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亚麻的轮作和整地要注意什么,麻农告诉你这 [复制链接]

1#
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亚麻的轮作和整地技术。首先是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以减轻病害和菟丝子等杂草的危害,调节土壤养分,保证亚麻全苗和生长发育良好,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前作不同,亚麻的株高、分枝、蒴果数和产量不同。小麦和扁豆是亚麻的良好前作,比连作亚麻增产一倍以上,最差的是重茬亚麻,植株矮小,分枝数和蒴果数减少,亩产仅31.05公斤。

在西北旱作区,小麦和扁豆等夏田茬之所以是亚麻的优良前茬,主要原因是这类作物收获较早,能及时进行伏耕和秋,便于充分接纳雨保摘、提高土水消灭杂草,熟化士壤,肥力、防早、抗旱的,对于蓄水产。秋田作物收获较迟,耕地也迟,有的甚至板茬过冬,不作用较大,因此亚麻增能大量蓄水,土壤熟化度差,来年亚麻生育期间的水分和养分条件均差,植株生长不良,经济性状变劣,因而产量不高。甘肃群众早有“夏茬种胡麻,油籽一把抓,重茬种胡麻,树小不坐花”的说法。

连作亚麻之所以产量最低,除消耗同养分过多外,容易产生严枯病,常会造成死苗,生长期间也会因枯萎病危害而提前枯电的病害和杂章死,导致严重减产,因此亚麻切忌连作。亚麻由于生育期较短,能提早整地,恢复地力,为后作提供较好的土壤肥力条件,因而是多种作物的良好前作。我国亚麻的轮作方式,各个产区很不一致,主要取决于当地适宜种植的作物及其比例,耕作管理水平和病虫害危害情况等。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轮作方式也有不断变化。

其次就是整地措施。保墒是亚麻抓全苗的重要措施。亚麻种子小,播种浅,幼苗顶土能力弱,要求深厚、绵软、墒情良好的土壤才能顺利发芽出苗,健壮生长。我国亚麻产区以旱地为主,大部地区地面水缺乏,地下水深,主要靠雨水,而降雨的分布又很不均匀,多集中在7~9月,春季少雨多风,易发生干旱。因此,搞好土壤耕作,蓄水保墒,实现秋雨春用,是亚麻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亚麻对深耕有良好的反映。深耕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性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有利于亚麻生长发育亚麻的土壤耕作。

伏耕是麦茬地土壤耕作最重要的环节,这是由于伏天气温高、日照长、雨水多、耕后不耱、立垡晒土,有利于充分接纳雨水,加速杂草的死亡,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较好地恢复土壤肥力。伏耕后能显著增加土壤的透水性能,且雨水渗透较深。在秋季测定,0~20厘米土层内,未耕地含水量略高于伏耕地,但20~厘米内,伏耕地显著高于未耕地,每亩伏耕地0~厘米土层内蓄水.1吨,而未伏耕地为.6吨,伏耕相对增加土壤水分20.70%。

伏耕地也为耕作层内的有益微生物创造了一个水、气、热良好的环境条件,自生固氮菌和硝化细菌明显增加,改善了土壤有效养分状况,速效氮含量0.%,而秋耕地为0.%,伏耕地相对增加20.7%。伏天湿度高,杂草根茎翻出后易于死亡,据第二年春季调查,秋耕地每平方米有杂草22.57株,而伏耕地仅为6.57株。伏耕时间宜早,甘肃群众有“头伏耕地一碗水,二伏耕地半碗水,三伏耕地没有水”的说法。伏天多雨,土壤易板结,伏深耕后应视降雨情况进行一二次浅耕松土。

这样,既能破除土壤板结,蓄水保墒,又能促进土壤熟化。入秋以后,雨量逐渐减少,遇到透雨应及时浅耕耙耱保墒。据测定,秋耕后即耱的地翌年4月下旬0~30厘米土层中含水量为14.26%,而秋耕后隔15天再耱的含水量为12.81%。因此除水地耕后可立垡以待冬灌外,旱地秋耕后应及时耱地,这是保墒的重要措施。如果秋雨少,土壤墒情不好,秋季可不浅耕,重在耙耱,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亚麻的前作如为玉米、马铃薯等秋茬,秋作物收后应抓紧进行秋耕,以疏松土壤,消灭病虫杂草,耕后粑耱。

亚麻产区春季地温回升慢,返浆期来得晚且持续期长,拖拉机下不去地,往往不能适时整地而延误播种期,且耕翻道成跑墒影响出苗和亚麻生长。因此应尽可能秋翻春耙关于亚麻的春季耕作,如已进行秋耕,一般可不再春翻,行仅行耙耱即可。但有些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播种前实行浅耕(春复翻),对灭草灭虫保苗有良好效果。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阅读浏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