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朱小南朱老妇科几张带下经验方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科医院专家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带方

组成:焦白术6g茯苓9g陈皮6g白芍6g川*柏9g*芩9g樗白皮12g白槿花9g白果(打)7粒。水煎服。

功效:健脾化湿,清热束带。

临床应用:主治因脾虚湿感,湿热下注带脉的*带,可伴带下稠粘或秽臭,胸闷心烦,小溲*赤,舌苔*腻,脉象濡数。本方是由《丹溪心法》二妙散和《证治准绳》三补丸化裁而出。若湿盛加苍术6g;热盛加川*连3g;带下秽臭甚者,加土茯苓12g,墓头回9~12g。朱氏认为墓头回乃属带下而有秽臭味的专药,配入土茯苓治疗腥臭*带,屡试屡效。

赤带方

组成:香附炭9g焦山栀9g丹皮9g川*柏9g当归身9g白芍9g地榆炭9g鸡冠花9g侧柏叶炭9g。水煎服。

疗效:解郁清热。

临床应用:主治带下*白间夹有赤色或紫黑色,有血腥气,可伴精神抑郁,胸胁胀痛,苔*舌红,脉弦数。本方是由《女科撮要》丹栀逍遥散化裁而来。如有黑带,则改白芍为赤芍,当归身为当归,既养血又活血,使残余积血得以排除。俟紫黑色带消失后,续治*白带。

白带方

组成:淮山药9g焦白术6g山茱萸肉9g石莲肉9g生米仁12g砂仁2.4g川*柏皮6g海螵蛸9g茯苓9g。水煎服。

功效:健脾化湿,固带。

临床应用:主治因脾虚生湿,带脉失固的带下色白而无臭味,连绵不绝者,伴有精神疲乏,面色萎*,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象缓弱。本方系由《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化裁而出。方用淮山药,白术,茯苓,砂仁健脾和胃;苡仁培土化湿;萸肉补肝肾,固带脉;莲肉、海螵蛸固涩止带。朱氏认为白带虽为脾虚湿滞,但带有残热内恋,故酌加川*柏清余热,化湿浊。如有腰酸者,加菟丝子9g杜仲9g如阴部有浮肿,加白芷炭2.4g车前子9g。

青带方

组成:*柏9g*苓9g焦栀子9g苦参9g蛇床子9g金银花9g茯苓9g生地9g樗白皮12g。水煎服。

功效:清热杀虫。

临床应用:主治带下青绿色或菜*色,质稠而有泡沫,流出后常刺激外阴皮肤而引起瘙痒感。朱氏认为本症也由脾虚湿热,下注带脉所致。治疗之时,应配合外治法,常用野菊花,生百部、白槿花、韭菜煎汤熏洗外阴部,或用*柏末、枯矾研匀外敷。

五色带下方

组成:生*芪12g焦白术6g熟*炭4.5g川*柏9g败酱草9g米仁12g全瓜蒌9g连蒂菱壳12g生甘草3g。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祛瘀软坚。

临床应用:主治臭秽异常的五色(青、*、赤、白、黑)带下重症,可伴心烦口燥,小便热赤,脉数。如带下如脓样者,加白头翁12g鱼腥草9g;出血多者,加黑地榆12g阿胶9g;阴道作痛者,加犀*醒消丸(吞服)1.2g;阴部瘙痒,则加苦参片9g蛇床子12g。朱氏认为,带下杂色是因湿*内蕴胞宫所致,或为胞宫内有脓疡,或为肿瘤。方中熟*炭为要药,既清热解*,又祛瘀止血;米仁健脾化湿,排脓消肿,配带蒂菱壳同用,共奏固涩止带之功;生*芪、白术、甘草除固气益损外,又能排脓止痛;川*柏、败酱草擅长清解下焦湿*。本症迁延日久,五脏俱败,津液枯槁,可见面色不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顿,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光剥,脉微细,朱氏改用补虚固脱之法。处方:生*芪12g潞*参9g麦冬6g当归身9g白术6g五味子6g米仁12g赤石脂(包煎)12g生甘草3g。水煎服。

白崩方

组成:鹿角霜9g狗脊9g白蔹9g陈艾叶6g潼蒺藜9g杜仲9g五味子4.5g淮山药9g。水煎服。

功效:峻补奇经。

临床应用:主治带下如米泔水,质清稀而状如冲崩,兼有头晕目眩,腰酸膝软,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象微弱。朱氏认为本症多见于老年,先天不足或病后虚损的妇女。其病机为肾阳虚弱,冲任亏损。本方系由《济生方》白蔹丸加味而成。该方为治阳虚带下的祖剂,《女科切要》的内补丸和《吴鞠通医案》的通补奇经丸莫不由此衍化而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