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 [复制链接]

1#

篇名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


  属性:(凡四类)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


  篇名消渴第一


  属性:(论六首方五十三首灸法七首)


  论曰∶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则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炙盐咸,酒客耽嗜,不离其口,三之后。制不由己,饮啖无度,咀嚼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又曰∶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须思虑,有大痈,何者?消渴之人,必于大骨节间发痈疽而卒,所以戒之在大痈也,当预备痈药以防之。有人病渴利,始发于春,经一夏,服栝蒌、豉汁,得其力,渴渐瘥。然小便犹数甚,昼夜二十余行,常至三四升,极瘥不减二升也,转久便止,渐食肥腻,日就羸瘦,喉咽唇口焦燥,吸吸少气,不得多语,心烦热,两脚酸,食乃兼倍于常而不为气力者,当知此病皆由虚热所致。治法可常服栝蒌汁以除热,牛乳、杏酪善于补,此法最有益。


  治消渴除肠胃热实方∶


  麦门冬茯苓*连石膏葳蕤(各八分)人参龙胆*芩(各六分)升麻(四分)枳


  上十三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茅根一升,粟米三合煮汁,服十丸,日二。若渴则与此饮至足大麻亦得。


  又方栝蒌根生姜(各五两)生麦冬汁芦根(切,各二升)茅根(切,三升)


  上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茯神汤


  属性:泄热止渴,治胃腑实热,引饮常渴方。


  茯神(二两,《外台》作茯苓)知母(四两)葳蕤(四两)栝蒌根生麦冬(各五两)生地*(六两)小麦(二升)淡竹叶(三升,切)大枣(二十枚)


  上九味咀,以水三斗,煮小麦、竹叶取九升,去滓下药,煮取四升,分四服。不论早晚,若渴即进。非但只治胃渴,通治渴患热者。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猪肚丸


  属性:治消渴方。


  猪肚(一具,治如食法)*连粱米(各五两)栝蒌根茯神(各四两)知母(三两)麦门冬(二两)


  上七味为末,纳猪肚中缝塞,安甑中蒸极烂,乘热入药,臼中捣可丸,如硬加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二十丸,日三。


  又方*茯神栝蒌根甘草麦冬(各三两)干地*(五两)


  上六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进一剂,服十剂佳。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浮萍丸


  属性:治消渴方。


  干浮萍栝蒌根(等分)。


  上二味为末,以人乳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饮服二十丸,日三。三年病者,三日愈。治虚热大佳。


  治消渴日饮水一石者方∶


  铅丹(二两)附子(一两)葛根栝蒌根(各三两)


  上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三。渴则服之,春夏减附子。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连丸


  属性:治渴方。


  *连生地*(各一斤,张文仲云十斤)


  上二味绞地*汁渍*连出曝燥,复纳汁中,令汁尽,曝燥干为末,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食前后无拘。亦可为散,以酒服方寸匕。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栝蒌粉


  属性:治大渴秘方。


  深掘一大栝蒌根,浓削去皮至白处止,寸切,水浸一日一夜,易水经五日,取出烂捣碎研之,以绢袋滤,如出粉法干之,水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作粉粥乳酪中食之,不限多少,瘥止。


  又方栝蒌粉和鸡子曝干,更杵为末,水服方寸七,日三。丸服亦可。


  又方水和栝蒌散服方寸匕。亦可蜜丸如梧子大,服三十丸。


  又方浓煮竹根汁饮之,瘥止。


  又方渍豉汁任性多少,饮之。


  又方以青粱米煮取汁,饮之,以瘥止。


  论曰∶夫内消之为病,当由热中所致,小便多于所饮,令人虚极短气。夫内消者,食物皆消作小便,又不渴。贞观十年梓州刺史李文博,先服白石英既久,忽房道强盛,经月余,渐患渴,经数日,小便大利,日夜百行,百方治之,渐以增剧,四体羸,不能起止,精神恍惚,口舌焦干而卒。此病虽稀,甚可畏也。利时六脉沉细微弱,服枸杞汤即效,但不能长愈。服铅丹散亦即减,其间将服除热宣补丸。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枸杞汤


  属性:治渴而利者方。


  枸杞枝叶(一斤)*连栝萎根甘草石膏(各三两)


  上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剧者多合,渴即饮之。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铅丹散


  属性:治消渴,止小便数兼消中方。


  铅丹胡粉甘草泽泻石膏栝蒌根赤石脂白石脂(《肘后》作贝母)


  上八味各五分治下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壮人服匕半。一年病者,一日愈。二年病者,二日愈。渴甚者,夜二服。腹痛者减之。丸服亦佳,每服十丸。伤多令人腹痛。(张文仲云药了经三两日,宜烂煮羊肝肚,空腹服之。或作羹亦得。宜汤淡食之,候小便得咸,更即宜苁蓉丸,兼煮散将息方。见《外台》第十一卷中)。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茯神丸方


  属性:(《集验》名除热宣补丸,治肾消渴,小便数者)。


  茯神*人参麦冬甘草*连知母栝蒌根(各三两)菟丝子(三合)苁蓉干地*石膏(各六两)


  上十二味为末,牛胆汁三合,和蜜为丸如梧子大,以茅根煎汤,服三十丸,日二服。渐加至五十丸。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酸枣丸


  属性:治口干燥内消方。


  酸枣(一升五合)酸安石榴子(五合)覆盆子葛根(各三两)栝蒌根茯苓(各三两半)两半)桂心(一两六铢)乌梅(五十枚)


