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邹孟城治疗带状疱疹奇效方二中药菟丝 [复制链接]

1#
甲氧沙林搽剂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201.html

驻景丸(《证治准绳》)

菟丝子g熟地*g车前子60g

炼蜜为丸,食前用茯苓、石菖蒲汤下6~12g。

肝肾阴虚,目力不佳,视物昏花。

肝开窍于目,而瞳仁属肾。目能睹物,端赖肝藏之血与肾藏之精上注于目,オ能明察秋毫。故《素问?五脏生成》谓:“肝受血而能视。”《灵枢?经脉》谓“肾……是动,则目??无所见。”目能明察秋毫,除赖精血充足以外,亦赖肾脏所主水液流畅,行于眼内水液清澈明净,方保图像清晰而不模糊。是故视物昏花除应归咎精血亏损以外,水湿壅蔽清空亦与其有关。

肝肾阴虚,湿浊蔽窍。

滋补精血,导泄湿浊法。

视物昏花是因虚实错杂,治宜补虚泄浊才与病机相符。此方即从虚实两个方面施治。方用熟地*滋阴补肾,养血调肝;菟丝子填精补髓,益精明目,二药补充精血治其肝肾之虚,肝血充则目得血而能视,肾精足则脑髓得充而眼目精明。车前子《名医别录》谓有“明目”功效,并“利水而泻肝肾邪热”;得石菖蒲芳化湿浊,茯苓淡渗利湿为佐,不仅可渗湿以消除视物昏花的另一原因,且使熟地*、菟丝补而不滞,实有相反相成,相得益彰之妙。对于上述机理所致目疾,确有一定疗效。此方结构反映了补虚与泻邪两种对立矛盾的统一,照顾到了两种不同的致病机理,可以启人思维。前引《灵枢经脉》所谓肾…是动则目如无所见,细绎其理,多指肾主之水上壅目窍而言,故临证宜着眼于水湿壅蔽而慎用补虚之法。阳虚水泛,可用真武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之类化气行水;湿热蒙蔽可用蒿芩清胆汤、三仁汤、龙胆泻肝汤之类清利湿热,唯年老精衰,虚中夹滞,始可投此。

年老精衰,视物昏花,可用此方。

驻景丸加减方(陈达夫《眼科六经法要》):菟丝子g,楮实子g,枸杞子60g,车前子60g,寒水石90g,五味子60g,茺蔚子g,生三七15g,紫河车9g(焙),木瓜6g。蜜丸,每日空腹服30g,白开水下。主治肝肾阴虚,视瞻昏渺,青盲雀目,云雾移睛,能近怯远,能远怯近,瞳神干缺。此方为我院眼科专家陈达夫老师所制。去地*之滋腻,加楮实子、枸杞子、五味子、紫河车,合菟丝子补肾益精,补虚力量大为增强。配寒水石清气分之热,茺蔚子清肝明目,有热者亦能兼顾;佐舒筋的木瓜以缓目系经隧挛急,活血化瘀的三七以通经隧之阻,仍用车前子渗其湿浊,考虑较为全面,因有木瓜祛风除湿,虽去茯苓、石菖蒲,亦无妨碍。

驻景丸是眼科方,菟丝车前与地*,

视物昏花肝肾损,滋阴明目效果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白癜风治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一、邹孟城:治疗带状疱疹奇效方

带状疱疹俗名“蛇丹”,或称“蛇串疮”。现代医学认为是水痘病*感染于神经所致,故其体表病灶,与内在之神经走向相一致。其主证则为水泡成串成簇,晶莹饱绽,根脚皮肤潮红,疼痛明显。病甚者,体表病灶痊愈后,后遗之疼痛往往历久始消,常有痛至_一、二年者。

其治法,医家之见解不尽相同,或苦寒直折,或透发火郁,或因其是病*感染而直投清火解*,或内服,或外敷。虽见仁见智,各有至理,而往往难得理想效果。

一日,读《医旨绪余》有关“胁痛”条,思索之间,猛然省悟。书中所叙胁痛之状,实带状疱疹无疑。其文曰:其弟“忽左胁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泡疮三、五点,脉七至而弦,夜重于昼。医作肝经火郁治之,以*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进一服,其夜痛极,且增热。次早看之,其皮肤上红大如盘,水疱疮又加至三十余粒。医教以白矾研末,井水调敷,仍于前药加青黛、龙胆草进之。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邻,胁中痛如钩摘之状。次早观之,其红已及半身矣,水泡疮又增至百数。”

