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7个专门治疗高血压的经验方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击图片??????免费领中医质料

1八味降压汤

周次清,《名诊治验良方》

何首乌15克,白芍12克,当归9克,川芎5克,炒杜仲18克,*芪30克,*柏6克,钩藤30克。

逐日1剂,先将药物用适当水浸泡1小时左右,煎两次,首煎10~15分钟,以只留药物的易蒸发成份;二煎30~50分钟文火。煎好后将两汁混杂,总量为~毫升,日分2~3次服用,饭后2小时左右温服。

益气养血,滋阴泻火。

高血压病的病因不一,起色到必要水平,其根基病机是阴阳平衡,营贫血损,血行不畅。故治以益气养血,滋阴泻火为法。本方系依据日人大敬节之阅历方“八物下落汤”化裁而来。于是方用首乌、白芍、杜仲养其阴血;川芎、当归行其血滞;阴血湿润有赖于阳气的和暖,故用*芪益气配阳以助阴;“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尔后泻其阳以和之”。*柏、钩藤之有意就在于此。诸药适用,使肾有所滋,脑有所养,肝有所平,进而抵达肝养风熄、血压得降的目标。

凡呈现为阴贫血虚、头痛、昏倒、神疲倦力、耳鸣、心悸等病症的原发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以及更年期归纳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都可用本方调节。

伴失眠、烦躁者,加炒枣仁、夜交藤各30克,栀子9克;便稀苔腻、兄弟肿胀者,加半夏9克,白术12克,泽泻30克;大便干枯加生地30克,仙灵脾18克;上热下寒、舌红口干、面热、足冷加*连、肉桂各5克。

多年哄骗,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2益心健脑汤

周次清,《名诊治验良方》

*芪30~60克,葛根15~30克,丹参20~40克,生山查9~15克,桑寄生15~30克。

逐日1剂,将上药用适当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两次,取汁共~毫升,日分2~3次温服。

补气活血,益心健脑。

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道理较为繁杂,但患者多为末年人,其病机紧要为“气虚血瘀”。本方以“益气活血”为主旨,方中*芪、葛根、桑寄生以益气为主;丹参、生山查、川芎活血为辅,取其“气不虚不阻,血得气而不滞”之意。

人体是一个气血相依,脏腑干系的有机大伙,心脑血管气虚血瘀之病变会影响到大伙性能,同时也是大伙病变在个别的反响。如“心舍脉,其主在肾”,“肝藏血,心行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精。”于是,本方在“益气活血”的主旨下,既着眼于大伙性能,又思量到个别病变,力图抵达大伙与个别两全两全的调节目标。在补气药中,*芪补心肺之气,葛根升脾胃之气,桑寄生益肾气;在活血药中,丹参活血汗,生山查消中积,川芎行肝血。诸药合伍,益诸脏之气,活一身之血,负气旺血活,心脉得通,脑以得养,进而抵达益心健脑之功用。据当代药理协商,以上诸药有不同水平的扩充心脑血管,增进血流量,降血脂、降血压以及抗心律反常的功用。

高血压病、脑栓塞、脑血栓产生、脑动脉强硬以及心律反常、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

紧要依据病证的变动和兼证的几许而施行响应的加减。如涌现畏寒肢冷,加桂枝6克,炮附子9克;涌现口干、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阴虚证,加麦冬12克,生首乌15克;体倦,神疲、气短等气虚表显然者,加*参30克,五味子6克;血瘀气滞痛楚显然者,加香附12克,元胡9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5克,夜交藤30克。

本方在用量上,可依据病情恰当调度,如气虚显然者,补气药可用洪量,活血药用少量;如久病体弱或初病患者,可先从少量最先,渐渐加大剂量。

总之要使药物主次显然,剂量适中,才干博得惬意的临床疗效。

经用本方调节冠芥蒂例,临床博得显著疗效,个中间绞痛显效率53%,总有用率87%;心电图显效率30%,总有用率63%,同时,对高血压显效率53%,总有用率94%;高血脂显效率42%,总有用率77%。

.3*精四草汤

董建华,《名诊治验良方》

*精20克,夏枯草、益母草、车前草、豨莶草各15克。

逐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平肝补脾,通络降压。

高血压属中医昏倒病征,多由脾肾不够,肝阳偏亢而至,为真假挟杂之症。本方以*精益脾肾、润心肺;夏枯草清怒火、平肝阳;益母草活血,车前草利水,豨莶草通络。诸药相配,能补脾、平肝、通络以降血压,宜于脑血管强硬、肾病水肿兼有高血压者,用之咸宜。本方药少功著,成果超群。