  上十味为末,蜜丸,口含化,不限昼夜,以口中有津液为度,服尽复取含,无忌。


  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者方∶


  用鹿角炙令焦为末,以酒服五分匕,日二。渐加至方寸匕。


  又方葵根如五升,盆大两束,以水五斗,煮取三斗,宿不食,平旦一服三升。


  又方沤麻汁服一升,佳。


  论曰∶强中之病,茎长兴盛,不交精液自出也,消渴之后,即作痈疽,皆由石热。凡如此等,宜服猪肾荠汤,制肾中石热也。又宜服白鸭通汤(方见后二十六卷解石*篇中)。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猪肾荠汤方


  属性:猪肾(一具)大豆(一升)荠人参石膏(各三两)茯神(一作茯苓)磁石(绵裹)知母葛根栝蒌根*芩甘草(各二两)


  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猪肾、大豆、取一斗,去滓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渴即饮之。下焦热者,夜辄合一剂,病势渐歇即止。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增损肾沥汤


  属性:治肾气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方。


  羊肾(一具)远志人参泽泻桂心当归茯苓龙骨干地**芩甘草川芎(各二两)麦门冬(一升)五味子(半升)生姜(六两)大枣(二十枚)上十六味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羊肾,取一斗二升,次下诸药,取三升,分三服。治下焦虚热,上注脾胃,从脾胃上注于肺,好渴利方∶竹叶(切三升)甘草(三两)栝蒌根生姜(各五两)麦门冬茯苓(各四两)大枣(三十枚)


  上九味咀,先以水三斗,煮小麦,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去上沫,取七升煮药,取三升,为三服。


  治渴利虚热,引饮不止,消热止渴方∶


  竹叶(切,二升)地骨皮(切,一升)生地*(切,一升)生麦冬(一升半)栝蒌根石膏


  上十一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服。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地*丸


  属性:治面*,手足*,咽中干燥,短气,脉如连珠,除热止渴利,补养方。


  生地*汁生栝蒌根汁(各二升)生羊脂(三升)白蜜(四升)*连(一升为末)上五味合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饮服五丸,日二。加至二十丸。若苦冷而渴,渴瘥,宜别服温药。


  治渴小便数方∶


  贝母(六分,一作知母)茯苓栝蒌根(各四分)铅丹(一分)鸡中*皮(十四枚)


  上五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瘥后常服佳。长服不绝,则去铅丹,以蜜丸之,用麦饮下。


  治渴利方∶


  用生栝蒌根三十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滓,以牛脂五合,煎取水尽,以温酒治渴小便利,复非淋者方∶


  用榆白皮二斤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每服三合,日三。


  又方小豆藿一把捣汁,顿服三升。


  又方取蔷薇根,水煎服之,佳。(《肘后》以治睡中遗尿)。


  又方三年重鹊巢烧末,以饮服之。(《肘后》以治睡中遗尿)。


  又方桃胶如弹丸大,含之咽津。


  又方蜡如鸡子大,以醋一升,煮二沸,适寒温顿服之。


  论曰∶凡人生放恣者众,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渐至年长,肾气虚竭,百病滋生。又年少惧不能房,多服石散,真气既尽。石气孤立,惟有虚耗,唇口干焦,精液自泄,或小便赤*,大便干实,或渴而且利,日夜一石,或渴而不利,或不渴而利,所食之物,悉化小便,皆由房室不节所致也,凡平人夏月喜渴者,由心旺也。心旺便汗,则肾中虚燥,故渴而小便少也。冬月不汗,故小便多而数也,此为平人之证也。名为消但小便利而不饮水者,肾实也。经云,肾实则消,消者不渴而利是也。所以服石之人小便利者,石性归肾,得石则实,实则能消水浆故利,利多则不能润养五脏,脏衰则生诸病。张仲景云∶热结下焦则为溺血,亦令人淋闭不通。内有热者则喜渴,除热则止渴。兼虚者,须热补虚则瘥矣。


  治不渴而小便大利,遂至于死者方∶


  用牡蛎五两,以患人尿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神验。


  治小便不禁,日便一二斗,或如血色方∶


  麦冬干地*(各八两)干姜(四两)续断蒺藜子桂心(各三两)甘草(一两)上七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古今录验》亦治消肾,脚瘦细,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九房散


  属性:治小便多或不禁方。


  菟丝子蒲**连(各三两)肉苁蓉(二两)硝石(一两)


  上五味治下筛,并鸡中*皮三两为散,饮服方寸匕。如人行十里久更服,日三。(《冀方》有五味子三两,空腹服)。


  又方鹿茸(二寸)桂心(一尺)附子(大者三枚)泽泻(三两)踯躅韭子(各一升)


  上六味治下筛,以浆水服五分匕,日三,加至一钱匕。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汤


  属性:治消中虚劳少气,小便数方。


  *桂心芍药当归甘草生姜(各二两)*芩干地*麦冬(各一两)大枣


  上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棘刺丸


  属性:治男子百病,小便过多失精方。


  棘刺石龙芮巴戟天(各二两)浓朴麦门冬菟丝子萆(《外台》作草鞋)柏子仁葳蕤小草干地*细辛杜仲牛膝苁蓉石斛桂心防葵(各一两)乌头(半两)


  上十九味为末,蜜和更捣五六千杵,丸如梧子大,饮下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以知为度。


  治尿数而多者方∶


  用羊肺一具作羹,纳少羊肉和盐、豉,如食法,任性食,不过三具。


  治消渴,阴脉绝,胃反而吐食者方∶


  茯苓(八两)泽泻(四两)白术桂心生姜(各三两)甘草(一两)


