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沈绍功ldquo气水血rdqu [复制链接]

1#
补骨脂注射液副作用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75.html
沈绍功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悬壶60余载,具有丰厚的临床经验,因临床善用温胆汤治疗疾病,故有“沈温胆”之称。本文特就沈老对气、水、血的认识,以及其用药规律进行整体梳理,以求探析其内在规律,以飨后学。一、对气水血的认识1、三分同病,气痰为先。沈老在临床中特别强调气、水、血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且将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沈老认为“气虚必生痰浊”“气滞必凝痰浊”“痰瘀必见互阻”等观点,在气、水、血同病,或者气血同病、气水同病时,通常会选择首先解决气机不畅的问题,如果是痰瘀互结病证,会选择治疗痰湿为优先。2、辨清虚实,勿伐无过。疾病的虚实在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如何辨别清楚疾病的虚实情况,直接关系到用药的精准程度。沈老针对中医扶正派和祛邪派的分歧,倡导“应用扶正和祛邪治则,一切从临床实际出发”。如正虚而邪气不盛,当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如邪气亢盛,正气不太虚者,宜祛邪为主,兼以扶正;邪气留恋,正气受损,应先祛邪,后扶正;或者攻补兼施,攻补兼施时要注意扶正不恋邪,祛邪不伤正;正虚不耐攻伐,应先扶正后祛邪。3、药分轻重,防过病所。疾病有轻重之别,病机有深浅之分,在药物的选择应用上也有轻重之异。病重药轻,如蚍蜉撼大树,药物不及病所,治疗乏效;病轻药重,如大炮逐蚊蝇,药过病所,损伤正气,病不减而反增,过犹不及。所以临床依据病机的深浅,选择相应的药物,在疾病治疗过程当中至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临证中辨析清楚药物的轻重之别,方可提高疗效。二、气血用药特点1、血病重理气理气是血病治疗总则,理气治血病主要体现在月经病的治疗过程中。沈氏女科在月经病治则中第一条首要提出“必先理气”的总原则,其中阐释了月经病治疗过程中调气的重要性。“百病皆生于气”“调经而不理气,非其治也”。行气多选用柴胡、香附、木香、乌药、佛手、陈皮,炒橘核;破气选用青皮、枳壳、大腹皮、厚朴、沉香;补气选用生*芪、*参、白术、*精、仙鹤草、太子参、山药、扁豆衣。2、调气要重分期应用按照沈氏女科治疗月经病经验“经前调气、经后调血”的原则,即在月经前以调气为主,从患者有反应开始,如“胀、烦、肿、痛”分肝郁和宫寒两大类。肝郁多表现为乳房胀痛,少腹引痛,烦躁不安,苔薄*,脉弦细,宜疏肝理气为主,酌情调肾,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用药如柴胡、白术、赤芍、白芍、当归、鸡血藤、菖蒲、郁金、益母草、公英、川楝子、丹皮、栀子,调肾选加川断、女贞子。3、气病思调血沈老在临床中也强调,治病要知常达变,灵活应对,圆机活法,方是正途。比如以气滞为特征的疾病治疗中,如果理气不效,要考虑是否存在气滞引起的血瘀,要少佐活血药辅助理气,血活气自畅。这和古人理气不效,加佛手散(当归、川芎)的思路高度一致。三、气水用药特点1、气郁注重调肝沈老分析气机阻滞,郁结而病的特点,结合朱震亨的六郁之说,认为气郁是六郁的重要环节,并且提出了六郁重调肝的思想。郁者,滞而不通。朱震亨创“六郁”之说,其中有气、血、痰、湿、火、食六郁,并且应用越鞠丸治疗,沈老针对六郁的特征,提出六郁中以木郁为先,患者以情绪抑郁而导致气滞证。“气滞”是五郁产生的根本,肝郁为其本,治郁所谓“木郁达之”就是要重疏肝理气之法,尤以柴胡为解郁主药。并且立疏肝、平肝、柔肝、清肝、泻肝、温肝等六法,通过调肝来解决气滞问题。在治疗过程中,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