昏倒、手麻、肿胀兼有高血压者。

临床屡用,多获良效。

.4养血降压汤

史方奇,《益智健脑效验方精选》

生牡蛎(先煎)、珍珠母(先煎)、桑椹子各30克,白芍24克,木防己、*芩、菊花各12克,刺蒺藜15克,地骨皮20克。

逐日1剂,上药中以生牡蛎、珍珠母加水先煎30分钟后,再参与预先浸泡30分钟的余药同煎20分钟,每剂煎3次。尔后,将3次煎汁混杂,于

早、中、晚餐后各服1次。

平肝潜阳,泻火宁心。

原发性高血压病Ⅱ期,因血压接连抬高,心、脑、肾已有器质性损伤,临床呈现除头痛,昏倒外、常有回顾力消退,目眩缭乱、耳鸣、失眠、心悸、夜尿频数等心、脑、肾功用消退之呈现。辨证属肝肾不够、肝阳上亢者颇多。方中以生牡蛎、珍珠母平肝潜阳;*芩、地骨皮、蒺藜、菊花、清肝泻火;白芍、桑椹子柔肝养阴;又参与有祛风、除湿、消肿效用的木防己以去痰浊,调气机。诸药配伍为用,具备平肝潜阳、清肝泻火、柔肝养阴之功。用之临床,对高血压确有良效。

原发性高血压病Ⅱ期,症见头昏、头痛、心悸、目昏、耳鸣、回顾力消退、夜尿频数、失眠等。

如头昏易怒者,加夏枯草30克,天麻12克;失眠者,加生龙骨30克(先煎),茯苓15克;目涩尿频者,加枸杞子、山茱萸各15克;肢麻肉惕者,加地龙12克,川芎2克。

曾将本方制成冲剂,调节高血压82例,总有用率66.7%。本方效用和气而耐久,服药后血压呆滞下落,但停药后药效保持功夫较长。

5调络饮

王乐善,《名诊治验良方》

桑寄生、生地、丹皮、白芍、*芩、菊花各15克,夏枯草30克,杜仲、牛膝、桑枝、桂枝各15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甘草15克。

逐日1剂,水煎服,逐日早、晚各服1次。

融合头绪,降压清眩。

缓进型高血压,亦称良性高血压,起病潜藏,病程起色呆滞,近对折病人可无病症,血压增高常在体魄检讨或因其余疾病就诊时才得觉察,多数病人则骤然在脑血管无意(中风)时觉察,因而可知本病与血脉直接干系。故方中以桑寄生助筋骨、益血脉;生地平血逆;丹皮和血凉血而生血;白芍泻怒火,和血脉;*芩养阴清热;菊花治主脑昏倒;夏枯草补肝血,除虚烦;杜仲益精气,坚筋骨,久服轻身耐老;牛膝益肝肾,强筋骨,引诸药下行;桑枝久服毕生不患偏风;桂枝融合营卫;生石决明久服益精轻身;甘草通经脉,利血气,融合诸药。诸药适用有利血脉,平血逆,凉血生血,补肝血,益精气,融合营卫,养阴清热之效,使阴平阳秘,血脉融合,尤恰当于缓进型高血压病。

缓进型高血压病。症见头晕、目炫,甚则头痛且胀,每因烦劳生气而加重,脉象弦数有力,严峻时兄弟麻木。

兄弟麻木加*芪30克。

临床屡用,对本病确有必要疗效。

.6双降汤

赵尚久,《名诊治验良方》

*精、首乌、桑寄生、泽泻各20克,菊花10克,生山查、草决明、丹参、豨莶草各15克。

逐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补益肝肾,行滞通脉,泄浊洁腑,降脂降压。

本病多责之于肝肾阴亏、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肝风内动,血压抬高,而肾气不够,蒸化无力,脾失健运,精化为浊,痰浊入血,久必成瘀,浊瘀交着,痼结深刻,又可致使血脂抬高。故方中以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除风眩;*精“补诸虚,止寒热,填精美”(《本草纲领》)。况且本品“平补气血而润”(《本草再行》),其性偏走,与首乌适用,能使精中发怒;菊花、草决明平肝潜阳,以降肝气之上逆。四药适用,标本同治,成果较佳。且经药理协商阐明,以上四药均有显然的降压效用。豨莶草祛风除湿、利筋骨,本品凉燥搜风通络,燥湿行血,且能入肝肾,养阴血,平降气逆,调节表里风咸宜;泽泻甘寒,《本经》载其“消水,养五脏,益实力”,《主治要领》谓本品“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山查酸甘,“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健膈,消血痞气块。”(《日用本草》)述之泽泻,其利湿化浊之力虽逊,而活血通脉之力尤盛,本品活血和络,消痰化浊,善治瘀浊闭络,以其味酸甘,善化阴气,配泽泻、豨莶草活血而不伤阴,泻浊而不伤正。理论表明,此三药确有降压消脂等多种药理效用。更用丹参活血,与山查相伍达行气解郁活血,周旋阴阳之功。桑寄生与首乌、*精相伍达补肝肾、固精气之效。诸药相伍,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固而不涩,行而不散,共奏补益肝肾、行滞通脉、泄浊洁腑、降脂降压之成效。故用于肝肾阴虚、瘀浊阻塞之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成果颇佳。