  上六味咀,以水一斗,煮小麦三升,取汁三升,去滓下药,煮取二升半,每服八合,日二。


  又方取屋上瓦三十年者,碎如雀脑三升,东流水二石,煮取二斗纳药如下方。


  白术干地*生姜人参橘皮甘草*远志桂心当归芍药(各二两)大枣(三十枚)


  上十二味咀,纳瓦汁中,煮取三升,分四服。或单饮瓦汁亦佳。


  治热病后虚热、渴、四肢烦疼方∶


  葛根(一斤)人参甘草(各一两)竹叶(一把)


  上四味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渴即饮之,日三夜二。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骨填煎


  属性:治虚劳渴无不效方。


  茯苓菟丝子当归山茱萸牛膝五味子附子巴戟天石膏麦冬(各三两)石苇人参苁蓉(《外台》作远志)桂心(各四两)大豆卷(一升)天冬(五两)


  上十六味为末,次取生地*、栝蒌根各十斤捣,绞取汁于微火上煎减半,便作数分,纳药,并下白蜜三斤,牛髓一斤,微火煎令如糜食,如鸡子*大,日三。亦可饮服之。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茯神煮散


  属性:治虚热,四肢羸乏,渴热不止,消渴补虚方。


  茯神苁蓉葳蕤(各四两)生石斛*连(各八两)栝蒌根丹参(各五两)甘草五味子知母当归人参(各三两)麦(三升,《外台》作小麦)


  上十三味为末,以绢袋盛三方寸匕,水三升,煮取一升,日二服,一作一服。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枸杞汤


  属性: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者方。


  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麦门冬(三升)小麦(二升)


  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巴郡太守奏三*丸


  属性: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者方。


  春三月*芩(四两)大*(三两)*连(四两)夏三月*芩(六两)大*(一两)*连(七两)秋三月*芩(六两)大*(二两)*连(三两)冬三月*芩(三两)大*(五两)


  *连(二两)上三味随时加减和捣,以蜜为丸如大豆,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加至七丸,取下而已,一月病愈。久服走逐奔马,常试有验。(一本云∶夏三月不服)。


  治热渴头痛壮热,及妇人血气上冲,闷不堪者方∶


  茅根二升(切),三捣取汁令尽,渴即饮之。


  治岭南山瘴风热*瓦斯,入肾中变寒热,脚弱虚满而渴方∶


  *连(不限多少)生栝蒌根(捣汁)生地*(汁)羊乳(汁)


  上四味,以三汁和*连末为丸,空腹饮服三十丸,如梧子大,渐加至四十丸,日三。重病五日瘥。轻者三日瘥。无羊乳,牛乳、人乳亦得。若药苦难服,即煮小麦粥饮服之,主虚热。(张文仲云∶名*连丸,一名羊乳丸)。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阿胶汤


  属性:治虚热,小便利而多服石散,人虚热,当风取冷患香港脚,喜发动兼渴消肾。


  阿胶(二挺)麻子(一升)附子(一枚)干姜(二两)远志(四两)


  上五味为末,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令烊,分三服。说云∶小便利多白,日夜数十行至一石,频服五日良。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篇名灸法


  属性:论曰∶凡消渴病经百日以上,不得灸刺,灸刺则于疮上漏脓水不歇,遂至痈疽羸瘦而死。亦忌有所误伤,但作针许大疮,所饮之水,皆于疮中变成脓水而出。若水出不止必死,慎之慎之。初得患者,可如方灸刺之。


  治消渴咽喉干,灸胃脘下输三穴各百壮,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寸。(一云灸胸堂五十壮。又灸足太阳五十壮。)


  治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


  消渴口干烦闷,灸足厥阴百壮。


  又灸阳池五十壮。


  消渴咳逆,灸手厥阴,随年壮。


  消渴小便数,灸两手小指头及两足小趾头,并灸项椎。


  又灸当脊梁中央解间一处,与腰目上两处,凡三处。


  又灸背上脾俞下四寸,当挟脊梁两处。凡诸灸,皆当随年壮。又灸肾俞二处。


  又灸腰目,在肾俞下三寸,亦挟脊骨两旁各一寸半。左右以指按取关元一处。又两旁各二寸二处。又阴市二处,在膝上,当伏兔上行三寸,临膝取之,或三二列灸,相去一寸,名曰肾系者,(*帝经云∶伏兔下一寸)。曲泉、阴谷、阴陵泉复溜,此诸穴断小便最佳,不损阳气。又云∶止遗溺也。太溪、中封、然谷、太白、大都、趺阳、行间、大敦、隐白、涌泉,凡此诸穴各一百壮,腹背两脚凡四十七处。其肾俞、腰目、关元、水道,此可灸三十壮,五日一报,各得一百五十壮,佳。涌泉一处,可灸十壮,大敦、隐白、行间三处,可灸三壮,余悉七壮,皆五日一报,满三灸可止也,若发,灸诸阴而不愈,宜灸诸阳,诸阳在脚表。并灸肺俞募,按流注孔穴,壮数如灸阴家法。


  小便数而少且难,用力辄失精者,令其人舒两手合掌,并两大命令齐急逼之,令两爪甲相近,以一炷灸两爪甲本肉际。肉际方后自然有角令炷当角中,小侵入爪上,此两指共享一炷也。亦灸脚大趾,与手同法,各三炷而已。经三日又灸之。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


  篇名淋闭第二


  属性:(论一首方四十九首证一首灸法十五首)


