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龙纪念馆上世纪70年代任阳城县委书记时的孙文龙孙文龙辞世25年后,民间思念依然经久不衰,逢年过节,仍有人到纪念碑前祭奠。今年8月,一部讴歌山西“焦裕禄”的大型纪实豫剧《公仆孙文龙》搬上舞台。“孙书记回来了!”“去看孙书记去!”每次剧团下乡巡回演出,阳城县村民均奔走相告,这成为“孙文龙”演出前最动人的一幕。这是怎样的一名公仆?26岁,他放弃太原的工作,回到家乡阳城县,从乡长到县委书记,从*25年。在他任内,阳城成为“华北蚕茧第一大县”。在他调离一地时,老农请孙文龙脱鞋:“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叫做‘清官脱靴,赃官脱帽’。”当县委书记时,他的家庭被评为“困难户”……“孙书记又回来了”“已经下乡演出5次了,演出的场面真是感人啊!”说起《公仆孙文龙》巡演,陈天圣一阵感慨。陈天圣是孙文龙精神研究会成员。8月13日,大型现代纪实豫剧《公仆孙文龙》在孙文龙的家乡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首演,方圆十几公里的群众云集于此。8月24日晚,该剧在阳城北留镇史山村公演。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坐着轮椅让儿子推到村子的戏台前,嚷着要看看“孙书记”!8月27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中国祭奠先人的传统日子。当晚8时,北留影剧院,蜂拥而至的观众将过道都挤得水泄不通。为防止发生意外,值勤工作人员不得不锁了影剧院大门…….9月1日晚,为让村民看好《公仆孙文龙》,八甲口镇下孔村特地从河南买回600把椅子。大幕刚拉开,天就飘起蒙蒙细雨,后来又下起了大雨,但没一名观众退场。演出结束后,意犹未尽的村民激动地说:“看了这部戏,仿佛孙书记又回来了,真想和他说说心里话。”9月4日晚,雨后的秋夜虽然寒气袭人。可润城镇李街村村委大院内却聚满了村民。《公仆孙文龙》两个半小时的演出,没有一个村民中途退场。“听说孙书记的事迹被排成了豫剧,村民们早就盼着要看这部戏了。”63岁的村民刘庆林至今还能回忆起当年担任公社书记时的孙文龙在这里种桑树的情景。孙文龙故去25年了,可逢年过节,阳城县仍有人在纪念碑前祭奠!“蚕桑书记”2006年年底,国家质检总局认定“阳城蚕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城18个乡镇被划定为“阳城蚕茧”地域保护范围。“看到桑树利,想起孙书记。”阳城县南部,有一座状若馒头的小山———孤堆山,山下就是孤堆底村。1931年,孙文龙出生在这里。1957年3月,从太原返回家乡的孙文龙先后被任命为文敏乡(现为固隆乡)乡长、寺头公社主任。在当公社主任期间,他经过调查研究,认定栽桑养蚕是山区农村致富的好路子。为鼓励发展桑蚕业,他在公社门前试种7棵桑树给农民示范。3年过去,寺头公社的桑树由原来的2400株,增至31万株,跃居全县养蚕大社。孙文龙担任阳城县副县长、革委会主任、县委书记后,走遍了全县380多个村庄,继续大力倡导栽桑养蚕。1977年,蚕茧总产量达到60万公斤。“华北蚕茧第一大县”的愿望,孙文龙在任上得以实现。1977年5月,孙文龙拖着病体前往革命老区武乡赴任。当年只有3个养蚕村、蚕茧产量仅为245公斤、建国以来蚕茧总收入仅为1.2万元的武乡县,在1980年他调离时,三项指标为229个、8.5万公斤、496万元,武乡因此成为全国新蚕区的先进典型。1980年10月,调任屯留的孙文龙再举“兴桑大旗”。不到两年时间,屯留的蚕茧达到10万公斤,较之1980年增长了12倍。“清官脱靴”1958年,孙文龙到有名的穷公社寺头当主任。他见桑树桑叶少,就跑到供销社买了化肥。结果上午给桑树施肥,下午桑叶就被熏黑了。人们背地里说他是“瞎干”。事后,孙文龙在群众大会上公开做了检讨。“共产*的干部就是不一样,做错了事情还道歉。”1963年,在工作5年之后,孙文龙调离寺头前往润城。百姓闻讯前来欢送。这时,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几位年长的老农请孙文龙脱鞋。看到众人莫名其妙,老人解释道:“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叫做‘清官脱靴,赃官脱帽’。你为老百姓办了这么多好事,自然要脱下穿过的旧鞋给我们作个永远的留念,穿上我们做的新鞋,去新的岗位,也作个永远的留念。”亲人沾不上光孙文龙兄弟姐妹共5个,大哥孙文魁之子孙目林,担任孤堆底村支书28年。