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路遥小说人生中高加林和刘巧珍是否有爱 [复制链接]

1#

在近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热播之时,我也从网络上看到了相关的内容---电视剧的编剧只是部分取自于小说《人生》,我对路遥的这部小说立即产生了兴趣,紧接着我买了这部小说,马不停蹄的进行了品读,并很快阅读完毕。

雷佳-人生路遥04:31来自勇者人生之路

一、两个人爱情的热烈期

我们一起再次看一遍高加林和刘巧珍分手时的片段:

她的两只手痉挛地抓着栏杆,哽咽着说:“······加林哥,你再别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绝不会连累你!加林哥,你参加工作后,我就想过不知多少次了,我尽管爱你爱的要命,但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到外面找个更好的对象······到外面你多操心,人生地疏,不像咱本地田地······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样爱你······”

在高加林没有考上大学,只能回农村种地,最落寞的时候,是刘巧珍的温暖的爱情重新点燃了他对生活的希望,只要有刘巧珍在,他就觉得生活是温暖的。当爱情在一个青年人身上第一次苏醒以后,它会转变成一种巨大的力量。甚至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的人,热烈的爱情也可能使他的精神重新闪闪发光。在高加林最落寞的时候,高加林对刘巧珍就是这样的,在不幸的同时又是最幸运的。

然而,这个时候高加林能够确定刘巧珍爱他爱的热烈,但他并不明白,或者不确信自己对刘巧珍的这种感觉是否是爱情,他不相信命运,他想要走出大山,走出农村的土地,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虽然他不知道自己除了当农民还能做什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但是,他觉得,自己如果和巧珍结合了,他这一辈子就只能是农民了,他感觉他的理想就要破灭了。

这是高加林和刘巧珍两个人的感情第一次面临的挑战:所谓的高加林以“个人理想之名”和他们爱情之间的冲突。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爱情和名利的抗争”,不同的是,这个时候,高加林只是空有抱负和理想,却只能是个农民,他只是幻想着自己的理想。因此,很显然,他和刘巧珍的爱情胜利了。

下面是胜利的对白:

“加林哥,你干脆想办法去工作去!我知道你的心思!看把你愁成啥了!我很想叫你出去!”

他看了她老半天,才开玩笑说:“你叫我出去,不怕我不要你了吗?”

“不怕。只要你活的畅快,我······”她一下子哭了,紧紧抱住他,像菟丝子缠在草地上一般,说,“你什么时候也甭把我丢下······”

刘巧珍对高加林的爱情是无私的,她愿意让高加林去外面闯,而一个人在村里等他。高加林是纠结的,他一方面不想离开刘巧珍,一方面又很想出去闯荡。

紧接着叔父的关系,“走后门”高加林去县城有了一份通讯干事的工作,他开始恣意飞扬,在“天上”飘荡,离厚重的土地越来越远。

刘巧珍在河湾的分路口送别高加林去县城工作。

“加林哥,你常想着我······”巧珍牙咬着嘴唇,泪水在脸上扑簌簌地淌了下来。

加林对她点点头。

“你就和我一个人好······”巧珍抬起泪水斑斑的脸,望着他的脸。

加林又对她点点头,怔怔地望了她一眼,就慢慢转过了身。他上了公路,回过头来,见巧珍还站在河湾里望着他。泪水一下子模糊了高加林的眼睛。

二、两个人爱情的平淡期

高加林热爱他的工作,他觉得他的理想正在起步,梦想开始腾飞,受到领导的认可,同事的赞赏,成了县城里面最靓的仔。

在高加林在农村一无所有的时候,他获得了刘巧珍的爱情,他不知道他对刘巧珍是不是爱。那时候,他们的爱情没有其他的掺杂,比如第三者,比如名利,比如高加林的才华和刘巧珍的文盲,比如高加林和黄亚萍学识上的精神共鸣。

然而,这些东西慢慢的进来了,开始搅扰他们两个之间的感情。高加林有“名利”了,他吃的商品粮,逐步会有城市户口,会成为“城市人”,刘巧珍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这甚至是所谓的阶层,城市人有城市人的活法,农民有农民的活法,天然的差别逐步让高加林感觉到刘巧珍的土气。但此刻他并不明白,所谓的身份和阶层这些只是外在的诱因,如果他们内心坚定,这些又算什么呢?