  论曰∶热结中焦则为坚,下焦则为溺血,令人淋闭不通,此多是虚损人,服大散,下焦客热所为。亦有自然下焦热者,但自少,可善候之。


  凡气淋之为病,溺难涩常有余沥,石淋之为病。茎中痛溺不得卒出。膏淋之为病,尿似膏自出。劳淋之为病,劳倦即发痛引气冲下。热淋之为病,热即发,甚则尿血,治之皆与气淋同。凡人候鼻头色*者,小便难也。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淋闭第二


  篇名地肤子汤


  属性:治下焦结热,小便赤*不利,数起出少,茎痛或血出,温病后余热及霍乱后当风取热,过度饮酒房劳,及行步冒热冷冻饮料逐热,热结下焦及散石热动关格,小腹坚,胞胀如斗,有此诸淋,悉治之立验方。


  地肤子(三两)知母*芩猪苓瞿麦枳实(一作松实)升麻通草葵子海藻


  上十味为末,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大小便皆闭者加大*三两。女人房劳,肾中有热,小便难不利,小腹满痛,脉沉细者,加猪肾一具。(崔氏云∶若加肾,可用水一斗五升先煮肾,取一斗汁,纳药煎之。《短剧方》不用枳实。)


  治百种淋,寒淋、热淋、劳淋,小便涩,胞中满,腹急痛方∶


  通草石苇甘草王不留行(各二两)冬葵子滑石瞿麦白术芍药(各三两)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古今录验》有当归二两,治下筛,以麦粥清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滑石石苇栝蒌根(各二两)


  上三味治下筛,大麦饮服方寸匕,日三。


  治诸种淋方∶


  葵根(八两)茅根石首鱼头石(各三两)甘草(一两)通草(二两)贝子(五合)大麻根(五两)


  上七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分五服,日三夜二,亦主石淋。


  又方榆皮车前子冬瓜子(各一升)鲤鱼齿桃胶通草地脉(各二两)瞿麦(四两)


  上八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细白沙三升,熬令极热,以酒三升淋取汁,服一合。


  治淋痛方∶


  滑石(四两)贝子(七枚,烧碎)茯苓白术通草芍药(各二两)


  上六味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十日瘥。


  又方葵子(五合)茯苓白术当归(各二两)


  上四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取猪脂,酒服三合,日三。小儿服一合,腊月者。


  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小腹急痛者方∶


  通草茯苓(各三两)葶苈(二两)


  上三味治下筛,以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蒲*滑石(各等分)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小便不利,膀胱胀,水气流肿方∶


  水上浮萍曝干为末,服方寸匕,日三。


  治小便不通方∶


  滑石(三两)葵子(二两)榆根白皮(一两)


  上三味治下筛,煮麻子汁一升半,取一升以散二方寸匕和,分三服,即通。


  又方水四升洗甑带取汁,煮葵子,取二升半,分二服。


  又方胡燕屎豉(各一合)


  上二味捣,丸如梧子大,服三丸,日三。


  又方发去垢烧末,葵子一升,以饮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石首鱼头石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鲤鱼齿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石槽塞灰土,以井花水服之,日三。


  又方车前子一味为末,服方寸匕,日三,服百日止。


  治卒不得小便方∶


  吞鸡子白取瘥。(葛氏云∶吞*。)


  又方车前草(一把)桑白皮(半两)


  上二味咀,以水三升,煎取一升,顿服之。


  治妇人卒不得小便方∶


  郁李仁二十枚蒸末,服之立下。(一本作杏仁二七枚)。


  又方紫菀为末,以井花水服三指撮,立通。血出者,四五度服之。


  治*胆后小便淋沥方∶


  猪肾(一具切)茯苓(一斤)瞿麦(六两)车前根(切三升)*芩(三两)椒目(三合绵裹)泽泻地肤子(各四两)


  上八味咀,以水二斗,煮车前取一斗六升,去滓,下猪肾,煮取一斗二升,去肾下药,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治气淋方∶


  水三升煮舡底苔如鸭子大,取二升,顿服。


  又方水三升,煮豉一升,一沸去滓,纳盐一合,顿服,亦可单煮豉汁服之。


  又方捣葵子末,汤服方寸匕。


  又方空腹单茹蜀葵一满口。


  又方熬盐热熨小腹,冷复易。亦治小便血。(《肘后方》治小便不通)。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淋闭第二


  篇名灸法


  属性:脐中着盐,灸三壮。(葛氏治小便不通)。


  气淋,灸关元五十壮。又灸挟玉泉相去一寸半,三十壮。


  石淋方∶


  车前子二升,以绢袋盛,水九升,煮取三升,隔宿不得食,平旦空腹顿服之。石即出。(《备急方》云∶治热淋)。


  又方取浮石使满一手许为末,水三升,醋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过三服,石出。(淳酒煮之亦治嗽)。


  又方桃胶枣许大,夏以冷水三合,冬以汤三合,和服,日三。当下石子如豆卵,以石尽止。(亦治小儿痛淋。)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淋闭第二


  篇名灸法


  属性:石淋,脐下三十六种病不得小便,灸关元三十壮。


  又灸气门三十壮。


  又灸水泉三十壮。(足大敦是也)。


  治膏淋方∶


  捣草汁三升,醋二合,和、空腹顿服之,当尿如小豆汁也。又浓煮汁饮,亦治淋沥,(苏澄用疗尿血。)


  治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劳结为血淋,热结为肉淋,小便不通,茎中痛,及小腹痛不


  可忍者方∶


  滑石桂心冬葵子王不留行通草车前子(各二分)甘遂(一分)石苇(四分)