在孙目林印象中,亲戚们谁也没沾过三叔孙文龙的光。孙家人都知道,当年孙文龙是全靠姐姐出资才读书上学的。姐姐为能让惟一的女儿去阳城缫丝厂上班,跑到县城找已是县委书记的弟弟帮忙。“我打招呼不合适……”一句话,姐弟从此断绝来往。1973年,长子孙太林高中毕业,孙文龙硬让儿子回孤堆底插队。1976年,当时已担任村支书的孙太林被公社推荐上大学。县教育局将推荐表送往县委审查,结果被“先工农子弟后干部子弟”的孙文龙一笔钩掉。“难道*策规定干部子弟就不能读书?”气得直蹦高的孙太林只好向母亲诉苦。母亲梁小焕又能说什么呢,丈夫孙文龙是县委书记,可他就是不给妻子“找”份工作。为补贴家用,梁小焕只能每天挑着泔水桶到饭店寻找泔水,在县委家属院中养猪。1976年年底,孙文龙家被县委机关评选为困难户,“我再穷,还能比老百姓穷?”他硬让通讯员将100元救济款退回。没有寿衣1974年春,阳城大旱,连续下乡数日的孙文龙连夜召开全县电话会议。由于过度疲劳,他肝病发作,当即昏倒在会场。“老孙,老孙!”“快送医院!”那时他已是肝硬化,并出现腹水。病了,孙文龙没有停歇,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着。“到武乡、屯留工作的5年,他的身体彻底垮了!”翻阅1977年之后的照片,身高1.8米的孙文龙面容显得清瘦。尤其是一张1981年在屯留一次会议上的照片,他面色憔悴,骨瘦如柴。1982年,病情严重的孙文龙住进了医院。“姐啊!对不起,外甥女的事至今没办,原谅我吧!”临走前,他想起了断绝交往多年的姐姐孙小娥,姐弟俩在医院抱头痛哭。孙小娥守在病床前,端水喂药,直到弟弟离开。1982年3月16日,51岁的孙文龙走了!“我兄弟命好苦啊!从小就苦,当了官还是苦,没有享几天福啊!”弟弟的离去,让姐姐哭得吃不下饭。让姐姐更感到意外的是,弟弟竟然没有寿衣,只穿了件兼任县武装部*委时领的*装入殓。集资修建纪念馆25年的从*经历,孙文龙还有个鲜为人所知的“官衔”:山西省蚕桑学会理事。这是在他去世8年后,省蚕桑学会召开会议专门追认的。也就是那时,省蚕桑学会决定为孙文龙树碑,所需资金通过民间筹集。2000年春,孙文龙纪念馆依孤堆山动工兴建。5年后,缅怀堂、纪念亭、展览馆、敬松台等相继落成,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纪念馆粗具规模。纪念馆馆长原丰会今年61岁,是孙文龙二哥孙文德的女婿。纪念馆的“捐款公德碑”,记录着捐款者的名字和数额。面对多则千元,少则十元的捐款数额,“张国义,2元”格外显眼。张国义,蟒河镇孔池村人。上世纪70年代初,脚穿“张嘴鞋”的张国义在工地的泥水中干活,被石灰水蚀得发红的双脚,恰巧被来工地视察的阳城县革委主任孙文龙看在眼里。他立即让工地负责人买来双胶底鞋,穿在张国义脚上。当时已过40岁且还没成家的张国义是个孤儿。看到“县长”派人给自己买来的鞋,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2004年秋的一天,已年过八旬的张国义偶然路过孤堆底,顺着“孙文龙纪念馆”的路标找到这里。纪念馆内、孙文龙汉白玉雕像前,张国义痛哭不止。“孙书记老了(去世之意)以后,我也没有来送送……”临走时的张国义执意要给纪念馆捐款。可掏遍了口袋,浑身上下只有两元。劝说好久,原丰会最终还是没能拗过张国义。原丰会说:“纪念馆是靠群众的钱建起来的!200多万元,全部来自民间。”好书记要让全国知道去年7月27日,河北春燕豫剧团去孤堆底村邻村演出,团长俎本新听到“清官脱靴”的故事,带着剧团的演职人员来到孙文龙纪念馆。馆长原丰会送给他一本长篇小说《孙文龙》。当听说这部60万字的小说是出自农民作家赵为农之手时,更加激发了俎本新的创作激情。历时一年,《公仆孙文龙》搬上舞台。“这么个好人,这么个好书记,应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都向他学习。”俎本新说。本报 李吉毅
“锆”作为一种稀有金属,由于其具有惊人的抗腐蚀性能,极高的熔点,超高的硬度和强度等特性,被广泛用在核工业、航空航天、*工、原子能,医学、日用消费品等领域。在核能工业中,锆基合金由于其与核燃料优良的相容性、优异的耐蚀性和加工性能,广泛用于核燃料的包壳、格架、端塞和其他堆芯材料;在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硅酸锆是优质的乳浊增白剂;在耐火材料行业,锆英石可用于制造要求耐其他硅酸盐材料侵蚀和变形最小的特种窑炉用的耐火材料;在特种陶瓷行业,可以制造机械强度如钢材的增韧陶瓷及耐其他化合物腐蚀的陶瓷。在其他行业如玻璃、色料、电子等等都具有广泛的用途。
故事3
美联储宣布维持现行宽松货币*策
人本