更进一步,黄亚萍又闯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们有精神的共鸣,有同样的才华和学识,相互欣赏,高加林开始觉得,黄亚萍也许才是他最适合的人生伴侣。看着吧,第三者又进来了。黄亚萍知道高加林有对象,高加林知道黄亚萍有对象。“精神共鸣、学识欣赏、又是美女”,这些诱惑又进一步侵蚀着高加林和刘巧珍的感情,甚至,还要加上一个,“异地”这种距离。

这时候,高加林和刘巧珍的感情已经变的平淡了,甚至高加林都好久没有想起来刘巧珍了,而刘巧珍进城找了好几次高加林,都没有找到。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次,应该说,是刘巧珍盼到的这一次:

刘巧珍见到高加林后,一直亲热地看着她亲爱的人,委屈地说:“你走了,再也不回来······我已经到城里找了你几回,人家都说你下乡去了······”

“我确实忙!”

紧接着,刘巧珍说高加林被子太薄了,说下次把家里的狗皮褥子拿来,说村里三星已经开了拖拉机,说巧玲教上了书,说庄里水井修好了,堰子也加高了,说母猪下了十二个猪娃,一个被老母猪压死了,还剩下十一个,可是第二天又死了一个。

“哎呀哎呀!你快别说了!”高加林想起了和黄亚萍在一起的高谈阔论,却要听巧珍说这些让他感到乏味的话。

刘巧珍感到高加林不像以前那样对她亲热了,她自己也不知道除了说些关心他和村里的事情,还能说什么,只能不说话了,望着他。

阶层---高加林的城里人和刘巧珍的农民,名誉---高加林在城里光鲜的工作和刘巧珍农民的土里土气,诱惑---黄亚萍和高加林的才学相互欣赏和精神共鸣,距离---城里和农村那个时代异地的不方便,这些“杂质”开始到来,开始和他们俩的感情“刀光剑影”,因此,他们俩的爱情开始退潮了,开始黯淡了。

三、高加林对刘巧珍的决裂

“阶层”、“名誉”、“第三者”等等,当这些开始出现时,人们之间的爱情开始动摇,而当这些因素开始升华时,也许人们之间的感情就开始摇摇欲坠了,高加林对刘巧珍就是,可他这时候不明白,他将要亲手抛弃刘巧珍这颗金灿灿的金子了,这将会成为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黄亚萍决定和她的对象黄克南分手,并且对高加林表白了,高加林虽然感觉愧对刘巧珍,还是选择了和黄亚萍在一起,紧接着,黄亚萍要回去南京工作了,并且提出让高加林和她一起去南京发展,比起一个小县城,南京那才是更加宽广的世界,高加林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天空。

看吧,我们的第三者和高加林在一起了,我们的主人公高加林将要去南京追逐他的名利,他的发展将会更加辉煌。普通人面临这些诱惑,可能都经受不了,因此,高加林一样选择抛弃了刘巧珍。

应该说,这是人生道路选择的一个十字路口。应了《人生》这本小说的观点: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了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高加林抛弃了刘巧珍,选择黄亚萍并想和她一起去南京发展,他的选择对或者错,这时,他觉得是对的,或者,他内心是疑惑的,他并不确定自己选择的对与错,毕竟他也为此纠结甚至痛苦了好久。