以文中所叙症状加以推断,此证不仅是带状疱疹,且症情严重。孙氏之师*古潭以肝经燥郁立论,且“为订一方,以大瓜蒌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加粉草二钱,红花五分。”其方与论,别出心裁,不同凡响,堪称两绝。故服后收疮敛痛消“一剂而愈”之效。

余得此方,喜不自禁。盖“医家之病,病道少。”为医者能多一治病法门,则病家少一分痛苦,此方无确定之方名,余据方中药物之组成,暂名“瓜蒌草红汤”。

未几疱疹流行,余于数日内接治五、六人,无论症之轻重,皆以上方加板蓝根15g 予服。惟全瓜蒌不用如许之多,改为重者30g,轻者15g,中者21~24g。其收效之速,“真可谓之神矣”。轻者二、三日,重者四、五日,率皆痊可。后凡遇此症者,概以此方投之,无一例不效者。

余所治病例中,病灶面积最大者几达胸部之半,理疗一月未愈,服上方一周即退净。而其得效之迟速,与瓜蒌用量极有关系。故凡体质壮实者,瓜蒌用量宜适当加重,药后若轻泻一、二次,则见效尤速。若体质不壮,瓜蒌不便重用者,多服数日,效亦可期。

《重庆堂随笔》云:“瓜蒌实润燥开结,荡热涤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有独擅也。”*古潭可谓善识斯症者矣,可谓善用瓜蒌者矣。是知读医书不可刻舟求剑,当别具只眼,触类而旁通之。

关于甘草,余有时仅用3g,同样有效。而红花每以1.5g为率,并不多用,而屡收捷效。余用药不尚其多,药量不尚其重,并非矫揉造作,而是因病投药,适事为故。由是一端,余亦屡为人所贬斥,然余终不悔。余生而不敏,但欲速去病人之疾苦。至于其他,则非余所问矣。

(来源《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二、中药菟丝子背后那些优美故事

菟丝子,别名禅真、豆寄生、*丝藤、金丝藤等,为旋花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其寄生性超强,一旦缠绕上其他植物,即将寄生根深植于植物茎梗内,以吸收植物养料为生。对农人来说,菟丝子是害草,一旦发现马上刈锄。


  

不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古人常用它形容缠绵多情的女子。《诗经·鄘风·桑中》写道:“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其中的“唐”便是菟丝子,恋着孟家女的后生,看到缠绕在大豆秧蔓上的金*色的菟丝子,不由想象将要和心爱的人依偎缠绵的情形。

南北朝文学家谢朓写有《咏菟丝》:“轻丝既难理,细缕竟无织。烂漫已万条,连绵复一色。安根不可知,萦心终不测。所贵能舒卷,伊用蓬生直。”菟丝子“萦心”的特征,象征爱情的缠绵。

唐代诗人李白也喜欢用菟丝与松萝并提,来歌咏忠贞爱情,其《古意》云:“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从古诗词平平仄仄的韵律里走来的菟丝子,诗人骚客爱怜它的纤弱与缠绵,借以歌咏爱情的诗意与美丽。而在医家心目中,这普普通通的本草,却又是补益强身、延年益寿的良药。


  

到了秋天,它会绽发小团伞形的花序,结出簇簇*白色的蒴果,里面有许多土*色如小米粒的种子。这些种子直径只有1毫米左右,是一味有名的中药。

《神农本草经》把菟丝子列为上品,称其“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皯。久服明目,轻身延年。”菟丝子补肾益精之效很强,古方“五子衍宗丸”,就是用菟丝子、枸杞子、车前子、覆盆子、五味子五种药做成。菟丝子还可养血安胎,清末民初名医张锡纯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所载“寿胎丸”之君药即为菟丝子。


  

本草的魅力或许恰恰在此,就像这看上去柔弱却坚强无比的菟丝子,一颗颗豆粒儿大小的小果,在秋阳下折射出五彩的光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