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在“招商局·幸福家园”乡村社区支持计划的支持下,崇州市一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崇州一心)开展了“桑梓人家同心共治”农村社区参与式发展项目,旨在以桑梓人家小区为试点,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以“到小区资金”为抓手,从“增强小区居民的自信、提升小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改善小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的能力”三个方面,推动居民开展集体行动协商处理小区公共事务。“菟丝子”歼灭行动便是项目中推动小区居民尝试自主管理、建立自治信心的重要一环。
年9月,四川省崇州市梓潼社区桑梓人家小区西巷居民历时2个多月,推选出以秦阿姨、张阿姨、杨阿姨、李叔叔为主的整治“菟丝子”管理小组,推动小区居民投工投劳人次,花费元,居民捐赠麦冬斤、茶树1棵、铁树1棵,并自发提供工具、车辆、水等,将原本被“菟丝子”(菟丝子是一年生攀缘性的草本寄生性种子植物,绿化带植物受其寄生危害,轻则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效果,重则致植物死亡)缠绕寄生的绿化带焕然一新,并主动提出推动居民对小区的停车棚和路面进行修葺、对小区外文化广场被“菟丝子”缠绕的绿化带进行治理。
这场看似主动的、积极的、互助的居民集体行动,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从年4月到年9月,桑梓人家小区西巷居民从“不关心”到“看稀奇”到“小讨论”再到“一起干”,改变是慢慢发生的。
行动背景
桑梓人家小区位于梓潼社区场镇,年由*府统一规划修建,是梓潼社区唯一一处半开放式的农民外迁集中安置小区,外迁居民来自天寿村和真武村,为解决这两个村落居住地硬件条件落后的问题(不通水,不通气,泥巴路),年,部分居民以自愿参与的形式正式入驻桑梓人家小区。
从散居到集中居住,从“熟人社会”到“半熟人社会”,环境的变化令小区住户面临各种适应性问题。例如邻里关系薄弱、社区认同感较低、没有达成共识且行之有效的小区公约,住户对公共空间和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
年4月,崇州一心设计“一万元到小区资金”,根据当下社区的需求,以大多数居民比较关心的绿化带“菟丝子”整治和管理作为公共议题,希望调动居民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的集体行动的积极性。但当时桑梓人家小区西巷居民认为1万元没办法做多大的事情,要动员居民投工、投劳、投资都十分困难,况且没有愿意出面协调的撑头人。经过2个月的社区动员-信息公开-达成共识,西巷居民决定放弃申请机会。
随着桑梓人家东巷绿化带改造行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西巷寄生植物“菟丝子”却越来越多、越来越茂盛,西巷的秦阿姨作为牵头人开始发声,开始动员周边的居民,这才有了桑梓人家小区“菟丝子”歼灭记的后续行动。
行动过程
一直以来,桑梓人家小区西巷的绿植备受菟丝子困扰,大部分植物因菟丝子摄取营养过多而死掉。大家也想了很多办法,“没事就拔”“打点药”“咨询相关方面专家”……可“菟丝子”却越来越多,多到2米高的桂花树树冠上布满厚厚一层,小到野草也被缠绕寄生,大家却无从下手。于是崇州一心将收集到的问题及面临的现状进行整理,在招商局慈善基金会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崇州一心与梓潼社区进行商议,争取到1万元社治保障专项资金,以“到小区资金”的方式,用于解决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