  上八味治下筛,以麻子饮半升,和服方寸匕,日三。尿沙石出。(一方加榆白皮三分。)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淋闭第二


  篇名灸法


  属性:劳淋,灸足太阴百壮,穴在内踝上三寸,三报之。


  治热淋方∶


  葵根(切一升,冬用子,夏用苗)大枣(二七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热者加*芩一两。出难加滑石二两。血者加茜根三两。痛者加芍药二两。


  又方白茅根切四斤,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服一升,日三夜二。


  又方常煮冬葵根作饮服之。


  治血淋小便碜痛方∶


  鸡苏(二两)通草滑石(各五两)竹叶(一把)生地*(半斤)小蓟根(一两)


  上六味咀,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淋闭第二


  篇名石苇散


  属性:治血淋方。


  石苇当归蒲*芍药(等分)


  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生大麻根十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亦治小便出血)。


  又方大豆叶一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


  又方葵子一升,以水三升煮汁,取一升,日三服。(亦治虚劳尿血)。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淋闭第二


  篇名灸法


  属性:血淋,灸丹田,随年壮。


  又灸复溜五十壮。(一云随年壮)。


  五淋不得小便,灸悬泉十四壮。穴在内踝前一寸斜行,小脉上是,中封之别名。


  五淋,灸大敦三十壮。


  卒淋,灸外踝尖七壮。


  淋病九部诸疾,灸足太阳五十壮。


  淋病不得小便,阴上痛,灸足太冲五十壮。


  腹中满小便数起,灸玉泉下一寸,名尿胞。一名屈骨端。灸二七壮。小儿以意减之。


  治遗尿小便涩方∶


  牡蛎鹿茸(各四两)桑耳(三两,《录验》无)阿胶(二两)


  上四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日二。


  又方防己葵子防风(各二两)


  上三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作散服亦佳。


  治小便失禁方∶


  以水三升煮鸡肠,取一升,分三服。


  又方取鸡一具,并肠烧末,酒服。男雌女雄。


  治尿床方∶


  取羊肚系盛水令满,线缚两头熟煮,即开,取中水顿服,立瘥。


  又方取羊胞盛水满中,炭火烧之尽熟,空腹服,不过四五度瘥。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淋闭第二


  篇名灸法


  属性:遗尿失禁,出不自知,灸阴陵泉,随年壮。遗溺,灸遗道挟玉泉五寸。


  又灸阳陵泉。


  又灸足阳明,各随年壮。


  小便失禁,灸大敦七壮。


  又灸行间七壮。


  尿床,垂两手两髀上,尽指头上有陷处,灸七壮。


  又灸脐下横纹七壮。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


  篇名溺血第三


  属性:(方十三首)


  治房劳伤中尿血方∶


  牡蛎桂心*芩车前子(各等分)


  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日三服。


  治小便血方∶


  生地*(八两)柏叶(一把)*芩阿胶(各二两)


  上四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胶,分三服。(一方加甘草二两。)


  又方菟丝子蒲*白芷荆实干地*酸枣(《短剧》作败酱)川芎葵子当归茯苓(等分)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五丸,日三服。稍加至十丸。


  又方戌盐(六分)甘草蒲*鹿角胶芍药(各二两)矾石(三两)大枣(十枚)


  上七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又方胡麻三升捣细末,以东流水二升,渍一宿,平旦绞去滓,煮一二沸,顿服。


  又方龙骨为细末,温水服方寸匕,日五六服。(张文仲云∶酒服)。


  又方酒三升煮蜀当归四两,取一升,顿服。


  又方捣荆叶取汁,酒服二合。


  又方煮车前根叶子,多饮佳。


  又方酒服乱发灰。(苏澄用水服。)


  又方酒服葵茎灰方寸匕,日三。


  又方豉二升,酒四升,煮取一升,顿服。


  又方刮滑石末,水和,敷绕小腹及阴际,佳。(葛氏云∶治小便不通。)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


  篇名水肿第四


  属性:(论一首方四十九首证三首灸法二首)


  论曰∶大凡水病难治,瘥后特须慎于口味,病水人多嗜食,所以此病难愈也。代有医者,随逐时情,意在财物,不本性命。病患欲食,劝令食羊头蹄肉,如此未有一愈者。又此病百脉之中,气水俱实,治者皆欲令泻之。羊头蹄极补,哪得瘳愈?所以治水药,多用葶苈等诸药。《本草》云∶葶苈久服令人大虚,故水病非久虚,不得绝其根本。又有蛊胀,但腹满不肿,水胀四肢面目俱肿,医者不善诊候,治蛊以水药,治水以蛊药,或但胀满,皆以水药。仲景所云∶愚医杀之。今录忌如下∶丧孝、产乳、音乐、房室、喧戏、一切鱼,一切肉、一切生冷、醋滑蒜、粘食、米豆、油腻。其治蛊方具在杂方篇,见第二十四卷蛊*篇中。


  上前所禁不得食,不得用心。其不禁者,并具本方之下,其房室等禁,须三年慎之,永不复发。不尔者虽瘥,复发不可更治也。古方有十水丸历验,多利大便而不利小便,所以不录。


  *帝问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何以别之?岐伯曰∶水之始起也,目窠上微肿(《灵枢》、《太素》作微壅),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也。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壳壳然而坚(《太素》、《外台》作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陷(《太素作)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鼓胀者,腹胀身肿大,大与肤胀等,色苍*,腹筋起,此其候也。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胃(《太素》作卫)气相搏,正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瘕而内注,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如怀子之状。久者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之。曰∶肤胀、鼓胀可刺乎?曰∶先泻其腹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脉。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脉经》作痛),不喘。*汗,其脉沉迟,身体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心水者,身重(一作肿)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肝水者,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中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脾水者,腹亦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肾水者,其人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其面反瘦。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师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一作盈月当愈。)凡水病之初,先两目上肿起如老蚕色,挟颈脉动,股里冷,胫中满,按之没指,已成,犹可治也。此病皆从虚损所致。


