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至
“数九”是全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而冬至则是数九的开始。寒冷的天气会使人头面部血管收缩、肌肉紧张,同时容易出现牙痛、遗精等病症。如果身体出现不适,我们应该及时调理并治疗。
一、牙痛
牙痛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龋齿及各种牙周病变,有些脏器的病变也会间接引发牙痛。入冬后天气寒冷干燥,此时要特别注意养护牙齿及牙周部位,否则极易出现牙痛的症状。轻微的牙痛只会影响进食,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则可能导致无法咀嚼,甚至局部面颊肿胀、说话困难等。
(一)预防疾病
1、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病变。2、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每天早晚刷牙,每次3分钟,饭后要漱口。3、少吃甜食,以防止龋齿的发生。4、避免牙齿损害。成人的牙齿不会再生,所以我们要爱护牙齿,不要咬过于坚硬的物品,减少对牙齿及牙龈的伤害。
(二)食疗验方
如果已经患有牙痛,要注意调整饮食,多摄入些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适量摄入一些绿茶、生姜等泻火止痛的食物;同时还应避免吃辛辣、坚硬、刺激性强的食物,尽量不要喝酒。
01
京糕拌梨丝
配方:梨克,京糕克,白砂糖适量。制作:①梨洗净,去皮、核,切粗丝;京糕切粗丝。②取一盆,放入梨丝、京糕丝,加入白砂糖拌匀,装盘即可。用法:每日1次。功效:清热泻火,活血止痛,健脾润肺。适用于牙痛、牙痈、咽痛等症。
02
白芷粥
配方:白芷15克,大米60克,白砂糖适量。制作:①白芷研成细粉;大米淘净。②锅内放入白芷、大米、毫升水,大火烧沸,改小火煮30分钟,加白砂糖调味即可。用法:每日1次,早餐食用。功效:散风,解表,止痛。适用于寒凝牙痛、恶风怕冷、牙痛牵连半侧头痛等症。
03
白芷红枣饮
配方:白芷20克,红枣6颗,红糖适量。制作:①白芷、红枣分别洗净。②砂锅内放入白芷、红枣,加入毫升水,小火煎煮25分钟,调入红糖即可。用法:代茶饮用。功效:祛风,燥湿,消肿,镇痛。适用于风寒感冒、牙痛等症。
04
牛蒡子枸杞子粥
配方:牛蒡子15克,枸杞子10克,大米克,白砂糖适量。制作:①牛蒡子洗净,晾干,磨成粉,过筛;枸杞子洗净;大米淘净。②锅内放入大米、枸杞子、牛蒡子粉、白砂糖,加入适量水,煮30分钟即可。用法:每日1次。功效:清热散风,清肝明目。适用于肺炎、暑湿感冒、肺热咳嗽、咽痛、牙痛等症。
二、遗精
遗精指男子不性交而精液自行遗泄的现象,分病理性及非病理性两种。未婚男子或分居的已婚男子偶尔会出现遗精,这是非病理性的正常生理现象。而病理性遗精多由神经衰弱、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疾病引发,每周会发生2次以上,睡梦中和清醒时都会流精,还伴有头昏、精神萎靡、失眠、腰膝酸软等症状。
(一)预防疾病
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不沉迷于色情淫秽的书籍和音像制品。2、合理规划日常生活,培养自己积极的、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户外活动。3、养成侧卧的良好睡眠习惯,被子的厚度要适中。
(二)食疗验方
韭菜、栗子、核桃、黑豆、莲子、芡实、金櫻子、山药、甲鱼、牡蛎、杞子等一些健脾补肾的食物对病理性的遗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遗精者可适当多吃一些。
01
淮山茨实粥
配方:芡实30克,淮山药50克,大米克,胡椒粉、盐各适量。制作:①芡实洗净,去杂质;淮山药洗净,切片;大米淘净。②砂锅内放入大米、淮山药、芡实,加适量清水,大火烧沸,改用小火煮40分钟,撒入胡椒粉、盐,搅匀即可。用法:作主食食用。功效:滋阴补肾。对改善肾虚引起的频繁遗精有明显作用。
02
核桃韭菜炒蛤蜊
配方:核桃仁20克,韭菜克,蛤蜊肉50克,料酒、酱油、葱丝、姜丝、盐、味精、植物油各适量。制作:①核桃仁用植物油炸香;韭菜切段;蛤蜊肉洗净,切细丝。②炒锅放植物油烧六成热,加入姜丝、葱丝爆香,放入蛤蜊肉、核桃仁、韭菜、酱油、料酒、盐、味精,炒熟即可。用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功效:补肾壮阳,健脑强身。适用于脾肾虚损、遗精等症。
03
菟丝鸡腿扒牛鞭
配方:菟丝子(盐炒)10克,熟鸡腿、水发牛鞭各克,高汤、姜片、葱段、料酒、花椒水、酱油、白砂糖、味精、植物油、水淀粉各适量。制作:①牛鞭切成两半,去掉中间白皮,洗净,切条;鸡腿切条;菟丝子磨成细粉。②炒锅放植物油烧至六成热,加入姜片、葱段爆香,放入高汤、料酒、花椒水、酱油、白砂糖、味精,捞出葱段、姜片,倒入牛鞭、鸡块,放入菟丝子粉,大火烧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煨30分钟,淋入水淀粉勾芡,翻匀即可。用法:佐餐食用功效:大补肝肾,能够治肾亏,健筋骨。适用于因肾阳不足、精关不固而引起的频繁遗精。
04
茨实煮老鸭
配方:芡实50克,白条老鸭1只,葱段、姜片、盐、料酒、鸡精各适量。制作:①芡实、老鸭分别洗净,将芡实放入老鸭腹内。②砂锅内放入老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沸,放入姜片、葱段、料酒,改小火炖2小时,撒入盐、鸡精,搅匀即可。用法:佐餐食用。功效:固肾涩精。能有效改善肾气不足、精关不固引起的频繁遗精。
内容来源
推荐内容来源于《二十四节气养生大全集》,轩书瑾编著,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END
编辑:霍婧
审核:李霞
发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