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食疗养阴补虚为何要多吃ldquo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快速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

前言

阴虚的人也会怕冷?生活中如何运用药食来养阴补虚呢?

阴虚,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阴虚=热,阴虚的人是不会怕冷的,果真如此吗?

最近在门诊中遇到一位年轻的患者,30多岁,没有其它明显的症状,就是十分怕冷,自己觉得是体寒,经常拔火罐。但我给他的诊断是阴虚,他很疑惑,阴虚不是热吗,怎么会怕冷?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许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阴虚也会怕冷么?关于这个问题,今天详细的来聊一聊。

1

阴虚也会怕冷?

先辨清寒热、升降、虚实

首先我们要了解阴阳,阴阳不光是指寒与热,它无所不容,天地间万事万物的生生化化都可以用阴阳来归纳。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等等。

阴阳在各个层面上都有相应的属性,而在诊病中最常用到的是以下这三个层面。

?寒与热:寒者为阴,热者为阳?

这是阴阳非常简单、常用的属性,但是简单的有时候反倒不容易辨别。阴阳有很多的层面,寒与热在阴阳的多个层面中属于“本”,或者叫“性”。

而一个事物的本性往往是不外露的,比如寒凉属性的药物或者食物经过加热,体表体内的温度已经非常的高,但是它寒凉的本性却没有改变,吃了以后仍然泄火。

图源:摄图网

而温热性的食物药物经过冷冻,可以使体表体内的温度非常的低,但是其本性仍然是热的,吃了以后仍然祛寒。

所以,我们常说的寒性与热性,并非表面的现象,是深藏于内的,而对于人身,怕冷并非一定就是体寒,怕热也并非一定就是体热。

如何辨别真正的寒与热呢?

首先是症状,真正体寒的人,相较于畏寒怕冷,更显著的表现是痛,现在颈、腰椎,关节劳损的人比较多,如果是体寒的话,通常疼痛的表现会比较强烈,而体热的人更多的表现是酸困。

另外,体寒会有泄泻清稀,小便清长,口淡不渴,甚则下肢浮肿等表现;体热也通常还会有身热口渴,口干口臭,小便*赤等主要表现。

但是,由于寒性与热性隐藏于内,光靠症状来判断是不够的,一定还要结合脉与色诊。

比如脉迟紧为寒,脉滑数为热等,但是脉象描述起来不太直观,每个人的感觉可能不一样,所以这里主要说色。

图源:摄图网

《内经·举痛论》曰:“*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以舌苔为例,舌淡,苔白滑为寒,舌红,苔*为热。面部的气色也是一样的,淡白多为寒,*赤多为热。

现在湿气重的人比较多,不少人平时都会用一些食疗方来除湿,在选用的时候可以多观察自己的气色和舌象——*赤表现比较多的就可以用红豆薏米粥,而淡白表现多的就得加一些花椒和生姜了。

?升与降:升者为阳,降者为阴?

升与降是阴阳另外一个层面的属性,相较于寒性热性的隐含在内,升与降更能够从外在表现出来。

比如人身的气机如果升而不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容易上火,口燥咽干,目赤生疮,面部长痘等,严重的就会出现下虚上实,头重脚轻的状况。

气的升而不降虽然会表现为上火,却与根本的「热性」是有区别的。

有一个朋友,前一阵时常感到口干,面部容易长痘,便用菊花和薄荷来泡水喝,想要清热,但是喝过之后,热没有泄掉,口反倒更干,痘也长的更旺了。

我就让她用当归和蒲公英来泡水喝,喝了几天以后,症状明显减轻了。她就很疑惑,为什么菊花和薄荷都是凉性的,喝了反而更上火?而当归还是温性的,喝了反倒能够降火?