高血压、高脂血症,罕见头痛头晕、颈胀、腰酸肢软、手足麻木等症,属中医昏倒、头痛规模。

临床屡用,疗效惬意。

.7治高血压方

龚志贤,《龚志贤临床阅历集》

川芎12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夏枯草30克,地骨皮15克,玉米须30克。

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

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方中川芎行气活血、祛风静痛;菊花疏风明目;地龙平肝熄风;川牛膝活血祛瘀;夏枯草清肝散风;地骨皮清泄肝热;玉米须平肝泄热;川芎配菊花、夏枯草、玉米须、地骨皮,则清肝祛风之力更强;牛膝引火下行;加地龙则祛风之力更著。

因肝阳上亢而至的头痛、昏倒、耳鸣脉眩实等证。

多年哄骗,疗效颇著。

.8柔肝熄风方

潘兰坪,《新编阅历方》

生地、熟地、天冬各9克,玉竹15克,黑芝麻12克,钩藤9克,白菊花6克,鲜莲叶20克,羚羊角0.5克,苦丁茶9克。

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

清热熄风、滋阴益血。

本方用菊花、羚羊角、钩藤、苦丁茶清肝热、熄肝风;地*、天冬、玉竹、芝麻滋肝益肾,“此养肝体,佐以清肝用法,阴虚火浮之头痛最宜,即偏正头痛风可治。叶案所谓育阴和元阳、柔润内风者此也”。

阴虚火浮之头痛、偏正头风。可用于阴虚阳亢、血压上涨引发的头痛。

临床屡用,成果甚佳。

.9熄风汤

吴颂康,《名医特点阅历精粹》

地龙12克,槐米20克,川芎、僵蚕各10克,白蒺藜20克。

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

平肝、潜阳、熄风。

方中地龙通络、镇痉、降压;槐米清热凉血、解痉降压;川芎活血行气、散风降压;僵蚕止痉熄风;白蒺藜平肝疏肝降压。合而为方,加减化裁,对各式典型的高血压,均能收到显然的成果。

肝阳上亢,可用于高血压病。

在用熄风汤时,常加青葙子30克,昆布20克,对降压有显然的成果。肝肾阴虚,风火相煽,加山栀、丹皮、钩藤、*芩、茜草根各9克;气

阴亏虚,筋脉失养,加*芪12克,丹皮9克,防风6克,桑枝12克,二至丸;痰湿至络,熄风汤合*连温胆汤;阴虚凡有胸痹症者,可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妇人冲任平衡,引发高血压,可合二仙汤。

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10柔肝熄风汤

赵金锋,《华夏中医药报》年

枸杞子、杭菊花、夏柘草各12克,桑寄生15克,刺蒺藜、何首乌各12克,全当归9克,赤芍、白芍、大元参、怀牛膝各12克,净钩藤、广地龙各9克,珍珠母24克。

方中珍珠母一味,煎药时用炒布包好,先煎15分钟;再钩藤一味,煎药时要后下,即头煎不下,二煎再下,两煎药汁兑在一同,约毫升左右,分两次早、晚餐后一小时温服。逐日1剂。

柔肝熄风、清热、降压、解痉。

昏倒一证(含高血压),中医以为无虚不晕、无风不晕、无热不晕、无痰不晕,本方所治之昏倒,是属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化热生风的高血

压及中风前兆症。方中枸杞子、桑寄生、当归、白芍、制首乌滋养肝肾之阴,起滋水涵木效用。菊花、钩藤、赤芍、夏枯草、元参具备凉血、平肝清热、熄风解痉的成效;怀牛膝壮腰膝,并能引气血及浮越之火下行;珍珠母平肝滋阳,安神定惊;刺蒺藜,地龙具备降压效用。配合构成单方,则具备柔肝熄风、清热、降血压、解痉的效用。

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而至之昏倒(高血压、中风前兆),口干舌燥、腰膝无力、有始无终之证。

语涩加寸菖蒲;有痰或舌苔微*而腻,加鲜竹沥50毫升,先入药液中,分2次服下;大便干,加炒决明子15克,也可泡滚水当茶饮。

临床屡用,成果精良。

本方的特点是,补而不腻,清而不寒,行中有补,潜中有安,临床理论表明,对上述典型的昏倒(高血压、中风前兆),成果精良。临床验之

,果如此言。

.11加减天麻钩藤饮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天麻9克,钩藤15克,珍珠母(先下)30克,菊花、龙胆草各9克,赤芍15克,川续断9克,夏枯草、青葙子各15克,苦丁茶9克。