这时候,跟大山绿水,跟厚重的土地打了一辈子的德顺老汉对高加林说了掏窝子的话:“你把良心卖了!加林啊······,巧珍那么个好娃娃,你把人家撂在了半路上!你作孽哩!加林啊,我从小亲你,看着你长大的,我掏出心给你说句实话吧!归根结底,你是咱土里长出来的一棵苗,你的根应该扎在咱的土里啊!你现在是个豆芽菜!你······我什么话都敢对你说哩!你苦了巧珍,到头来也把你自己害了······人常说,浮的高,跌的重”。

德顺老汉年轻时经历过可歌可泣、肝肠寸断的爱情,他失去了爱人并一生未娶,因此,他能够看的清楚,高加林和刘巧珍两个人属于真正的爱情,并且两个人都相互深爱,只是高加林一时迷惑了双眼,他只能苦口婆心的规劝:高加林抛弃了刘巧珍,最终也会深深的悔恨,会害了自己。而最终事实却是如此。

四、高加林认识到了自己对刘巧珍的深爱

水流都会转弯,麦子都会低头,老人说过的话,人长大才会懂,人生中的路口,左和右、去或留,不管怎么选,尘土都飞扬,我们都在途中,迷着路空着手,有过爱便有憾,接过痛亦有勇,人挽起了灯火,也错过了星河,都圆也都缺,都对也都错,都已是最好的,笑和泪都值得,不管苦与乐,都是我想要的,比如爱过你。被梦高高地抛起,现实摔我一身泥,年少时逃离的,年长时又回眸,原来爱最简单,是人心不自由,可如果你和我,不遗失不纠葛,我又怎会知道,最渴望什么,都已是最好的,亲手选的生活,不管苦与乐都是我要的,比如爱过你······

高加林因为“关系”在县城的工作,被人举报了,组织决定取消高加林的工作,对相关人员做了处分,并只能让高加林返回农村,高加林又变回了农民。他知道自己成为农民身份后,在城市里再不会有什么发展。他也无法和黄亚萍去南京了,高加林是农民身份,在那个年代,到南京将一无所能,他只能回去再次做农民。

高加林想起了巧珍,那个心爱的姑娘。可他从三星那里了解到,心爱的巧珍,被他已经伤碎了心,不久便嫁人了。在那个时代,在农村里,他曾经和巧珍是一对多么惹人羡慕的恋人啊,山林间、草地里、花丛里,都弥漫着他们爱情的芳香,他们手牵着手,说着甜言蜜语,一点也不害臊,反而衬托着农村的老一辈爱情的传统与俗气。可高加林抛弃刘巧珍之后,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里,刘巧珍的名誉就算毁了,也就只能尽快嫁人了,还好,她嫁给了一直苦苦守候她的马栓,有人照顾她。

高加林这才意识到,他丢弃了,错失了他最珍贵的爱人,德顺爷的话就像魔咒一样体现在了他的身上,“你苦了巧珍,到头来也把你自己害了······人常说,浮的高,跌的重”,城市里的光鲜亮丽的工作,黄亚萍,这些都是虚无缥缈的,而自己心爱的巧珍却是真真切切的。

他也对黄亚萍说了离别的话:

“亚萍,我知道你对我的感情是真诚的。为了这,我很感激你。我自己一直也是非常喜欢你的。但我现在才深切感受到,从感情上来说,我实际上更爱巧珍,尽管她连一个字也不识。我想我现在不应该对你隐瞒这一点······”

《人生》这部小说,从高加林和刘巧珍的感情线来说,面临了“阶层”、“名利”、“第三者”甚至“理想”,这些东西搅着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当这些起先不存在时候,高加林和刘巧珍热烈的爱着,当这些全部出现时,他们的爱情受到了挑战,但最终,这些又消失了,又回归到了高加林对刘巧珍深沉的爱情。这些外在因素让人们的爱情迷惑,当我们面临这些时,应该坚守爱情的纯真,拨开眼前的迷雾,才会不至于痛失爱人,悔恨不已。

我是坚信的,爱情本身,可以战胜其他杂质,回归本真。我也相信,小说的作者路遥表达着这样的爱情观。并告诫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这些杂质面前,做好人生的选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