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孕妇服用中药可能导致新生儿畸形这两种成分
TUhjnbcbe - 2023/6/12 20:52:00

上万名孕妇历时三年的跟踪研究表明:部分中药可导致婴儿畸形风险翻倍

孕妇能不能吃药?如果问的是西药,大家会很谨慎,因为西药基本上都会标明禁忌症,提示“是药三分*”。

但是,如果问的是中药,很多人会比较放心,认为中药吃了几千年了,安全性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出乎意料的是,一份发表在《斯堪的纳维亚妇产科学报》的《孕妇中药暴露与先天性畸形风险: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妊娠早期和孕前半年服用中草药,也可能给新生儿带来风险,导致先天畸形[1]。

这项研究历时3年,从年8月到年8月,对中国国内12省市23医院的孕妇进行了追踪调查,共计调查了1万7千多名孕妇,最后获得1万6千多名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完整数据。

调查结果表明,共有名新生儿患有先天畸形,发病率为1.63%。其中,对于未使用过药物的孕产妇,婴儿先天畸形发病率为1.46%;使用过西药的孕产妇,胎儿先天畸形发病率为2.01%;而服用过中药的孕产妇,婴儿的先天畸形发病率为3.46%。

从结果上看,不但服用中药有导致婴儿先天畸形的风险,而且风险比服用西药还高。在这个调查中,叶酸、维生素等保健品不属于药品,也不包括在西药中。

与未使用药物的孕产妇相比,使用中草药的孕妇,新生儿先天畸形发病率增加到了2.1倍,差异显著。先天畸形主要与怀孕早期使用中草药有关(风险为2.04倍),也与使用了两种以上的中草药配方有关(风险为5.84倍)。怀孕之前半年内服用中草药,与先天性心脏发育缺陷有关(风险为12.69倍)

中药有风险,为什么几千年都没发现?

对这样一个研究结果,有人觉得难以理解:如果说中药有风险,为什么几千年都没有发现?

不理解中药风险的一个原因,是很多人被洗了脑,觉得中药的成分都是天然的,而天然的东西都是安全的。洗脑和被洗脑的人,都在有意无意之间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

实际上,不但天然物质中有很多*素,即便是中药材,也有一些属于“大*”,一但过量服用,便会造成伤害。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曾发布公告,要求中药饮片、中成药品种的说明书必须对所含的*性成分标明警示语,即便是配方未公开、属于国家秘密技术的中成药品种,也不得例外。相关的28种成分包括: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前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生藤*、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阳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

不理解中药风险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人觉得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有*的成分(如上述28种)都应该明确了,其他的就应该安全了。但是,这个想法过于单纯。

以新生儿发育畸形为例,从上述的研究结果来看,整体上发病率较低,只有1.63%,如果只是观察周围使用中药的人群,至少要观察50-60人才会有一例,而且因为致畸的因素有很多,即便不服用药物的人,也有一定比例的发生率。如果只是想当然,不通过大样本、系统性的分析研究,是无法发现其风险的。

▎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研究所在牛津大学《人类生殖》杂志上发表文章,报告了利用20多种中草药投喂给孕期小鼠所得到的结果。研究表明,包括白芍、紫铃草、温德颜、砂仁、生地*、菟丝子、红豆杉等在内的20种中草药,都会导致一系列*性反应,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出现死产、产后死亡、出生迟缓或致畸等问题。研究小组郑重建议:孕期临床应用草药应慎重。

哪些中药的致畸风险更大?鸡血藤与*芩,可能是影响胎儿发育的关键成分

上述的研究表明,鸡血藤与*芩这两种成分,可能是影响胎儿发育的关键成分。

在28名服用过中草药的产妇中,发现了3人的婴儿患有心脏缺陷,其中2名与孕前服用中草药有关。虽然中药配方有所不同,但两者的配方中都含有鸡血藤。

▎鸡血藤作为一种传统的活血补血中药,其药用历史久远,常被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麻木瘫痪、风湿痹痛以及不孕症。有研究显示,孕期长时间接触鸡血藤可能会干扰胎儿心脏器官发生的后续步骤,导致先天性心脏缺陷的风险上升。

黃芩被认为有“清热安胎”的作用,但是此前香港浸会大学的一项动物实验表明,当*芩的水提取物摄入量达到32克/千克/天时,就有导致胎儿外部或骨骼畸形的风险[2]。

▎*芩被列为多种草药配方的一部分。*芩是小柴胡汤(中国)或松柴胡汤(SST,日本)制剂的重要成分。常用于止血、安胎,孕妇多有触及。日本、中国台湾都有过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汤而出现急性肝炎的报道,可能是其中的*芩引起的。服用华法林或其他血液稀释剂、化汀类药物时,同时服用*芩易引发风险。

所以,虽然流行病调查研究并不能完全确认这些中药成分是导致婴儿畸形发育的原因,但动物实验可以提供佐证。很显然,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坐实这些成分所带来的风险。

如何面对中药的风险?

既然中药有风险,我们如何面对呢?

首先,没有必要恐慌。绝大部分中国人多少都吃过中药,中国人的寿命也并没有因此大大缩短。在国家药典中,对*性比较明显的药材有警示,对药材的剂量也有规定,一些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也降低了*性。

其次,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药也有“三分*”的问题,不能盲目相信其安全性,不能将中药当饭吃,也不能将药材与保健品划等号。

此外,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严肃、认真的研究,通过真实世界的数据,对目前所使用中药的疗效、副作用进行总结,发现更多有潜在风险的成分,也淘汰掉那些药效不明的配方。

对于有风险的成分,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要尽量避免,可以选择替代药物。对于疗效不明的药物,更没有使用的必要。

只有大浪淘沙,去伪存真,才能够与时俱进。否则,中医药的宝库,就会变为垃圾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孕妇服用中药可能导致新生儿畸形这两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