  大病或下利后,妇人产后,饮水不消,三焦决漏,小便不利,仍相结渐渐生聚,遂流诸经故也。


  水有十种,不可治者有五。第一唇黑伤肝。第二缺盆平伤心。第三脐出伤脾。第四背平伤肺。第五足下平满伤肾。此五伤必不可治。


  凡水病忌腹上出水,出水者,一月死,大忌之。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中*候黑丸


  属性:治胆玄水先从头面至脚肿,头眩痛,身虚热,名曰玄水。(体肿大小便涩第十八卷大肠腑门)。


  治小肠水,小腹满,暴肿,口苦干燥方∶


  用巴豆三十枚和皮碎,以水五升,煮取三升,绵纳汁中,拭肿上,随手可减,日五六拭,莫近目及阴(《集验》治身暴肿如吹)。


  治大肠水乍虚乍实,上下来去方∶赤小豆(五升)桑白皮(切二升)鲤鱼(四斤)白术(八两)


  上四味咀,以水三斗,煮取鱼烂,勿用盐,去鱼尽食,并取汁四升许,细细饮下。


  又方羊肉(一斤)商陆(切,一升)


  上二味以水二斗,先煮商陆令烂,去滓后纳羊肉及葱、豉、醋如法。(《肘后》云∶治卒肿满身面洪大)。


  治膀胱石水,四肢瘦,腹肿方∶


  桑白皮白皮泽漆叶(各三升)大豆(五升)防己射干白术(各四两)


  上七味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六升,去滓,纳好酒三升,更煮取五升,日二夜一。余者,次日更服。(《集验方》无泽漆、防己、射干、只四味。)


  又方桑白皮(六两)射干*芩茯苓白术(各四两)泽泻(三两)防己(二升)大豆


  上九味咀,以水五斗煮大豆,取三斗,去豆澄清,取一斗下药,煮取三升,空腹分三服。


  治胃水四肢肿,腹满方∶


  猪肾(一具)茯苓(四两)防己橘皮元参*芩杏仁泽泻(一作泽漆)桑白皮(各一两)猪苓白术(各三两)大豆(三升)


  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八升煮猪肾,大豆、泽泻、桑白皮取一斗共煮,澄清去滓,纳余药,煮取三升,分三服。若咳加五味子三两。凡服三剂,间五日,服一剂,常用有效。


  有人患气急积久不瘥,遂成水肿,如此者众,诸皮中浮水攻面目,身体从腰以上肿,以此发汗方∶


  麻*(四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咀,以水五升煮麻*,再沸去沫,纳甘草,煮取三升,分三服。重覆取汗,愈。


  慎风冷等。


  治面目手足有微肿,常不能消者方∶


  以楮叶切二升,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纳米,煮作粥食,如常食勿绝。冬则预取叶干之,准法作粥,周年永瘥,慎生冷一切食物。


  治面肿小便涩,心腹胀满方∶


  茯苓杏仁(各八分)橘皮防己葶苈(各五分)苏子(三合)


  上六味为末,蜜丸如小豆,服十丸,以桑白皮汤送下。日二服,加至三十丸。


  治大腹水肿,气息不通,命在旦夕者方∶


  牛*(二分)椒目(三分)昆布海藻牵牛子桂心(各八分)葶苈(六分)


  上七味为末,另捣葶苈如膏,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二,稍加。小便利为度,大良。贞观九年汉阳王患水,医所不治,余处此方,日夜尿一二斗,五六日即瘥。


  有人患水肿腹大,其坚如石,四肢细小,劳苦足胫肿,小饮食便气急,此终身之疾。服利下药不瘥者,宜服此药,微除风湿,利小便,消水谷,岁久服之乃可得力,瘥后可常服方。


  *箭羽丹参白术独活(各五两)秦艽猪苓(各三两)知母海藻茯苓桂心(各


  上十味咀,以酒三斗,浸五日,服五合,日三。任性量力渐加之。


  治水肿利小便,酒客,虚热当风,饮冷水,腹肿,阴胀满方∶


  当归(四两)甘遂(一两)芒硝芫花(各二两)吴茱萸(三两)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一方有大*荛花各二两,无茱萸,加猪苓、麝香各一两。)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大豆散


  属性:治久水,腹肚如鼓者方。


  乌豆一斗,熬令香,勿令大熟,去皮为细末筛下饧粥,皆得服之,初服一合,稍加之,若初服多,后即嫌臭,服尽更作取瘥止。不得食肥腻,渴则饮羹汁,慎酒肉猪鸡鱼、生冷醋滑、房室。得食浆粥,牛羊兔鹿肉。此病难治,虽诸大药丸散汤膏,当时暂瘥,过后复发,惟此散瘥后不发,终生服之,终生不发矣。其所禁食物(常须少啖,莫随意食咸物,诸杂食等)。


  又方葶苈末苍耳子灰(各二十匕)


