喝粥了。以下为您介绍民间常用的8款御寒粥方。
一、羊肉粥
俗话说,“小雪杀猪,大雪宰羊”。北方民间大雪节气进补爱吃羊肉,可温中暖下、益气补虚、驱寒滋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此外,羊肉本身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专家建议食谱:瘦羊肉五两与白萝卜一个共炖,先去膻味,然后取出白萝卜,加入大米三两,熬煮成粥调味。还可以和枸杞“混搭”,营养更丰富。适合贫血、产后气血两虚及虚寒体质者食用。
二、鸡肉粥
鸡肉含钙丰富,有较好的补肾益气、健身壮力之效。专家建议食谱:选鸡脯肉二两切丝,用少许盐、淀粉、橄榄油拌匀。锅中放入大米二两和调料,开中火炖煮,待沸腾后转小火继续煮20分钟,加入鸡肉丝煮滚,关火后焖放30分钟调味即可。主治年幼体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等症,可防治小儿贫血症。
三、核桃粥
核桃粥具有补血益气、美容抗衰、保护心脑血管、降压降脂、增强记忆力等功效。而且核桃富含锌、锰等矿物质,有利于强壮骨骼,防止骨质疏松。专家建议食谱:选核桃仁一两洗净,切成米粒样大小。锅中放入清水、大米二两,煮至半熟时加入核桃仁,续煮至粥成,加入白糖调味食用。适合年老体衰、病后虚弱者食用。
四、韭菜粥
韭菜粥可助阳暖下、补中通络。专家建议食谱:选新鲜韭菜一两洗净切细(或将韭菜籽五克研为细末)。先将二两大米煮为粥,待粥沸后,加入韭菜或韭菜籽细末、精盐,同煮成稀粥。适用于背寒气虚、腰膝酸冷者。
五、栗子粥
栗子性温味甘,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和消肿等功效。专家建议食谱:取板栗剥壳后用料理机搅碎。和米煮粥而食。适合肾虚畏寒、腰膝无力者。
六、海米粥
海米性温味甘,系强壮补精之佳品。专家建议食谱:先将白粥熬好,再将事先泡软洗净的海米和姜末放入白粥内,开高火煮上30分钟,洒少许盐调味即可。适用于肾阳虚所致的阳痿早泄、畏寒体乏,及腰膝酸软者食用。
七、菟丝子粥
经常食用菟丝子粥可补肾益精,养肝补脾。专家建议食谱:先将菟丝子三十克洗净后捣碎,或用新鲜菟丝子六十克捣烂,水煎,取汁,去渣,加入大米二两煮粥,粥将成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适用于肝肾脾胃不足、体弱虚衰羸瘦的中老年人。
八、小米红薯粥
红薯素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小米红薯粥有滋阴养血,和胃安眠等功效。专家建议食谱:红薯洗干净去皮切丁,大米小米红薯下锅,大火烧开煮大约5分钟后转小火慢熬,待大米熟透,小米开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