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3次。

平肝潜阳。

肝阳上亢,为足够之证,方用天麻、钩藤、菊花、夏枯草、龙胆草、苦丁茶、青葙子平肝熄风;珍珠母镇肝定风治昏倒;川断补肾,引气下行。诸药适用,共奏平肝潜阳之功。方切病机,成果颇佳。

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

临床屡用,成果精良。

本方为印老“抓主症”之方,经罕用之于临床,凡高血压见有头热足冷、有始无终、面丹心烦者,类多用此,成果精良。在高血压病中,此型最为常见。

12降压延寿汤

吕志杰,《新中医》(11)年

制首乌、生地、熟地、白芍、枸杞子、菟丝子、杜仲、桑叶、菊花、钩藤、石决明、怀牛膝、丹参、丹皮、茯苓、泽泻(通常用10~15克,

可重用15~30克,滋养药用量应较大,其余药视病情而定,以中病为好)。

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3次。

滋阴平肝。

本病的根基病机是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治以滋阴、平肝,视病情而有偏重,再随证加减,以定方顶用药之君臣佐使为治。

高血压病。

若贫血肝热者,白芍为君,加天麻、玄参、地骨皮等;肾虚有热者,生地为君,加女贞子、旱莲草;肝肾不够,无热象者,若以肝虚为主,首乌为君;以肾虚为主,熟地为君;肝阳上亢者,石决明为君,加生牡蛎、珍珠母;怒火较盛者,去首乌、枸杞子、菟丝子等,而以丹皮为君,加*芩、夏枯草、青葙子;火盛须用龙胆草、山栀子;大便燥结加大*;肝肾阴虚,肝阳化风者,去温阳、渗利,活血药,加鳖甲、龟板、阿胶、羚羊角等滋阴清潜药;挟有血瘀者,以丹参为君,白芍易赤芍,酌加当归、川芎、鸡血藤、红花、茺蔚子等;痰湿较盛者,去生地、熟地等,以茯苓为君,

加陈皮、半夏、石菖蒲、远志;痰湿化热,宜加竹茹、竹沥、栝蒌;脾胃亏弱者,则生地、熟地、首乌、牛膝等碍胃滑肠之药应慎用,宜加*参、*芪、白术;阴损及阳,阳气不够者,重用首乌、熟地、枸杞子、菟丝子,并可加肉苁蓉、巴戟天、淫羊藿等;阳虚甚者,应加制附子。对质用药:如肢麻加豨莶草、桑枝;手颤加地龙、僵蚕;项强加葛根等。辨病用药,具备“一箭双雕”之功。如首乌既养血,又降脂;钩藤既熄风,又降压;*芩、夏枯草既清肝,又降压等。

调节87例,完毕显效53例,有用25例,失效9例。

本方是在田乃庚教学疏导下,制定的调节常例用药——延寿降压汤,袭用于临床,并随证加减,疗效惬意。

.13悠闲降压汤

张文高,《华夏中医秘方大全》

丹皮、栀子、*芩、菊花(或野菊花)各12~15克,柴胡15克,白芍30克,茯苓、钩藤、夏枯草各15克,当归9~12克,薄荷9克。

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

清肝解郁,平肝降压。

因高血压之肝郁化火者,多无脾虚之候,故方用*芩、菊花、钩藤、夏枯草以巩固清肝泄火之力,以求尽速缓和病症,低落血压;柴胡用中等量,取其疏解之成效;白芍用量大于柴胡,取其柔肝益阴,既监制柴胡辛散升发之性,又有防备火盛伤阴之意。合而用之,共奏清肝解郁,平肝降压之功。

高血压病。

肝气郁滞者酌加香附、郁金或甘松;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或夜交藤;心悸显然者加柏子仁或莲子心;头痛项强人加川芎、葛根;倘有伤阳之象,证见两目干涩、口干咽燥,加玄参、知母;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牛膝;浮肿者,加泽泻;肝阳上亢者酌加代赭石,或生龙骨、生牡蛎。

调节33例,多为起病6年之内的初期高血压患者,总有用率为78.79%。

.14三草汤

刘渡舟,《华夏中医秘方大全》

夏枯草12克,龙胆草6克,益母草9克,芍药9克,甘草6克。

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

清热、平肝、降压。

方用夏枯草清肝散结;龙胆草清泄肝经之火;益母草为厥阴血分之圣药,性善行走,能行血通经;重用芍药,和营敛阴,缓急解痉;以甘草融合诸药。合而用之,共奏清热,平肝,降压之功。故用之效佳。

怒火上炎型高血压病。

调节1例模范病例,对缓和高血压病头痛诸症成果很是显著,且血压也有所下落。

点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