  上二味水调和服之,日二。


  又方椒目沉水者取熬,捣如膏,酒服方寸匕。


  又方水煮马兜铃服之。


  治水气肿鼓胀,小便不利方∶


  莨菪子(一升),羊肺(一具,青羊亦佳)。


  上二味先洗羊肺,汤微渫之,薄切曝干作末。以三年大醋渍莨菪子一时,出熬令变色,熟捣如泥,和肺末蜜合,捣三千杵为丸,如梧子大,食后一食久,以麦门冬饮服四丸,日三。以喉中干、口粘,浪语为候,数日小便大利,佳。山连治韦司业得瘥,司业侄云表所送云∶数用神验。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麦门冬饮方


  属性:麦门冬(二十五枚)米(二十五粒)


  上二味以水一升,和煮米熟,去滓,下前丸药,逐日作服用之。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徐王煮散


  属性:治水肿利小便方。


  牛角防己羌活人参丹参牛膝升麻防风秦艽生姜屑谷皮紫菀杏仁附子石斛(各三两)桑白皮(六两)橘皮白术泽泻茯苓郁李仁猪苓*连(各一两)


  上二十三味治下筛为粗散,以水一升半,煮三寸匕,取一升,顿服,日再。不能者但一服,两三月以前可服,主利多而小便涩者,用之大验。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褚澄汉防己煮散


  属性:治水肿上气方。


  汉防己泽漆叶石苇泽泻(各三两)桑白皮白术丹参赤茯苓橘皮通草(各三两)生姜(十两)郁李仁(五合)


  上十二味治下筛为粗散,以水一升半煮三方寸匕,取八合,去滓,顿服。日三。取小便利为度。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茯苓丸


  属性:治水肿,甄权为安康公处此方。


  茯苓白术椒目(各四分)木防己葶苈泽泻(各五分)甘遂(十二分)赤小豆前胡芫花桂心(各二分)芒硝(七分另研)


  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蜜汤下五丸,日一。稍加,以知为度。


  治水肿利大小便方∶


  大*白术(一作葶苈)木防己(各等分)


  上三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下十丸,大小便利为度,不知加之。


  又方牵牛子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一。以两便利为度。


  又方葶苈(生用四两)桂心(一两)


  上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下七丸,日二,以知为度。


  又方郁李仁(末)面(各一升)


  上二味和作饼子七枚,烧熟,空腹热食四枚,不知加一枚,以至七枚。


  又方水银(三两,煮三日三夜)葶苈子椒目(各一升)芒硝(三两)衣鱼(二十枚)水萍瓜蒂滑石(各一两)


  上八味捣葶苈令细,下水银更捣、令不见水银止,别捣椒目令细,捣瓜蒂,水萍,下筛合和余药,以蜜和更捣三万杵成丸,初服一丸如梧子大,次服二丸,次服三丸,次服四丸,次服五丸,次服六丸,至七日,还从一丸起,次服二丸,如是每至六丸,还从一丸起。始服药,当咽喉上有子肿起,颊车肿满,齿龈皆肿,唾碎血出,勿怪也,不三五日即消,所苦皆瘥。已上服药,若下多,停药以止利,药至五下止。病未瘥,更服,病瘥止。此治诸体肉肥浓,按之不陷,甚者臂粗着衣袖不受,及十种大水,医不治者,悉主之,神验。(《深师集验》,陶氏《古今录验》无衣鱼,水萍,瓜蒂,滑石)。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泽漆汤


  属性:治水气通身浮肿,四肢无力,或从消渴,或从*胆支饮,内虚不足,营卫不通,气不消


  化,实皮肤中喘息不安,腹中响胀满,眼目不得视方。


  泽漆根(十两)鲤鱼(五斤)生姜(八两)赤小豆(二两)茯苓(三两)人参甘草麦冬


  上八味咀,以水一斗七升,先煮鱼及豆,减七升,去鱼、豆、纳药、煮取四升半,一服三合,日三,人弱日二。气下喘止。可至四合,时小便利,肿减,或大便溏下。小便若不利还增一合以大利便止,若无鲤鱼,鱼亦可用。若水甚不得卧,卧不得转侧,再加泽漆一斤。渴加栝蒌根二两。咳嗽加紫菀二两、细辛一两、款冬花一两、桂心三两、增鱼汁二升。(胡洽无小豆、麦冬,有泽泻五两,杏仁一两。《录验》无小豆。治水在五脏,令人咳逆气喘,腹大而响,两足肿,目下有卧蚕状,微渴,不得安卧,气奔短气,有顷乃复,小便难,少而数,肺病胸满隐痛,宜利小便,水气迫肿,翕翕寒热)。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猪苓散


  属性:治虚满通身肿,利三焦通水道方。


  猪苓葶苈人参元参五味子防风泽泻桂心野狼*椒目白术干姜大戟甘草(各二两)苁蓉(二两半)女曲(三合)赤小豆(二合)


  上十七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老小一匕,以小便利为度。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麻豆煎


  属性:治水气通身浮肿,百药不瘥,待死者方。


  大麻子(皆取新肥者佳)赤小豆(不得一粒杂,各一石)


  上二味皆以新精者净拣择,水淘洗曝干,蒸麻子使熟,更曝令干,贮净器中,欲服取五升,麻子熬令*香,以缓火勿令焦,作极细末,以水五升搦取汁令尽,贮净密器,明旦欲服,今夜以小豆一升淘浸,至旦干漉去水,以新水煮豆,未及好熟,即漉出令干,纳麻子汁中,煮令大烂熟,空腹恣服,日三服,当小心闷,少时即止,五日后小便数或赤,而唾粘口干,不足怪之,服讫,常须微行,未得即卧。十日后,针灸三里,绝骨下气。不尔,气不泄尽,服药后五日气逆不可下者,取大鲤鱼一头,先死者去鳞尾等,以汤脱去滑,净洗开肚去脏,以上件麻汁和小豆完煮,令熟作羹,入葱、豉、橘皮、生姜、紫苏调和食之,始终一切断盐,渴即饮麻汁。秋冬暖饮,春夏冷冻饮料,常食不得至饱,只得免饥而已。慎房室,嗔怒,大语高声、酒面油醋,生冷菜茹、一切鱼肉、盐酱五辛,并治一切气病,服者皆瘥。凡作一月日服之。麻子熟时,多收新瓮贮,拟施人也。