图源:摄图网

这就是用到了药物的升与降,这位朋友的上火不是由单纯的热而引起,更多是因为气升的太过而造成。

菊花与薄荷虽然都是凉性,但却是上升的,服用后气升的更旺,火自然降不下来,而当归虽然是温性,但却是下降的,与蒲公英配合后就起到了较好的降火效果。

这便是《内经·至真要大论》中所说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用了寒凉的药反而更热,便要用下降的药物来潜阳。

再举一个临床中的实例:

林某,女,33岁,年8月就诊,患者面部容易长痘,经常感到口渴,大便秘结,比较怕热,睡眠较潜,容易多梦,颈椎与腰椎经常疼痛。脉象为脾与肾脉并至,寸部脉略浮盛,尺部脉较沉弱。面色暗淡,舌淡,苔白,舌尖微红。

从患者的外在症状来看,似乎有很多热的表现,但是通过察色按脉,不难看出,这些热象其实主要是由脾肾之气的升而不降所致,并不是真的热。所以所用药物不能太过寒凉,要以潜阳下降为主。

组方:生地*20g,莲子心6g,金银花12g,蒲公英20g,牡丹皮15g,菟丝子20g,附子9g(先煎),干姜15g,酸枣仁12g,当归15g,茯苓6g,炒白术6g。

方中虽然用了金银花和蒲公英来清热解*,但附子与干姜的用量也都不少,总体药性还是偏于温热,而除了少量的炒白术之外,其它的药气全部都是下降的。按此思路调理近一个月,患者各种症状大大改善。

图源:摄图网

相反,气如果降而不升,也会表现出一些“寒象”来,但未必是真的寒。

有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前两年诊治过的患者,心脏不好,当时是7月份来看病,气温很高,但她还穿着一件外衣披着围巾,虽然怕冷,但不敢吃温热的食物,比如生姜或者大枣,一吃就大便干结,并且更加怕冷。

那位患者是里热的体质,但是心气虚弱,肝气也不能正常升达,下实而上虚,所以畏风怕冷。

我给她用了大量的西洋参提升心气,并结合柴胡、薄荷等凉性,但是能够升达肝气的药物,调理一段时间后怕冷的症状就消失了。

这就是《至真要大论中》中“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道理,用了温热的药反而更寒,就要用上升的药物来疏达阳气。

通过上面的例子,大家应该可以了解到“升降”与“寒热”的不同。

有很多的药物食物,虽然是凉性的,但同时又是上升的,除了上面提到的菊花,薄荷,柴胡,西洋参,常用的还有红花,玫瑰花,三七,白茶,绿茶等,有些人喝玫瑰花会上火,喝白茶会口干,大多是由于自己属于气升而不降的体质。

还有很多的食物药物虽然是温热性的,但同时又是下降的,比如附子,干姜,当归,羊肉,桂圆肉等。前一阵遇到一位年长的患者,心气上逆的比较明显。

她就说,我吃羊肉从来不上火,但一吃麻花就上火,因为羊肉虽然是热性,但却是下降的,麻花是小麦做成的,小麦虽然性凉,但却是上升的,油炸之后便更易上升。

图源:摄图网

当然,气机也可以是既寒凉又下降,既温热又上升,这样的话,所表现出来的热象或者是寒象会更加的明显。

?虚与实:虚者为阴,实者为阳?

虚和实是阴阳又一层面的属性,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按照寒热升降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体寒而虚者,为阳虚;体热而虚者,为阴虚;气上逆不降而虚者,为精血虚(精血属阴,所以有时也称阴虚);气机不升而虚者,为气虚。

虚就是没有,正气亏空的意思,所以不论哪种虚,不论体质是寒是热,气是不升还是不降,虚损到一定程度,身体都会表现出一些阴寒之象。

比如脾胃过于虚弱的人,吃生冷的东西就会腹泻,这个生冷不是指凉性寒性,是指温度上的生冷,比如凉菜,或者是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食物,或者是油腻的食物等。

