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支气管炎或与脾肺不足有关,一张方子补 [复制链接]

1#

昨天,我在看后台的时候,读者留言,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身体消瘦,四肢凉,受寒之后有痰,以白色,浓稠为主,不容易咳出来,有时候会喘气,且呼吸的时候比较费力,该怎么调理?”

看完症状的描述之后,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脾肺不足”,可以采用“参苓白术散”进行加减调理。

有因为没有看舌苔和脉象,只能是一个参考性的建议,具体的还是需要以最终的辩证结果为准。

毕竟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如果用错药,不仅治不好,甚至情况会更加的严重!

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案例:

患者是一名男性,年纪57岁,此人慢性支气管炎已经20多年,每次发病是在劳累和受凉之后。

就诊前的一次发病是因为受寒,病情加重,一直咳喘,咳吐白痰,呼吸困难,伴有心慌气短,四肢乏力,出汗,便溏,怕冷的现象。

因为用西药多年,不见效果,就转投中医:

刻诊,脉象沉缓,舌体胖大,舌苔白腻。

但见——

薏苡仁,白扁豆,茯苓,白术,山药,党参,菟丝子,五味子,炒苏子,炒枣仁,沉香。所有水煎服。

患者服用3剂后,咳喘的情况减轻,大便也成形了。

之后,去掉炒苏子,炒枣仁,加上桔梗,升麻,继续投用4剂,患者诸症悉平,情况大大好转。

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症状上来看,该患者主要的问题是咳喘,痰多,毕竟20多年的支气管炎就在告诉我们他的肺不好。

咳喘带有白色浓痰,且四肢乏力,便溏,说明还带有“脾虚”。

脾虚,中焦之气不足,所以患者怕冷,又因脉道不充,所以脉象沉缓。

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乃储痰之器”,也就是一个人脾虚的话,就无法运化听的水湿之邪。

痰湿聚升,上犯于肺,这就让肺气不利,使得肺形成了一个“储痰罐”,于是咳喘多痰的问题就出现了。

此外,该患者除了“脾肺不足”之外,肾气也不足,因为肾主纳气,肾气不足,就固不住气,于是肺的呼吸就不均匀,绵长。

总的来说,主要针对的就是“脾虚生湿,痰湿犯于肺,肾不纳气”的问题。

大家再来看一下方子:

薏苡仁,白扁豆,茯苓,白术,山药,党参,菟丝子,五味子,炒苏子,炒枣仁,沉香。

方子内的“薏苡仁,白扁豆,茯苓,白术,山药,党参”主要的作用就是健脾,益肺,燥湿化痰的。

主要是为了让脾脏强大起来,降体内的脾湿散开,再通过健脾气,让患者的肺气充盈,改善久咳肺虚的问题。

苏子有清痰,止咳的功效,能直接入肺经。

菟丝子,沉香,入肾精,可以益肾,纳气平喘,也就可以改善肾不纳气的问题。

枣仁和五味子,用来敛肺止咳的。

这就是患者服用3剂后,咳喘,大便稀溏有明显改善的原因。

后来加入的升麻,桔梗,主要是祛痰利肺,升脾胃清阳之气,有利于肺气的恢复。

其实呢,这个用药的思路,就是上文提到的“参苓白术散”的一个化裁,但,根据辩证不同,用药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不同。

总而言之“脾为生痰之源,肺乃储痰之器”,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是千百年来临床的一个经验总结。

尤其是对于支气管炎的患者而言,又非常高的一个参考价值。

还是那句话,想要借鉴此方,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之下进行,切不可自行用药,有可能会损害自身的身体健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