  又方吴茱萸荜茇昆布杏仁葶苈(各等分)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服五丸。勿令饱食,食讫,饱闷气急,服之即散。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苦瓠丸


  属性:治大水,头面遍身肿胀方。


  苦瓠白穣实,捻如大豆,以面裹煮一沸,空腹吞七枚,至午当出水一升,三四日水自出不止,大瘦乃瘥。三年内慎口味,苦瓠须好,无厌翳,细理研净者,不尔,有*不堪用。(崔氏小便若太多,即一二日停止)。


  又方苦瓠膜(二分)葶苈子(五分)


  上二味合捣为丸如小豆大,服五丸,日三。


  又方大枣肉(七枚)苦瓠膜(如枣核大)。


  上捣为末,丸,一服三丸。如人行十五里久,又服二丸,水出,更服一丸,即止。


  又方葶苈桃仁(各等分)


  上二味皆熬,合捣为丸,服之,利小便。一方用杏仁。


  又方捣生葶苈子,醋和服,以小便数为度。


  又方烧姜石令赤,纳黑牛尿中令热,服一升,日二。


  又方单服牛尿,大良。凡病水服。无不瘥。服法先从少起,得下为度。


  又方煎人尿令可丸,服如小豆大,日三。


  治水通身肿方∶


  煎猪椒枝叶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痒,以汁洗之。


  又方灸法灸足第二趾上一寸,随年壮。


  又灸两手大指缝头七壮。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麻*煎


  属性:治风水,通身肿欲裂,利小便方。


  麻*茯苓泽泻(各四两)防风泽漆白术(各五两)杏仁大戟(各一升)*猪苓(各三两)独活(八两)大豆(二升,水七升煮取一升),清酒(一升)


  上十三味咀,以豆汁酒及水一斗合煮,取六升,分六七服,一日一夜,令尽,当小便极利为度。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大豆散


  属性:治风水,通身大肿,眼合不得开,短气欲绝方。


  大豆(一升)杏仁(一升)麻*木防己防风猪苓(各四两)泽泻*乌头(各三两)半夏(六两)生姜(七两)茯苓白术(各五两)甘遂甘草(各二两)清酒(一升)


  上十六味咀,以水一斗四升煮豆,取一斗,去豆,纳药及酒合煎,取七升,分七服,日四夜三,得小便快利为度。肿消停药,不必尽剂。若不利小便者,加生大戟一升,葶苈二两,无不快利,万不失一。(深师方无猪苓、泽泻、乌头、半夏、甘遂)。


  治风水肿方∶


  大豆(三升)桑白皮(五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纳后药)。


  风橘皮半夏生姜(各五两)鳖甲当归防己麻*猪苓(各三两)大戟(一两)葵子(一升)


  上十三味咀,纳前汁中,煮取五升,每服八合,日三。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再服。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麻子汤


  属性:治遍身流肿方。


  麻子(五升)赤小豆(三升)当陆(一升,即商陆)防风(三两)附子(一两)


  上五味咀,先捣麻子令熟,以水三斗煮麻子,取一斗三升,去滓,纳药及豆煮,取四升,去滓,食豆饮汁。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大豆煎


  属性:治男子女人新久肿得暴恶风入腹,妇人新产上圊风入脏,腹中如马鞭者,嘘吸短气,咳嗽方。


  大豆一斗净择,以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澄清纳釜中,以一斗半美酒纳中更煎,取九升,宿勿食,平旦服三升,温覆取汗两食顷当下,去风气肿退,慎风冷,十日平复,除日合服佳。若急不可待,遂急合服,肿不尽退,加之,肿瘥,更服三升。若十分瘥,勿服。病中亦可任性饮之,使酒气相接。(《肘后》云∶肿瘥后渴,慎勿多饮)。


  又方楮皮枝叶一大束切,煮取汁随多少酿酒,但饮醉为佳,不过三四日肿少退,瘥后可常服之。(一方用猪椒皮枝叶。)


  又方鲤鱼长一尺五寸,以尿淹渍一宿,平旦以木篦从口中贯至尾、微火炙令微熟,去皮宿勿食,空腹顿服之。不能者,分再服,勿与盐。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摩膏


  属性:治表,凡肿病须百方内外攻之,不可一概方。


  生商陆(一斤)猪膏(一斤煎,可得二升)


  上二味和煎令*,去滓,以摩肿,亦可服少许,并涂以纸覆上燥辄敷之,不过三日。瘥。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水肿第四


  篇名麝香散


  属性:治妇人短气虚羸,遍身浮肿,皮肤急,人所稀见方。


  麝香(三铢)雄*(六铢)芫花甘遂(各二分)


  上四味为末,酒服五匕。老少以意增减。亦可为丸如小豆大,强者服七丸。(《短剧》无雄*。深师以蜜丸如大豆,服二丸,日三。治三焦决满,水在胸外,名曰水病。腹独大在腹表,用大麝香丸。《华佗方》、《肘后》有人参二分,为九服)。


  治虚劳浮肿方


  灸太冲百壮。


  又灸肾俞。

你身边的健康顾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