图源:摄图网

因为这类食物都不好消化,需要调动脾胃过多的气血去运化,脾胃气血不足,运化不动,就会腹泻,并且往往是吃完不久就会腹泻。

所以这类人群,饮食上的禁忌首先并不是寒凉性的食物,而是不易消化的食物。

相反,脾胃血气强盛的人,不论体寒还是体热,消化能力都是比较强的。一些高海拔地区的人群,水土刚强,脾胃强健,常吃冷食,喝凉水,但并不伤害身体。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患者,血气虽虚,但却属于体热,并且整体气机还上逆不降,为什么会感到寒呢?就是因为虚热过于严重,元气亏空,骨髓空虚,自然不能抵御寒邪了。

询问得知,这位患者常年熬夜,以至伤了元精,从而出现这样的症状。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用旱莲草、女贞子、芦根、天门冬、玉竹、牡丹皮等药物进行调节,很快收到了成效。

这些药物除了凉降滋阴,还都有轻盈的特点,能够缓补而不滞,易于吸收,因为患者的血气较为虚弱,暂时不能用过于滋腻的药物去补,补的过重会虚不受补。

了解了寒热,升降,虚实这三层属性,我们在生活中就能够更合理的运用药食来调养身体。

2

多吃“下降”食疗方

脾肾同调,养阴补虚

最近一段时间,上火的人群非常多,是由于庚子年的上半年,木运乘袭,阳气上升的比较迅猛所致。临床中,出现状况的患者比以往同时期明显增多,而又以脾肾系统为主。

所以近一时期在养生上,我们要多吃一些具有下降属性的食物,来补益脾肾。

图源:摄图网

木旺则会克伐脾土,如果脾胃之气逆而不降,体寒者容易出现胃胀腹胀,胃中冷痛,唇干鼻干,口中异味,舌苔厚腻,面部长痘等症状;

如果是体热者,上述胃气上逆的症状会更加明显,还会有反酸烧心,牙龈肿痛,*涕浓稠,便秘口臭,疮疹红肿等表现;如果是寒热错杂,则容易出现下寒上热,既有上述上火的表现,又有腹冷腹泻的症状;

如果肝脾不调,则易出现目赤肿痛,身*口苦,后背、两胁、肝区等处不适等症状。

?适宜的食疗方:小米山药粥

小米山药均微温下降,能够缓补脾精,和胃降逆,各类脾虚人群近期可以常吃。脾胃虚甚者,熬粥时可加入少量红枣;体热或上热下寒者,可加用蒲公英代茶饮;肝脾不调者,可加用茵陈来代茶饮。

图源:摄图网

气逆则精伤,肾主藏精,近期也要注意补益肾精。如果肾气上逆不降,体寒者容易出现身寒战栗,腰膝疼痛,爱打喷嚏等现象,甚则下肢水肿;

体热者易出现腰膝酸困,口燥舌干,耳鸣眩晕,小便*赤,后背或脑后生疮等现象;若下寒上热,则既有腰膝冷痛等表现,又有口干舌燥等表现;若肾精虚甚,则头发干枯掉落,体虚乏力,或惊恐恍惚。

?适宜的食疗方:醋泡黑豆

黑豆能够平补肾精而不滞,经陈醋泡过则敛精的功效更强,且更易吸收,适合于一般肾虚人群。体热者,日常可再用生地*来代茶饮;

湿热者,日常可加食红豆薏米粥;上寒下热者,近期可适当加服桂附地*丸;肾精虚甚者,近期可适当加服明目地*丸,或就医进行调理。

▼听听吃过的朋友们都怎么说?

▼国货铺推荐▼

酸甜味美、软糯好吃的醋泡黑豆

源自“长寿之乡”河南封丘县农家青仁黑豆

搭配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山西陈醋

佐以甘草、金银花、枸杞、桑葚、蜂蜜

口感绵纯,营养均衡

乌发固发,养肾又护肝

原价:¥49.9

爆款特惠:¥45.9

买2发3,包邮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一家好店:正安国货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